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07-28

Endless • 骗中骗:以实带虚

The Sting,中译《骗中骗》,George Roy Hill导演的这部电影讲述了大老千Gondorff、小骗子Hooker率领团伙向一个脚踏黑白两道的大亨Lonnegan复仇的故事。导演将影片划分为七个部分:the players 、the set-up、the hook、the tale、the wire、the shut-out、the sting,精彩地演绎了一个连环骗局从设计到实现的各个步骤。这部1973年的电影可谓诈骗犯罪片的始祖,后来此类电影如《十一罗汉》、英剧如《飞天大盗》对其多有致敬之处——或者说得直接一点,此类后来者的很多点子都是因袭此片的。

第4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骗中骗》一共摘取了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在内的七项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这其中包括了最佳剪辑奖。我看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中很少有谈到剪辑的,似乎人们都觉得这部电影的剪辑不值一提?那这部电影的剪辑究竟好不好?我的答案无疑是“好”,接下来就说说它好在什么地方。

先举一个使用交叉剪辑的片段:影片后段the shut-out部分中,长夜漫漫无心睡眠的男主角Hooker敲开了一位女性的房门,女人将Hooker让进房间,关上房门后,镜头叠化,浮现出另一间卧室,我们看到坐在床上的Gondorff抽起了事后烟,然后旁边盖着被子的女性直起身......于是这个晚上Hooker干了什么我们心照不宣。画面再次叠化,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镜头晃动,我们果然看到了Hooker赤裸的上半身......接着,视点退向窗外,重新取镜,观众发现自己在对街隔窗监视这对男女......窗帘被拉上,一只手关上了电灯,也宣告了the shut-out部分的结束。

在舒缓的背景钢琴声中,从剪辑到镜头移动到场景调度,导演含蓄地营造出了一种暧昧和谐的氛围——将会在结尾the sting中被彻底颠覆。

《骗中骗》的剪辑风格其实属于经典的连贯性剪辑。采用这种风格可以避免观众因为剪辑而分散注意力。它要求镜头随着人物关注焦点的变换而变换。这里的人物可以是电影角色:Hooker去Gondorff的房间找他,一开始Hooker在房间里四处张望,镜头是能够显示Hooker动作的中景,忽然他听见了呼噜声,回头看向床铺,镜头便转向Hooker视线聚焦之处;又如Gondorff低头小心看牌时镜头会给出他的手部特写。人物也可以是假想中的观众:在一场车站追逐戏中,Hooker在逃命中爬上了站台的顶棚,这时候观众会关心在他脚下的警察有何反应,于是镜头适时切换到顶棚下,观众可以看到这个警察并没有跟着Hooker爬上顶棚,而是循着脚步声和Hooker跑向相同的方向。还有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正反打镜头:两人聊天中镜头不断切换到说话的一方。

同时值得一提的还有电影中一些镜头切换的花样:圈出、划变、叠化等。叠化,在前面说交叉剪辑的例子中已经提到了;划变,常常出现在场景的切换中,暗示空间的变化;至于圈出的例子,可见the tale部分:当Hooker拜访完Lonnegan出来,路过一辆车时,画面放大,我们看到车窗里有一只带着黑色手套的右手,接着画面以手套为中心呈一个圆形逐渐缩小......导演借此暗示着这个人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份,或许他就是追杀Hooker的神秘杀手Salino?

出乎意料的蒙太奇手法可以引发观众的疑惑进而产生思考,而融洽流畅的镜头切换方式则能促使观众将画面组织成连贯的经过,不自觉地忽视它只是由摄影机纪录进而人为拼贴的产物这一事实,让人想象这是地球另一边真实发生的故事。那些你看上去流畅、自然的剪辑其实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其中所花费的功夫不见得少。如果你什么门道都没看出来,大概是因为你被导演精心构筑的现实主义幻觉所迷惑了。

营造真实感的另一个下手角度就是使用长镜头。在走廊和旷野一类场景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连续镜头:摄影机伴随角色移动,景框不断推进,尤其在摄影师使用手持摄像机的时候,镜头移动的同时伴随着颠簸,景框化为视界,呈现在银幕上就好像一双眼睛始终在注视一样,观者如身临其境。

不同于上面所说移动摄影机位置的推位摄影,本片中常见的长镜头则是摄影机位置不变而角度改变的摇镜头,而且是出现在追逐戏中。我们常见现今的电影用短镜头与快节奏来营造追逐打斗时的气氛,而《骗中骗》导演却是先给出街道的大全景,通过适当转动摄影机角度,在一个镜头里表现大量的人物动作。典型的例子就是Hooker第一次遇见追杀者那段:视点始终固定在Hooker居所的街道对面,首先看到的是Hooker逃出房子,两名追杀者接着冲出房门,镜头转动跟随其中一人,这个人冲到马路上,银幕外驶来一辆车子(垃圾车?),此人向后躲避,同时,画面被这辆车占据,车辆缓缓驶过,从街道另一边我们看到Hooker正扒在这辆车的侧面,镜头再转动跟随Hooker,于是我们看见Hooker就这样在两个视线受限的追杀者眼皮底下跑掉了。整个场景仅仅用了一个镜头,却有出色的喜剧效果。

长镜头同时也是对演员演技的大考验。电影的几位主演都是极为优秀的演员,Gondorff(Paul Newman饰,这部电影里面他太帅了)和Lonnegan(Robert Shaw饰)在火车上玩牌的对手戏尤其精彩。他们的表演功力的高妙难以用语言形容,这里我只有说他们的表演才是决定一部电影假不假的关键。

导演在艺术细节上尽量让这部电影显得真实,也没有忽视其他方面。脱衣舞女郎、旋转木马、电话亭老太太等等贴近生活(当然不是贴近东方生活)的细节更为这部电影增加了真实感——但它们的作用又不止于此,请始终不要忘记这是一部关于骗术的电影。这样一部电影再让自己显得真实也还是和现实主义电影有本质区别;后者的目的是展现更多的现实,前者的目的则是做尽可能逼真的伪装,先让你信以为真最后再告诉你你被骗了。各种伏笔与暗示被隐藏在生活细节中,但其中同样藏有误导性细节,既误导角色也要误导观众。本片错综交杂的三条叙事线索骗子复仇、杀手追杀、警察追捕中都有一定的误导性内容,不仅有人物语言的误导也有镜头语言的误导,一切真相都将在结尾部分sting中大白——未免剧透,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不过我确定就本片的叙事与误导手法分析展开甚至能够再写一篇文章,


话说回来,仅仅评论《骗中骗》为一部关于骗术的电影是不恰当的。影片中另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主题:朋友义气。整个复仇计划就是因Hooker的义气而开始,又是因为有一群讲义气的老千而得到解决。甚至影片中设置Erie (一开始扮演抢劫者的小伙子,Hooker和luther的朋友,后面多次出现,不过悲剧的是我第一遍看时好几次没认出他来)这个人物就是专门用来表现这种义气的。再考虑到这部电影拍摄于1973年,我们可以评论它是千术类型电影乃至所有赌博片开山之祖,有着很多创造性的元素(如果谁知道更早的同类电影欢迎告知)。我们还可以分析旋转木马、跛脚等元素的象征意味。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此片的黑色幽默也是一种选择......

总之,无论出于电影本身的精彩还是出于它在电影史上的地位,我都向你推荐这部电影。哪怕你已经看了太多同类影视作品(要特别提及的是hustle第一集),无法再从此片获取新鲜感,只为领略保罗纽曼的风姿也是值得的。

骗中骗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