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完成于2016年,叙事文字取自黑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和诗人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生前未完成的一部作品。黑人演员Samuel Jackson朗读,听起来语音语调与文字本身具有的说服力、洞察力和优雅比较吻合。画面大多取自1960年代的历史资料,穿插进鲍德温 1987年去世后持续发生的种族冲突事件,比如2014年密苏里州弗格森的街头骚乱。美国几家流媒体平台最近重点推介这部获得过奥斯卡提名的作品显然正合时宜,如果将一个多月前发生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和随后的社会动荡镜头剪进这部纪录片不会有任何错愕感。几十年过去,美国的种族关系并未出现根本变化。

鲍德温拆解开了长期存在的理想画面的实质,不管好莱坞电影里,还是大众媒体的主流叙事中,种族关系的叙事角度由白人掌控。纽约哈莱姆长大的鲍德温 1948年选择离开美国飘到其他地方,包括香港,最后落脚巴黎,重要原因是他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与之对照,对白人来说,强大、富裕、安宁、充满机会的美国才是自己的不二选择。在种族关系极为动荡的1960年代,鲍德温的三位黑人朋友,包括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Malcom X和Medgar Evers相继被谋杀,此时白人中的乐观主义者、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预测40年后美国就会出现第一位黑人总统,黑人只觉得他痴人说梦。罗伯特·肯尼迪的预言果真应验,但奥巴马并未能够显著提升种族关系,美国社会反倒出现进一步的极化。

不同角度看到的是很不一样的美国。我的直接生活经验中遇到的白人离鲍德温批评的电影《猜一猜谁来赴晚宴》、《阳光下的葡萄干》其实并不远,他们大多单纯、热情、友善、勤劳,但鲍德温纪录片中出现的私刑吊死后悬挂在树上的黑人遗体下围观的群体大多由白人组成。对华人孩子来说,只要学好数理化,两耳不闻窗外事也能念大学,找到中产阶级的工作。但对黑人孩子来说,如果出生在巴尔的摩、克利夫兰这样的城市,他只有很低的机率完成高中学业,他有极高的机率在贫困线上挣扎、反复进监狱、陷入由吸毒酗酒困扰的人生。美国社会并不存在体制上的歧视,种族和谐融合的例子信手拈来、成就独特,与此同时显然存在系统性的问题。


我不是你的黑鬼I Am Not Your Negro(2016)

又名:我不是黑奴(港)

上映日期:2016-09-10(多伦多电影节) / 2017-02-17(美国)片长:95分钟

主演:塞缪尔·杰克逊 / 詹姆斯·鲍德温 / 哈里·贝拉方特 / 马龙·白兰度 / 乔治·W· / 布什 / 迪克·卡维特 / 雷·查尔斯 / 加里·库珀 / 琼·克劳馥 / 托尼·柯蒂斯 / 多丽丝·黛 / 鲍勃·迪伦 / 苏梅里娅·哈里斯 / 奥黛丽·赫本 / 查尔顿·赫斯顿 / 

导演:哈乌·佩克 / 编剧:詹姆斯·鲍德温 James Baldwin/哈乌·佩克 Raoul P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