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这个标题讲得还不到位——应该是:从特殊题材中,只能得到一般化的刻板印象。

  这个片子是一个,《小武》之流也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为何如此说的原因,不外乎两个:第一,特殊化下的视域狭窄。这是诸如此类的电影都不能避免的。换而言之,是电影本身立场和倾向性所带来的限制。因为一旦将叙述放置于特定题材上,便马上就有了态度的问题。在这个问题面前,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多数的电影作者都会栽跟头。刨去所谓的“政治正确性”不谈。电影作品本就是受到作者左右的,那么在特殊化之后,力度会自然而然地过猛——也就是滑入煽情的地步。一个作品如果煽情,其整个的水平就要打折扣。谁要来看说教?谁愿来看作秀?
第二呢,反过来说,对于特定题材的处理,凡举重能若轻者,方为上乘。那么这个片子是没有做到的,恰恰相反,它是个反面教材——但凡是有关“穷困艺术家”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刻板印象,它全都有了。社会心理学对刻板印象的解释,有一句话说的极好:所有刻板印象都是社会歧视和以自我为中心的过度合理化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俗套。在没有任何深入挖掘之下,“饥饿艺术家”的“登台献艺”注定只会是这一遭。


  关于第二个标题么,几年前恐怕也不会这么去想。然而,经过这段时间,跟周围的artist交往接触的经历来看,对于艺术家来说,必须要强壮,已经不是什么更高的要求,而是底线。为了艺术的创作而使得你这个创作主体生存下来;生存得好,本就理所应当。更何况创作本身就如同嫩枝发芽,极易受到气温、风雨还有人畜等等有意无意的摧残。你若还羸弱不堪负重,将来又如何去攀登呢?

  ……最后,主人公最后登船远走,算是给这个不成功的影片挽回了一颗星。

饥饿Sult(1966)

上映日期:1966-08-19片长:112分钟

主演:帕尔·奥斯卡森 Per Oscarsson/古内尔·林德布洛姆 Gunnel Lindblom/比吉特·菲德斯皮尔 Birgitte Federspiel/Knud Rex/Hans W. Petersen/Henki Kolstad/Roy Bjørnstad/Sverre Hansen/Pål Skjønberg/Else Heiberg/Lise Fjeldstad/Carl Ottosen/Bjarne Andersen/Wilfred Breistrand/Osvald Helmuth/Sigrid Horne-Rasmussen/Ola B. Johannessen/Lars Tvinde/卡尔斯腾·佰林 Carsten Byhring/Frimann Falck Clausen/Leif Enger/Per Gjersøe/Veslemøy Haslund/Per Theodor Haugen/Egil Hjorth-Jenssen/Vilhelm Lund/Lars Nordrum/Rolf Sand/Toralf Sandø/Kåre Wicklund

导演:卡尔森·亨宁 Henning Carlsen编剧:卡尔森·亨宁 Henning Carlsen/克努特·哈姆生 Knut Hamsun/Peter See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