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同学拷在我电脑硬盘上放了许久我都没动,当初以为的纯宗教电影,内心总有股莫名抵制的偏见,说教的,枯燥的,更是与我无甚相关的基督的。

  至于今天看来也不是那么使自己强迫。以前down过一部《耶稣受难记》,冲着莫妮卡*贝鲁奇去的,整篇拖拉着惨淡的愁云沉痛的气息,人人压抑不已,血泪纵横,隐约记得耶稣背着十字架至于走过荆棘开来黑暗弥漫开去。。。当时没有细细品味那部片子便草草删掉。而现在看过《耶稣诞生记》反倒想回过头去看那部了。

  耶稣诞生记,用上耶稣的噱头,实际确是描写圣母及其丈夫的怀胎苦难,若改作《圣母受难记》也不为过。玛利亚与忠厚的约瑟夫订婚,族例规定一年以内不许同房,谁知偏偏此时玛利亚被天主相中孕育解救众生的弥赛亚,天使告知玛利亚圣灵的旨意降临与她,出生的孩子叫做耶稣。自然,一年期限未到,而玛利亚却挺着个大肚子,族人此时已经认定玛利亚是不贞的,只有约瑟夫同时被天使告知事实的真相,力挺妻子,说肚子里的孩子是自己的,与玛丽一同忍受族人的不齿。故事发展到这里,大家已经知道整篇就是如何描写夫妻两人如何受苦,如何忍辱负重。突然故事转折,残暴的希律王纵使以凯撒自居,仍然畏惧预言,为了除掉人们口口相传的救世主弥赛亚,下令所有男子带领家眷回到自己的户籍地进行一次人口普查,铲除祸害。于是后半部的情节便成了玛丽与约瑟夫的艰难旅途了。

  旅途,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词,它包含着太多的未知,请允许我老套地引用Gump那句台词“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alate.”说旅途像生活或生活像旅途那样,没有人可以料到自己将会遇见什么。好的,坏的,什么人,什么事,他们的目的是明确的,过程是一种必然的体验。像摩托日记里格瓦拉和艾伯特那样,为了祭奠青春,放弃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当医生和化学家的机会,骑着一辆屌车走遍整个拉美,途经的越见沉重的沧桑让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引导自己走向自己理应所处的位置。

  玛利亚与约瑟夫没有那么释然,他们从旅途的开始就知道路途的艰辛。无奈,那个社会设下的规则让人无所是从。玛利亚问约瑟夫说你害怕吗?约瑟夫说,怕,你呢?我也怕。他们到底怕什么?我深深思索。怕希律王的压迫?族人长此以往的冷漠?紧接着我才发现,他们害怕自己承受不了抚养圣子的神职,怕没有能力教育这个孩子。对神的敬仰油然而生,你说他们迷信,我倒不以为然。耶稣此时代表的已经全然超脱中国人崇拜玉皇大帝那种色彩。耶稣是传说中的救世主,弥赛亚,他承担的是每个人的解脱。当他们途经圣城耶路撒冷时,遇到那儿的各色人等,约瑟夫也不仅鄙夷的说了一句,圣城也不过如此。这全都是在希律王的统治下造成的啊,能说是那些不齿之徒的错么?都不是,大家无非都是社会制度下的傀儡,谁都没有错,希律王作为暴君,是罪魁祸首,他将自己的罪赎转嫁到牛身上,然后杀掉,以此象征性地“洁身”。方式可笑地令人汗颜,但我却也不敢说除去他以色列就将天下太平。此时,人们已经认准他们需要什么了,救世主弥赛亚——耶稣*基督。

  波斯的三位术士已经预言到神的降临了,不远千里远道而来,迎接诞生在马厩中的耶稣,并奉上波斯带来的福祉。天上的金星,木星,将星三星合一,从马厩的空顶投射向玛利亚渗汗的面庞,宁静如斯,周边的牧民来到马厩,亲临如此神圣的时刻,虔诚地注视着这襁褓中的孩童。其中一位老人走近玛利亚,他曾对玛利亚说过,神给世上每个人都赐了福,玛利亚问他,神赐给了你什么,他说,没有,除了对救世主弥赛亚的希望。此时的老牧民将手伸向孩子,想要抚摸却迟迟不敢触碰。玛利亚对他说,这是神赐给我们大家的福祉。。。这样,电影也达到了它的终结。

  最终,希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黑暗中的希律王自言自语说,一个孩子从最最卑微的人成为了最最高尚的王,我不会允许它的发生。。而事实正在发生。。。

  最后,虽然没有看过神圣的圣母形象和约瑟夫,不过引用剧情简介里最后的一句话说:“圣母玛利亚和约瑟夫的形象,从来没有如此人性化过,在风雪中衣衫褴褛、拉着草绳、坚信彼此的这对年轻夫妻,才是震撼心灵的真正精彩!”



  ——献给苦难中怀抱希望并坚持到底的玛利亚和善良的约瑟夫。



  ——献给5月12日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人们,希望等候在坚持的前方。

基督诞生记The Nativity Story(2006)

又名:基督降生记(台) / 耶稣诞生 / 基督诞生 / 降世录 / 圣诞颂 / Nativity

上映日期:2006-12-01片长:101分钟

主演:凯莎·卡斯特-休伊斯 / 西娅姆·阿巴斯 / 奥斯卡·伊萨克 / Shaun Toub / 

导演:凯瑟琳·哈德威克 / 编剧:Mike R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