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乍一听这名字人们还会以为它是一部小清新式的商业爱情片,或者是一部类似于《时尚女魔头》的都市生活片。但当它的第一帧画面开始放映时,你就会发现这绝对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恐怖阴森的气氛;讳莫如深的剧情;荒诞魔幻的情节以及那如歌剧般吟唱的神圣配乐,都使整部电影在深刻的哲学内核之外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观影体验。本片改编自同名文学名著,这部连电影大师库布里克都说是不可能搬上银幕的小说,被鬼才导演汤姆提克威成功改编,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而汤姆提克威就是那部大名鼎鼎的电影《罗拉快跑》的导演。

整部电影贯穿着希区柯克式的悬念,又涌动着英格玛伯格曼式的哲学内涵,而这两者结合后给人的感觉却又是库布里克式的恐怖与压抑。因此我们也可之称为“惊悚哲学版”的《闻香识女人》。这部电影可说的地方太多,本人才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用一篇水文就概括一部电影,只能借文学社这块宝地浅谈一下我对本片的粗浅理解,鉴于大部分人可能没看过该片,本文将照情节顺序分析。
影片一开始,我们看到一个囚犯坐在黑暗当中,这时我们看不到他的脸,紧接着他的脸向前移,光线照到了他的鼻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特写,他开始用鼻子大声呼吸,这组镜头托出了了全片的故事点,这是一个关于鼻子和气味的故事。
1分05秒,监狱的门打开,几个狱警将这个囚犯带了出去,领头的十分紧张的说了一句:“Quick, we can’t hold back them much longer”这里的“them”指的是谁,为什么要挡住他们?悬念产生。狱警像拽死狗一样将这个囚犯生拉硬拽了出来,囚犯还被拉得摔倒一次。这时镜头切到了监狱外的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快把监狱的大门都挤爆了。
囚犯一被带到阳台,外面立马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叫喊声,群众声嘶力竭的高喊着“吊死他”之类的话,紧接着法官像朝鲜新闻播音员一样义愤填膺的宣读了宣判结果,判处囚犯乱棍打死,48小时内执行。法官每说一句,台下就传来一阵欢呼,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一次比一次震耳,可见群众对这厮的恨之入骨。那么这个囚犯究竟是谁?他何以激起如此之大的民愤?这时影片进行到了3分30秒,画外音响起开始介绍这位名叫葛奴乙的囚犯,《香水》的故事正式开始。
镜头切到了一个臭气熏天不堪入目的鱼市场,这里的肮脏已经超过了文字表达的能力,导演用来一系列快速剪切的镜头并用极冷的阴暗色调来展示这个“洗胃”的环境,葛奴乙就在这里突然降生,对气味的贪婪让“来自腥腥的他”在这个“泣血蝇虫笑苍天”的恶劣环境中顽强地活了下来。由于母亲因抛弃他被判了绞刑,葛奴乙被送到了孤儿院,在孤儿院的生活中他发现了自己无与伦比的嗅觉天赋,他能分辨世间的一切气味,而鼻子就是他认知这个世界的媒介,是他的第二视觉器官。
在用鼻子认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他邂逅了一个卖水果的少女,他的人生开始发生转折他的人生有了目标——令人心惊胆寒的邪恶目标。
卖水果少女的出场十分精彩,而本片的两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出场都异常出彩,若即若离手法如雾里看花镜中窥人,尤其是女主角洛尔的出场可以说是终结了电影史上所有女性角色的出场。
下面我们来分析卖水果女的出场:
葛奴乙正在一家香水点的窗口享受香水的气味。这时卖水果女还未出现在画面中,但是镜头先用一个推动的景深镜头展现葛奴乙的反应,他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动作,开始用鼻子寻找,寻找伊人的踪迹。

