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撸一撸~~~

1912年4月全球第一艘超级巨无霸豪华大客船沉了,
船上大部分三等舱穷人和少部分头等舱富人与二等舱中产惨死于船难。


83年后,1995年准备筹备电影的卡梅隆,前往探访海面下3000多米的泰坦尼克号遗址。
潜水计划进行了12次,每次往返耗时16个小时,只为了拍摄12分钟的画面。
(中间各种困难挑战,自行脑补)


85年后,1997年12月卡梅隆完成大片开始陆续上映影响全球,
疯狂扫盲的速度和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我们说泰坦尼克号时候,更多的是指影片本身,而非沉船。
卡梅隆让普通大众知道沉船事件,实现了从0到1的变化。


89年后, 2001年9月11日期间卡梅隆重回泰坦尼克号废墟,用新型潜艇,探索了沉船全貌。
为了营救其中1台探索机器人,差点一起失去2台,最终化险为夷营救成功。
原话记得是去营救不是因为它贵,而是不想失去这个伙伴。
因为专注于沉船调查,最后一次探索任务结束后上来才知道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袭事件。


100年后, 2012年4月就是本纪录片,再一次进行细致的调查沉船真相,
仔细到每一个残骸碎片掉落位置原因调查,附加一些冷门问题。
例如:呼救投放信号弹颜色是白色还是彩色,有什么办法可以阻止沉船发生。
最终电脑模拟还原沉船经过和残骸碎片形成的结果,这才觉得,
这是目前为止最接近沉船经过的还原,没有之一。




自此,卡梅隆研究泰坦尼克号将近20年,补充到永不会停止思考泰坦尼克号。
最后的问题在于,为什么卡梅隆要费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追问历史沉船?
本纪录片卡梅隆导演给出了我喜欢的答案,并且细思极恐回顾到了1997年看完影片后的印象。


以下纪录片原话:

泰坦尼克号寓言的部分主题是傲慢,以为自己如此巨大,不会垮掉,这句话很耳熟。
一部巨大的机器,人类打造的系统,以巨大的能量向前推进,无法及时转向,停止,以避免灾难。
这就是我们的现状。船上的人类系统,可以视为一个小世界,有不同的等级,头等舱 二等舱 三等舱。
在我们现今的世界,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我们下次撞到冰山时,
挨饿的百万人口将受到最严重的影响,那会是气候变化。


我们现在能看到前方的冰山,但无法转向。因为系统动量太大,政治动量,商业动量,
太多人从这个系统的运作方式中赚钱。那些人有控制权,不愿松手,除非他们松手,
否则我们无法转向,避过这座冰山,结果就会撞上冰山。撞上时,有钱人还是能获得食物,
可耕地,水源等,受到冲击的却是贫民,三等舱的乘客,跟泰坦尼克号一样。


这个故事的迷人之处就在于此,因为泰坦尼克号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社会阶层,
等到有生命危险的关键时刻,我们才会知道我们会如何反应。

詹姆斯·卡梅隆:再见泰坦尼克Titanic:The Final Word with James Cameron(2012)

又名:泰坦尼克号:詹姆斯·卡梅隆的临别续言

上映日期:2012-04-08(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 James Cameron编剧:Tony Ge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