这是一部非剧情片,一部纪录片。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听说过有一部《北京的风很大》的片子,如果没有,那一定听说过张丽玲的《我的留学生活》,这部片子和他们是一样类型的,但是又不一样,怎么说呢,一百个纪录片就有一百个样。
我只能粗略地说,有的是说话的,你没有话,我来提问你,来找话说,这部片子是个典型,是种极致,采访者和被采访者随便坐在沙发上,喝着红酒,大笑大叫;有的是控制着,调节着,必要的时候不动声色的牵引,像我的留学生活;有的是说不说话随便,我只管拍,通过拍来表达意图,这个范例可能看的人就比较少了,段锦川的《八廓南街十六号》。
我看完这部片子觉得很舒坦,因为好久没有享受过一部正宗的纪录片了。这也许只是一段段访谈,但是纪录片和一般的电视片相比,区别是它的原动力是导演的意图;纪录片和剧情片的不同又在于,它的情节必须是真实的。这是它的魅力的发源地,纪录片是一种非常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的东西。因为你知道导演一定有他的意图,所以你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揣摩导演的意图,到最后你是清醒的,剧情片不行,你可能会放弃你的思考,去娱乐,去沉浸,但是纪录片不会,你时刻意识到这是真实发生的,而且你是个观察者,明白你的位置,悲哀是清晰清醒的悲哀,其他感觉亦如是。所以纪录片对一个人的素质要求高些,他要有较强的解读能力,导演没有太多的义务象剧情片导演那样引导你去看懂,去感动,纪录片邀请你和他一起探讨与思考,你行不行,用不用威而刚,对不起,不关他的事。
《女人那话儿》的题材非常地有吸引力,女人谈性,导演在阐释这个话题的时候,显然找到了她全新的角度。她清楚这个题材富有吸引力,哪个男人不想知道大学女生宿舍卧谈会的内容,纪录片作者应该具有这样的敏锐性,别忘了,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就是纪录片,而且,历史很多非常重要的纪录片,在今天看来,只是普通的新闻片而已,但在那个时候却有超凡的前卫性。
然后就是导演怎么来演绎这个富有趣味的话题,她采用了访谈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把这一切都通过女性之口表达出来,而且是各种各样有趣的女性,城市的白领女性,二奶,女同性恋者,性交次数记录原保持者钟爱宝,昔日的艳星,单是那些话就是极具文献意义。导演的沟通技巧让人尊重,不管她怎么办到的,她办到了,让所有人开口;而且人们开口地那么自然,当然,这也放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色,人们故意地去眄视以前的那些禁忌。
 “我不能接受看着他在我面前用威而刚,那表示他在准备”
 “那怎么办,等不行了再用吗?”
 “……不知道那东西多长时间起效?”
 这样的对白让电脑前的我险些笑出眼泪。
各色各样的人物的各色各样的观点组接成了这部非剧情片,而且,中间还穿插了一些垫场,起到辅助的作用,一个爆笑的SM者,还有一次召妓的偷拍记录,相信也符合这部片子的风格,百无禁忌。至此,这部片子作为一部非剧情片,完整了,比较圆满了。作者第一层意图,让观众有兴趣地看完她的作品,目的已经达到。片子本身已经承载了很多内容和意义,说明了导演的创作意图。
就象我当年看《北京的风很大》的时候,看着一部三天拍完的纪录片,在北京的大街上晃,无数的路人被堵着问:师傅,您觉得北京的风大吗?甚至是在厕所里,“蹲着呢你丫也问!”你看完这个片子,就接收了很多信息,那个片子整个有点象北京的一个世态图,这个象香港的时代性问题问卷。他们本身都已经承载了够多的信息,现在我们就看它是不是充分体现出了导演的思想,或者导演的思想是不是到了那个我们觉得他能到的地界。
这个东西最难,最关键。北京的风很大我认为还没有到,尽管最后找到了一对来北京给孩子治病的农村夫妇,看出来想说点事情了,但是还不够好,太明显了,而且他的时间太匆忙了,不允许他从容地思考了。
这部片子,我也同意西西弗的说法,可能黄真真的思想就没到那个地界。但是这个东西确实很难,一个很有趣的话题,往往也是很难驾御的题材,可能说着说着,创作者都不知道他自己想说什么,最后迷失在浩瀚的素材当中。一个比较大的话题,象女人,象性,有无数个讨论的方向和角度,应该说做到这个程度,相当牛逼了。
段锦川的《八廓南街十六号》,我认为是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纪录片,创作者来到西藏拉萨的一个居委会里,完全不干涉那里一切人的活动,只是静静地记录,但是你能感到那个镜头的语言非常丰富,二个小时下来,真的非常震撼。我认为它做到了在文献记录层次之上的升华,非常非常从容,而且言之有物,在类型上和《女人那话儿》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我觉得它代表着我想阐述的一种纪录片的,一种非剧情片的概念。

女人那话儿(2000)

又名:Women's Private Parts

上映日期:2004-01-19片长:100分钟

主演:许鞍华 / 邵音音 / 周美凤 / 唐丽球 / 

导演:黄真真 / 编剧:NONE/NONE

女人那话儿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