镜头切至少女脚步的大特写,卖水果女正在街上行走,镜头没让我们看到她的脸。
18分03秒,少女肩部大特写
18分05秒,少女手中的果篮大特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和职业,但是我们依然看不到伊人的脸。
18分06秒,镜头又切到葛奴乙这边,展现葛奴乙贪婪吮吸少女体香的样子,他开始追着味道而去。
18分18秒再次切到少女左肩特写,轻风吹动少女肩上的秀发。
在整个过程导演始终不让我们看到少女的脸,却通过剪辑让镜头掠过少女的双肩、秀发、手臂,总之葛奴乙闻到哪镜头就打到哪,这是嗅觉的视觉化呈现。
直至18分50秒,镜头才给了少女一个全景,并用叠化扩大景别,但这只是背影,我们依然看不到少女的脸。
这种若即若离的剪辑风格给人一种朦胧的意境,,极其风格化的场面调度和剪辑完美的将“嗅觉”视觉化,达到了视觉上的“通感”效果,而这种修辞在女主角洛尔出场时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但导演之所以这么做绝不是为了浪漫,而是为了给后面毛骨悚然的剧情做个闷骚的铺垫,以加剧令人发指的效果。
葛奴乙就像个警犬一样继续追踪卖水果少女,直至卖水果女被他吓了一跳,少女转身问:“What do you want?”
葛奴乙管不了那么多,他一把抓住水果女的手臂开始像饿狼一样吮吸她手臂的的芬芳,少女被她吓了一跳立马跑开了,葛奴乙在其后穷追不舍,追到一个人少的地方,葛奴乙失手将她杀了,但葛奴乙依然不管这些,他贪婪的享受着这瞬间凋亡的美人香,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秘密,从此他的人生有了目标,那就是保存气味,保存瞬间梦断香消的美人的体香。于是这场骇人听闻的疯狂之旅开始拉开序幕。
葛奴乙拜香水师包迪尼为师,学习香水制作,出色的近乎变态的天赋让他为老板赚取了大量的钞票,包迪尼告诉葛奴乙每种香水都有3个境界,每个境界有4瓶,共12瓶,12瓶香水就像音乐的音阶,但要化腐朽为神奇还需要一个最终精华。接着包迪尼开始教葛奴乙如何萃取玫瑰花香,那就是让玫瑰慢慢死去,在它们死时蒸馏出它们的气味,这气味就是玫瑰的灵魂。凋亡时的玫瑰花香是玫瑰的灵魂,那么瞬间凋亡的美人香不就是人的灵魂吗!葛奴乙认为“生命的灵魂就是他们的气味”于是葛奴乙天真地开始了他的疯狂的实验,他蒸馏一只死猫,包迪尼知道后非常愤怒,受到包迪尼的呵斥和实验失败的打击,疯狂的他一下子就病倒了,一病不起。这真是一个走火入魔的人!
包迪尼怕葛奴乙死去,就鼓励他说也许有保存的办法,于是葛奴乙踏上了去普罗旺斯的道路。葛奴乙离开后,包迪尼第二天就被砸死了,这也是电影人物设定上的一大亮点,他走到哪里自己都是那么的不幸,但每当他离开那里,那个让他不幸的人就会因各种原因死掉。葛奴乙离开母亲,母亲被绞死;葛奴乙离开孤儿院,院长被割喉;葛奴乙离开自己的老板来到包迪尼这里,自己的老板立刻摔死了;这样的事情一直在葛奴乙身上发生,直到电影结束,所以说葛奴乙是一个比柯南更具魅力的人,因为他不但可以走到哪死到哪,还可以“闻香识女人”。
电影,戏剧对人物的塑造不同于小说,小说对人物的塑造更加自由,而电影和戏剧则只能将人物性格的揭示熔铸与故事发展中,因此葛奴乙性格中的悲剧因素也是在故事的进程中逐步揭露的,在葛奴乙的旅程中,他难过的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气味的人,一个能辨别世间一切气味的人自己却没有气味!而在电影中,味道就是证明自己存在的因素,味道对于世人来说就是价值,葛奴乙不甘心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他极其渴望证明自己的存在,他证明自己存在的目的是获得爱,证明的自己存在的方式则是香水。
在葛奴乙继续前进时,女主角洛尔登场了,导演是极尽夸张之能事,把洛尔的出场烘托得美得令人窒息,这也再次体现出了调度和剪辑的巨大威力,来看拉片分析:
正在行走的葛奴乙似乎闻到了什么他慢慢停下脚步,背景音乐也出现变化,暗示观众接下来将有惊喜。接着镜头切到了葛奴乙背后暗示观众这气味是从后面来的,葛奴乙开始回头。
一个快速剪辑切到了女主角的前胸大特写,她那红色秀发搭在胸前,这个镜头不到一秒;
洛尔右肩大特写和乳沟大特写两个镜头,这次镜头告诉我们女主角不但是一个秀色可餐的尤物而且通过女主角的服饰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贵族,这两个镜头加起来不到1秒,我们看不到人物的脸;
切回到葛奴乙,他目瞪口呆的看着前方,像猎狗看斑羚飞渡一样;
切至女主角眼睛的大特写,我们依然没有看到她的脸;
洛尔香唇大特写,并用剪辑扩大景别;

