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宁写于2016年9月27日)

上次被导演保罗·范霍文的作品惊艳还得追述至2006年的《惊惧黑书》,而再往前的经典便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挑战了很多人感观的《本能》,此番范霍文执导的《她(Elle)》,具有一种隐喻般的魔力和魅力,令观众欣慰于这位78岁导演的宝刀不老。
不可否认,范霍文是叙事高手,擅长利用有效而夸张的表现手段以及感官刺激画面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他的功力不至于此,他还长于以视听放大情绪,制造悬念,希区柯克说:“悬念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范霍文也没有仅仅满足于此,他善于在起承转合间反转剧情,其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的表述特点,也令他的作品在不断递进的紧张感中滋生出很多的意味来,还不时地挑战着人类的道德底线,将无序混乱的人类关系打散重置地更为纷扰繁复,然后托出一个令人感慨的收梢。
影片根据法国作家菲利普·狄雍的小说《哦……》改编,成片时命名为《她》,则再合适不过,越至影片后半部分,观众越能体会到此片名的含义。在改编时,编剧还将女主人公米歇尔原本的收藏家身份换为游戏公司老板,于是片中适时出现了不少游戏画面,而这个贴合时代发展的改编,也为影片设置有趣的支线细节做了必要铺设。
影片结构看似松散,实则主线清晰,节奏不错,剪辑有力,表演不俗。更难得的是,围绕主角派生的人物众多,每个人的戏份都具有典型性,从而使得角色性格完整,形象立体,却又毫不偏离主体架构,显得有序有致。
或许有观众会被伊始就出现的、之后也不断出现的突发侵犯给惊着了,认为寻找并确定嫌疑人似乎是本片的关键,其实这部分只是MacGuffin,随着剧情的推动,通过对米歇尔工作、生活版图的逐一拼凑描述,各种人物关系的显露,在经过了几重烟幕弹后,在剖示了人性的暗面后,观众终于接触到了事件的核心。
我们的主人公米歇尔的人生可谓跌宕起伏、不可复制,逆风成长的人总得有些异于常人的本领,才能在这个充满成见的冷酷世界立足,何况现在的米歇尔足够成功,想必她一定经历过不少磨难和锤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奇特的童年经历或许令米歇尔拥有足够坚实强大的内心世界,她也似乎一直处在矛盾之中,父母的身份如此,而她与施暴者的关系亦如此。她之所以与前夫离异,便是因前夫打了她,观众由此可预见,米歇尔是不会任由施暴者逍遥的。关键时刻儿子的出现,很多人认为是偶然,个人却认为是必然,“天下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不妨回想一下,第一次侵犯事件刚刚发生后,米歇尔的那个“傻缺”儿子来看望母亲,还奇怪母亲为何骑车摔伤了,而发生在地下室的那一次,儿子却在楼上沙发上梦周公了,至最后这次……再傻缺也该有用一回了。
面对突发事件,米歇尔的应激方式也十分奇特,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镇定,她不报警,打扫完现场后,她冷静地打电话点外卖,第二天照常上班。她处理母亲骨灰的方式和去探监父亲的结果,均流露出经年累月后,米歇尔对她所必须承受生活的真实想法,她对父亲苍白的尸体说的话,令人想起库尔特·图霍夫斯基的话——“那些激烈恨着的人一定曾深深爱过。那些想否定世界的人一定曾拥抱过他们现在焚烧的东西。”旧案中的杀戮和焚烧究竟是怎样的?令人细思极恐。毕竟米歇尔的那张幼年照也很有烟幕效果。
对于欲求,米歇尔从来不压抑,也不回避,“羞耻心并没有强大到令我们停止做任何事”,所以她会向好友坦白。片尾,好友原谅了她,就像梅·萨藤所言:“友谊完全像爱情一样是要去赢得的,赢得它需要的时间比激情之爱在生活中扎根的时间还长。”于是,多年好友愿意抛弃出轨丈夫而搬来和米歇尔住,法国人活得真随性!
饰演米歇尔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就“没有不敢演的角色”,此番她光彩照人,魅力十足,塑造饱满,层次丰富。她认为:“我在表演时,一向宁愿摆出一副冷脸,然后把热情留给我的私生活。”片中,在她平静的面容下,却有着千秋万壑的内心戏,冷脸只是表象,人们逐渐认识到的是一个意志坚强、内心丰沛、人性深不可测的银幕形象,她冷冰而狡猾,性格中有着趋近于“变态”的部分,但她又不失为一个有魅力的女人。
“完美是冰冷的,有时也是狡猾的,然而有缺陷的人格外令人喜爱。”(梅·萨藤语)
(杂志约稿)

她Elle(2016)

又名:烈女本色(港) / 她的危险游戏(台)

上映日期:2016-05-21(戛纳电影节) / 2016-05-25(法国)片长:130分钟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罗兰·拉斐特 / 安妮·康斯金尼 / 夏尔·贝尔林 / 维尔日妮·埃菲拉 / 朱迪思·马格里 / 克里斯蒂安·贝克尔 / 乔纳斯·布洛凯 / 爱丽丝·伊萨 / 维玛拉·庞斯 / 阿蒂尔·马泽 / 卢卡斯·普莱瑟 / 

导演:保罗·范霍文 / 编剧:菲利普·迪昂 Philippe Djian/大卫·伯克 David Birke/哈罗德·曼宁 Harold Manning

她相关影评

贝店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