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违电影圈九年多,曾获戛纳“金摄影机”处女作奖的美国导演米兰达·裘丽终于推出新作《亿万富翁》。这是她的第三部剧情长片,入围今年初圣丹斯电影节和因疫情被迫取消的戛纳“导演双周”,跟处女作《爱情我你他》一样照样成为法国《电影手册》力捧的对象。还没看之前我对这个片名有所好奇,我猜测是讲一位含着金钥匙出世的女孩的故事,从海报上她漂亮的金色长发和身边的物品推测出这个结论,结果从影片的第一幕就彻底推翻了我的猜测。

影片以一家三口配合盗取邮局包裹的情节开场,父母在一边看准时机和发号施令,而女主角随着激昂的配乐,施展古怪的姿势动作潜入邮局,并在职员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偷走包裹,这个场景有点像汤姆·克鲁斯在《碟中谍》里大展身手的经典一幕。据导演本人提及,剧本里的情节来自她成长时期不少看过的神偷电影。难道以拍摄情感艺术片的女导演蛰伏多年后弃暗投明转型投向好莱坞类型大片阵营了吗?

▲具有类型片意味的影片开场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部《亿万富翁》仍然是米兰达·裘丽一向擅长的“怪人”题材。尽管影片中充斥着层出不穷的各类骗术,从偷包裹到骗取礼品券,再到钻免费退货的空子赚钱,以及在支票上伪造签名兑钱,其中不乏拍案叫绝的手法,比如在机场拿错行李的设计就是典型。这些低级而狡猾的骗术情节仿佛在向《11罗汉》一类的好莱坞类型片靠拢,但其核心显然不是在炫耀这家人依靠下三滥的手段致富,摇身一变成为“亿万富翁”的故事。在我看来,这个怪人家庭更像是枝裕和的金棕榈影片《小偷家族》的重现,同样是生活社会底层、朝不保夕的小人物,用尽办法养家糊口,而情感羁绊成为最有趣的刻画,尤其是女儿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维系,唯独有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一个有着血缘关系的家庭。

奇怪地,这一家三口的背景介绍很少,我们并不知道他们为何会沦落至此,也不知道他们从何时开始以盗窃为生。导演似乎有意而为之,让观众透过他们各自的行为去推测一家人之前的经历。最令人好奇的是,女主角如何在骗子父母的抚养下长大成人。而女主角在成长过程中的心态演变逐渐成为影片着重表现的主题。导演用两个关键点来启蒙和激发女主角对父母情感的深层思考。第一点是她在替孕妇听课时学到婴儿对母亲乳房的迷恋和爬行,这反复出现数次的知识点暗示出她在成长中缺乏母爱,导致她和父母关系的错位。另一处则是引入一名年轻女新手,作为协助他们完成“大案”的新成员。这位女新手在剧本里存在双重功能,一方面令女主角反思自己在这个家庭的位置,以及催生出她与女主角的感情线。

▲两个女演员之间有同性恋情节

西方人的思维确实有趣,一个人脱离父母和家庭,真正独立而长大成人,首先要面对的是性启蒙和爱情。只能说两个女演员之间的同性恋情来得有点突兀,在我们东方人看来,即便两人是友情关系,我觉得也足够圆满讲通这个绝妙的剧本,也许是西方人视爱情为至上吧!事实上,在我看来,女主角对新手的情感更夹杂了类似对母亲的依恋,她想从对方身上补偿得到母爱,而远非仅仅是爱情。在便利店前的一幕,女主角模仿婴儿爬行的设计显然道出了这一点。

其次是成长中的孤独感,也是影片着重刻画的部分。随着一次次的盗窃案,女主角的孤独感不断浮现(按摩时偷偷落泪、在幼教讲师面前的感触等),她不断在道德良知的拷问之中挣扎和反思,却发现父母永远站在自己的对立面,直至遇上这位女新手,给她带来新鲜的观点和人生态度,从而令她逐渐摆脱父母的阴影与孤独感,也由此从绝望的气氛逐渐转向光明的结局。

▲定时会涌出粉红色泡沫的板间房

这种剧本结构与导演处女作《爱情我你他》有所呼应,即使是最孤独的怪人也会找到幸福。最后一场她与父母的终极对战,表面看来她已败下阵来,但请留意最后超市收银员电脑银幕上那串返现的数字,正好是她应得的酬劳金额。这个令人破涕而笑的结局又回过头来证明了父母和她之间的血缘羁绊,她的父母并非是不念亲情的冷血动物。这个不太起眼的细节与《小偷家族》最后儿子在车上与父亲悄悄挥手告别的一幕异曲同工,只不过是位置互换了一下。

米兰达·裘丽在处理这个具有类型片色彩的题材里,仍旧不忘她的小清新本色,从女主角的服饰打扮到配乐的选择,都充分显出她的小心思,多年没听的一曲Mr. Lonely突如其来让我触动不已。而不少奇思妙想更是带有查理·考夫曼的意味,比如那个定时会涌出粉红色泡沫的板间房,不时令一家三口惊恐万分的小地震,还有最惊艳的莫过于两个女生在漆黑的厕所里看见浩瀚星空的画面,都充分显示出导演娴熟的作者风格,总会在哀伤的气氛里让人感到喜出望外的甜蜜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