进一步刻化葛奴乙的反应;
再次对洛尔的唇部特写,但镜头依然没让我们看到她的脸;
洛尔乘坐的的马车驶入画面,葛奴乙贪婪的盯着马车目光中充满令人不安的邪恶;
洛尔终于露出芳容,但是只有3秒,马车快速开走了。这一段落告以终结;
这段出场共由19个镜头组成,其中关于女主角的镜头共9个,包括8个大特写和1个移动摄影的上半身特写,配乐也是如泣如诉,加上那始终欲盖弥彰的剪辑方式,将女主角的美烘托得不可方物,而且这种朦胧的风格处理始终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诗意感,使女主角看起来似乎浑在梦中,又仿佛近在眼前,令人耀眼生花。这种出场方式如果放在其他电影里会让人觉得夸张和做作,但在本片中却让人心神摇荡,这主要是跟全片的氛围和基调相契合,这部电影到处充斥着歌剧般升华的灵魂吟唱,因此这种若即若离的夸张手法在本片中就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而很多电影之所以有许多段落让人感到浮夸做作,就是因为导演忘记了从整体去把握一部电影,忘记了各部分的相互契合,如果卡梅隆一激动把歌曲《小苹果》塞进了《泰坦尼克号》中,估计《泰坦尼克号》就彻底“沉了”。
导演再次为了烘托洛尔的美,在葛奴乙偷偷来到洛尔家中后又再一次着重烘托了她的出场,依然是美轮美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片源慢慢赏析。(女主角洛尔)
葛奴乙来到了新的工作地点,也开始了他新的疯狂的实验,在成功的萃取到美人香之后,葛奴乙开始向他心中的女神洛尔下手了,洛尔的家中正在办生日晚宴,此时的葛奴乙正悄悄的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这时悬念就产生了,所有的观众都在为洛尔的安危担心,担心洛尔会不会遭其毒手。
下面这场“宴会戏”充满希胖式的悬念而且和希式悬念一样是一波三折欲盖弥彰,这段戏和前面的人物出场一样都是可以拿出来独立赏析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导演是如何利用剪辑和调度做出令人心惊肉跳的效果的:
席间,洛尔和朋友进入家里的迷宫里玩捉迷藏,幽深而阴暗的迷宫在灯光处理下显得阴森恐怖,真可谓“暗香浮动月黄昏,正是杀人越货时”。但是洛尔并不知道这一点,她正和姐妹们欢快的跑来跑去,剧中人物的轻松和潜在的危险的对比登时产生了很强的悬念,而且剧中人物越欢快悬念感就越强,就越能加剧观众内心的不安。正如希区柯克所说:当剧中人物身处危险时,剧中人不知而观众却知道时,观众就会比剧中人物更加紧张和不安。
洛尔为了不输掉游戏便朝着更深更远的迷宫前进,此时的洛尔已是孤身一人,明处的洛尔和暗处的恶魔相比进一步加剧悬念,而此时那诡异的配乐也使气氛变得更加令人胆寒。
洛尔继续往前跑,她突然看到了前方暗处有一个恐怖的阴影,这阴影就是葛奴乙,洛尔吓得靠在墙上不敢动弹,这是观众的心都揪在了一起为洛尔的安危而担心。葛奴乙突然向洛尔冲了过去,导演采用了主观镜头来模拟葛奴乙的视角让观众感受到葛奴乙冲向洛尔的这一过程,这种手法要比从洛尔的视角来展示带来的惊悚度强烈得多。洛尔吓得急忙跑开了,在洛尔快速逃跑的过程中,镜头一直在洛尔背后跟拍,凶手处在画面之外,画外空间的运用让观众只能看到洛尔却看不到凶手,让危险隐藏在画外空间给观众带来的“未知感”大大提升了惊悚效果。
洛尔继续跑终于她被喜欢她的侯爵抓住了,洛尔暂时安全,悬念暂结。但葛奴乙并不甘心,他用一个石头砸了侯爵旁边的灯泡,侯爵一分心,洛尔立马挣开了侯爵,再一次跑进了迷宫,这正是葛奴乙想要的,悬念再次产生……这次观众更加担心,因为观众不知道下次洛尔是不是还会这么走运。
