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1年4月16日***

不是事后诸葛亮,《马克》这部影片我看之前就知道,这又是以“80后”的关于理想的困境和拼搏为主题的。不过这类片子本来我看得少,而且在此之前宅了两天调试程序,周末不想再调了,想出去透透气。于是,在一位学长的邀请下,我决定凑凑热闹。时间2011年4月16日周六下午,地点摇滚天津俱乐部。虽然片子惊喜不多,但是还是觉得值得一看。

先直接将《马克》的简介粘贴过来:

2010年,沈阳,安逸而古老的城市,却有着一群不安逸的人,带动着一股强劲的动力。每个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要放弃理想,不管现实多残酷,你总得为你喜欢的东西付出点代价,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年龄,都要有那股劲儿,为了理想,向前冲。
本片以采访为形式,以理想为主线,耗时9个月,15名剧组成员,40余位受访者,100多个小时的采访素材,80分钟成片,让大家感受沈阳部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思想。

先说缺点吧。开头对纹身进行拍摄,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联系整部影片,这明显就只是在贴标签,照应标题“马克(mark)”,以及海报。整部影片的拍摄看不出多少修饰,以至于有些沉闷,尿点不少。我承认这是对一部学生习作的过分要求,但还是忍不住吐吐槽:如果部分场景用平行叙事取代单线条叙事,比方说,将一些人的访谈记录剪开,然后将相似的放在一起,是不是会更好看呢?

至于感受吧,我基本上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完全片的。说白了就是没有共鸣。我有没有理想?有。是什么?暂时不好说太细。虽然这样,但是因为我本人一直过着安逸的生活,没有遭受过什么挫折,所以“坚持理想”对我来说只是件矫情的事,我还不如大喊“越堕落越快乐,越低俗越舒服”。上面影片简介的第一段你们看了有什么感觉?反正我高中时就已经对这种表达产生了厌倦甚至排斥的心理。20几岁30的人摸爬滚打过,流过汗流过泪甚至流过血,他们有资格咆哮“这MLGB的社会”“这年头谁TM还有理想就是纯傻逼”。我们这些小屁孩,认得几个字,就学着他们写那些对自己来说言不由衷的话。吃饭噎着了就“悲了个催的”,屁大的小插曲就说成挫折,然后,嗯嗯,这是上帝对我的考验,这是前进中无法避免的荆棘,不要放弃,要坚持,加油。(哎,扯远了)

所以,我还是以看“众生相”的方式来看这部影片的,这样挺好,通过看看别人的生活,别人的想法,撞击一下自己,看能不能有火花呗。印象比较深的有一个叫高洋的,他在大学期间就出版了文学作品集《聚散百回》,但是出书与卖书的时候都遭到了挫折。他后来自己摆地摊卖自己的书,碰到了一个学姐。她不仅立刻决定买下,而且比定价多给了一块,说:你要收下这一块钱,我买的是我的理想(篇幅所限,关于此事的细节可自行搜索)。还有一个好像是搞音乐的,对家人给他设置的“赚钱娶妻生娃养娃”生活前景嗤之以鼻。然后提到自己要坐火车跑来跑去,说什么有一天在坐火车的途中突然死去多好。现场一片哄笑,他们也认同么?反正我觉得这样死很浪漫。

影片以访问幼儿园的小孩子为结尾。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呢?”有说“飞行员,因为谁不会开飞机我可以教他”,有说“交警,因为可以打坏蛋”,有说“医生,因为可以救活死人”,有说“护士,因为护士很漂亮”。最经典的答案是:“奥特曼。”我认为导演不是在劝勉我们找回童年时的那种纯真,而是告诉我们: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很有诚意,以学生习作的标准来看,是部不错的影片。同类影片中,什么11度青春之《老男孩》不仅粗糙,而且不够真诚,我只看到它卖力的煽情。80后只是个标签或符号,与我无关。


P.S.1 看片的共有50多人和一只优雅地躺在沙发上的猫。

P.S.2 看片过程中360硬件大师的温度报警多次响起,凸显其霸气外露。

P.S.3 影片花絮中一位制片负责人被问到影片上映后有什么感想,他故作深沉地说,就像1949…………1949年10月1日。这是全场最有爱、引起笑声最大的一句话。

马克(2011)

又名:MARK

上映日期:2011-03-19 / 2011-06-01(网络)片长:108分钟

主演:阿白 / 刘洋 / 韩萧寒 / 王悦 / 高洋 / 王冠 / 宋巍 / 周云蓬 / 邵夷贝 / 张羿凡 / 卡恩 / 关欣 / 吴京桐 / 星子 / 王泮 / 郑郑 / 秀秀 / 吴娇 / 公熊 / 那危 / 小寒 / 大文 / 散装 / 萝卜 / 刘枪枪 / 方文 / 小尾巴 / 小滴 / 妖孽 / 苏遇 / 小小白 / 

导演:张允子 / 程小挑 / 陈铁元 / 编剧:杨小V/胡小艮/潘建安

马克相关影评

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