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皆凡人,无须拒绝爱

我习惯把这样的电影,称为【女性视角电影】。

如果要打分,可以打上7.5分,有0.5分是卷面分,也是俗称意义上的人情分。

琐碎之极的温情,流畅缓慢的情节,推向一个完整而盛大的结局。

故事的开头,是三个家庭。

少年便就怀孕生子的女人,和母亲同居,孩子在出生那天便领养给别人。她显然孤僻,强硬,小心翼翼,单身,活在旧日伤口里。

对新来的同事保有好感,可是眉目间又有欲言又止的拒绝意味。

母亲和她不算亲近,反倒喜欢和家里帮佣的女人及她带来的小姑娘诉说心事。甚至在小姑娘生日那天,将祖传的项链给她。

[img=1:C][/img]

被领养的女儿,律师,事业有成,美貌干练,直白又直接。她三言二语在一次面试里复述自己的生活本质,养父早逝,养母不亲近,17岁开始独居,辗转在不同的城市之间。

料想从前的生活和现在的也没有更大的差异,和上司有性关系,和邻居夫妻里的丈夫出轨,恶作剧般的将内裤留在别人的内衣抽屉里。

在性爱关系里,她有一种主控的意味,她不和人恋爱,她只是有需求,却是无法述说。

[img=2:C][/img]

眼睛孤寂,苍凉,有一种动物的戒备和防御之心。

当她说“不,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时。”眼睛坚定,却又离殇。

另一对家庭是黑人夫妻,妻子紧张兮兮的对着修女述说,她多渴望要一个孩子,丈夫像木偶一样,一言不发,不愿配合。

出了办公室,女人几近疯狂的指责。

你为什么不让我住口,你为什么不说话。

男子轻描淡写的安慰她,这段对话在之后的情节里重复几次。

[img=3:C][/img]

总是让人觉得,这对夫妻是貌合神离的,好像不能生育的缺陷来自女方。男方内心并不想要一个外来的婴儿。男方家庭也是如此。

女人在车里给男子打飞机的动作,看上去,她是焦虑,愧疚,无计可施的。

这三方没有交集,各人生活都是漏洞百出,有各自无法述说的烦恼。

情节推进的却迅疾,自然。

第一个家庭里的老母亲去世。

女主在莫名奇妙的发火后,居然渐渐和同事走到一起。

第二个家庭里的女主意外怀孕。她明明已经结扎了输卵管。

第三个家庭,女主和丈夫分居,可她有了收养孩子的机会。决定离开丈夫。继续坚持这个做母亲的决定。

之后,联系上一切的线索,便是这个孩子。

中间夹杂着,女主和同事结婚,心境发生很大改变,在丈夫的带领下,开始正对过去的伤痛,坦白,述说,营造和孩子见面的可能。

怀孕的女人离开工作环境,选择要下孩子,固执的拒绝刨腹产的建议。(这也为日后生产埋下了隐患。)又偶遇了上司的女儿,面对喜当爹还追上来要负责的上司,选择了逃避和拒绝。

最后,是领养家庭,女人和丈夫离异,在马上就要获得期待已久孩子的同时,对方又变卦索回了孩子。

最后,女人生产中发生事故,只留了小女孩。

这个小女孩被她的亲生祖母找到。而收养小女孩的家庭正是第三个家庭。

世事自有缘法,可是这个故事,却比21克让我感到更为平静自然的过渡。

包括了对上帝宗教的讨论,对领养态度的批判,都是一种自然而言表达的倾向。

在重要的转折点,似乎有表达,相信上帝,才会有结果和奇迹发生。

于是乎,女主同事也是新丈夫的女儿会告诉他,上帝告诉我们相处比血缘更重要,可是现在不去找寻女儿,爱要及时,过时不候。

于是乎,想要获得孩子的女人说,上帝会给我们做母亲的机会。

还有孩子应该留在亲生母亲的身边。

当开头的家庭都放下心防,敞开心胸接受爱时,却发现我们不过是血肉凡人,原先的古怪强硬,地下不过是一颗柔软的心。

原来接受爱,没有那么困难。

原来我们值得被爱,拥抱更好的一切。

送上我最喜欢的结局还有台词。好喜欢最后那个女主的母亲,简直是最佳妈咪。

[img=4:C][/img]
[img=5:C][/img]
[img=6:C][/img]
[img=7:C][/img]
[img=8:C][/img]
[img=9:C][/img]

母与子Mother and Child(2009)

又名:爱在你左右(港) / 孕育心世界(台)

上映日期:2009-09-14(多伦多电影节) / 2010-07-02(西班牙)片长:125分钟

主演: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安妮特·贝宁 Annette Bening/Eileen Ryan/塞缪尔·杰克逊 Samuel L. Jackson/切莉·琼斯 Cherry Jones (I)/凯丽·华盛顿 Kerry Washington (I)/Alexandria M. Salling/Connor Kramme/大卫·摩斯 David Morse (I)

导演:罗德里格·加西亚 Rodrigo García (I)编剧:罗德里格·加西亚 Rodrigo Garcí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