而正当观众担心时,镜头却切到了一旁的宴会上。这时镜头虽然没有直接拍迷宫内发生了什么但是带来的悬念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加强了,因为此时的观众不确定迷宫内发生了什么,而迷宫内的情况又十分危险,因此我们就更加担心女主角的状况。这是未知带来的恐惧,这种利用未知制造不安感的手段几乎所有牵涉到悬念惊悚或恐怖元素的电影都会用到。
洛尔的父亲安东尼宣布游戏结束,人们开始陆陆续续地从迷宫里走出来,这时的观众都在为洛尔担心都急于知道洛儿现在的情况,她是否安全,但闷骚的导演却又把镜头切走了,切到了一个幽深的箱巷子里,葛奴乙推着一个装有尸体的车子走过,这下悬念感更强了!
镜头切回到宴会上,人们依然不见洛尔。
切至葛奴乙的加工坊,他已经开始用油脂分离法萃取尸体的气味。
切回到宴会上,洛尔回来了,观众松了一口气,洛尔没有遇害,但是遇害的是洛尔的好闺蜜——双胞胎姐妹。
由于最近有大量少女遇害,身为人大代表的洛尔父亲安东尼开始向法院提案,要求宵禁,但是提案遭到了其他代表的反对,他们认为宵禁会影响自己的生意。万恶的资本主义就是这么腐朽,这是他们的阶级本性导致的!议会的腐败为葛奴乙的犯罪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导演用了一系列快速的平行剪辑来展现一场场谋杀和议会及人民群众的反应,整个城市已经开始人心惶惶了人们闭门不出。此时的葛奴乙已经凑够了12瓶香水,他需要的就是最后一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华,而这精华必须是洛尔!
12瓶香水是20多个少女生命的精华,现在葛奴乙是万事俱备,只欠洛尔了。后面的故事发展更加惊心动魄,就不剧透了。不过首先提醒大家,《香水》不是一部关于正邪较量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好莱坞式的通俗商业电影,所以请大家不要按照自己以往的观影经验去推测它的剧情,因为电影本身就具有毛孔直立的剧情演进与人性反讽,电影关注的不是正义与邪恶而是人性的悲剧根源,香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人性悲剧,下面从整体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
电影香水是一个彻底的悲剧,这种悲剧是命运与人性的双重悲剧,命运指的是葛奴乙的命运,人性则是电影中的所有人的人性。
葛奴乙降生在最肮脏的鱼市场的垃圾堆,甫一出生就被母亲当做垃圾扔掉,他本该有着和他五个哥哥一样的夭折命运,然而对气味的贪婪却让他活了下来,他是个一无所有的孤儿,连气味都没有,他比任何人都不幸,他是一个根本不会被人们注意到的小人物,连唯一值得骄傲的天赋也是最为人不齿的嗅觉天赋,在原著中“嗅觉”是人类最低级的感官功能,因为在伟大的和不幸的面前我们有权闭眼和塞上耳朵,但我们却不能不呼吸,所以无论外来世界给你什么你的嗅觉都只能默默承受,讽刺的是气味却是葛奴乙的唯一存在证明和存在目标。
生活给他的不幸也让他对生活报以残酷的报复,那些让葛奴乙不幸的人全都死于非命就是剧情上的一大反讽和升华。而后来的杀戮也是疯狂和宿命交织下的残忍结果,这种疯狂和偏执是葛奴乙自身悲剧的人性根源,另一根源就是命运。
终于有一天葛奴乙邂逅了那个买水果的红发少女,她衣袂飘摇宛若仙子,如天使下凡般进入了葛奴乙的视野,自从邂逅和误杀后葛奴乙便对其辗转难忘,后来葛奴乙在踏上疯狂的旅途之后又多次梦到这位梦中女神,甚至到他配出的香水可以让虔诚的刽子手下跪,让庄严的大主教和义愤填膺的群众在他面前纵欲狂欢,连与他不共戴天的敌人都泪流满面的跪在他的面前听任他的驱使,在他俨然已经有了上帝的权力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依然是那个买水果的少女,她是葛奴乙人生目标的动力,也是葛奴乙走向毁灭的不归路的起点。
葛奴乙因为卖水果少女而走向犯罪的道路,而他犯罪的目的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渴望像普通人一样被认可被爱,然而他偏偏做不到这一点,他可以奴役全世界却无法成为一个普通人,因为当他可以奴役全世界时他就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了,这就牵涉到了一个人生的普遍性悲剧 了,这种悲剧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我们常常因渴望在社会中得到认可渴望获得大家的关注而上下求索,却发现等我们功成名就之时,人们关注的不过是光环之上的一个虚名,人们关心的只是创造的浮华表象,因为这是你对大家的唯一价值,而真正的你却早已淹没在这喧嚣之后,就像葛奴乙,离开了香水他什么都不是,连狗都不搭理他,而有了香水之后他可以让国王在他面前像狗一样摇尾乞怜,但那些在他面前供其驱使的人们不过是贪恋他身上的香味而已,没有了这香味他依然什么都不是,所以从头到尾葛奴乙都没有获得任何人的真正关注,就像莎翁的《奥赛罗》里说的那句话一样:众人所知道的我,不是真正的我。
影片的另一大讽刺与悲剧在于葛奴乙之外的人们的人性,和被害者的悲剧,为了不剧透就不点那么透了。
《香水》讲述的是一个名为葛奴乙的变态谋杀犯的故事,他是极天才极残暴与极可怜的结合体,有人说男主角是一个绝世的天才,有人说他是一个十足的混蛋,也有人觉得他很可怜,每一种说法都能从电影中找到诸多证据,《香水》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本文只从悲剧角度浅析,如果大家想对本片有更深的了解可以看网络影评节目《龙斌大话电影——<香水>》,这期节目主要从欲望层面解读这部电影,把香水看做欲望的象征,把葛奴乙看做欲望的化身。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些解读都太过刻意,你只想以一个普通观众的心态去看一部刺激的电影,《香水》依然不会让你失望,强烈推荐!
最后多说两句,优秀的艺术作品,不论是音乐,美术,戏剧,文学,还是电影,也不论他们反映的主题是什么,它们能引起我们广发共鸣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里面有我们共同的人性。所以说,文艺作品就是透射社会和人性的一面镜子,我们只需对着照上一照,就能从中看到自己。

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2006)

又名:香水:一个杀人犯的故事 /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 香水:杀手的故事 / 杀手故事 / Das Parfum - Die Geschichte eines Mörders

上映日期:2006-09-07(德国) / 2006-09-14(法国) / 2006-11-24(西班牙) / 2007-01-05(美国)片长:147分钟

主演:本·卫肖 / 艾伦·瑞克曼 / 蕾切儿·哈伍德 / 达斯汀·霍夫曼 / 大卫·卡尔德 / 比吉特·米尼希迈尔 / 卡洛斯·格拉马赫 / 西恩·托马斯 / 佩里·米尔沃德 / 山姆·道格拉斯 / 卡洛琳·赫弗斯 / 卡罗丽娜·维拉·斯克利亚 / 莎拉·弗里斯蒂 / 科琳娜·哈弗奇 / 杰西卡·施瓦茨 / 约翰·赫特 / 拉蒙·普霍尔 / 

导演:汤姆·提克威 / 编剧:安德鲁·伯金 Andrew Birkin/伯纳德·艾辛格 Bernd Eichinger/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Patrick Süskind

香水相关影评

槑槑
年糕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