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早晨,躺在床上拿着IPAD看了《我和厄尔及将死的女孩》,前半部分挺轻松,以为就是一部普通的青春片,调子也很小清新,结果在最后,生生被暴击,我趴在床上哭湿了枕头,反反复复看结尾部分,一遍遍泪目。

之前,朋友就推荐过这部电影,但是一直对于片名中“将死”两字隐隐担忧,觉得太沉重,以至于拖到现在才看,以至于,错过了这部好电影这么久。

这部电影与《滚蛋吧,肿瘤君》有不少相似之处,主题都是死亡与陪伴,都有一定的喜剧处理,当时看《肿瘤君》的时候觉得已经是内地电影的中上之作,观影感受很满足,而今天都看完《我和厄尔》,内心受到了挺大的震撼:人家的青春片已经是这个水平了,我们的青春片还在研究些什么呢?人家的生死讨论已经到这个层面了,我们还在忙着煽情呢。

这部小清新青春电影里没有堕胎,没有伤痛,没有噱头,没有大尺度,甚至没有爱情,三个高中生,调子很平淡,人物各有性格,都有点怪咖气质,却都特别可爱,女孩生了重病,男孩被妈妈逼着去陪女孩,两个人相处越来越融洽,女孩的病却越来越重。

男孩和黑伙伴厄尔平时最大的爱好是拍小短片,当他们决定要位女孩拍一个短片时,却怎么着都觉得拍不好,最后短片究竟是什么模样,也是贯穿后半段的一个悬念。到最后,男孩西装笔挺,带着拍好的短片去医院为女孩播放,医院的白墙上色彩斑斓,就像是一场人生谢幕,女孩睁大了眼睛用尽最后的力气去看完这场只跟她有关的电影,然后就离开了人世。这一段,真的是太有力量了,奇观一样,生命和影像的奇观,墙上那些幻化而缤纷的画面,就像是一场美丽的人生,所有的变幻的画面都像是施了魔法,男孩站在画面中,也成了女孩生命的一部分。就是从这里,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

回想起来,《肿瘤君》里有很多弥留之际的对白,与其说台词高明伤感催人泪下,不如说情境使然,而在《我和厄尔》里面,我强烈得感受到,电影作为声光的艺术,影像所能传递出的惊人的魅力,最后女孩谢幕的这个桥段里,台词对白是不需要的,创作者也没有刻意煽情,然而情景影像就是有那么强的震撼和冲击力,就有足够的力量击中你的心,让你无力抵挡,只能缴械投降,这种力量远比台词对白煽情来的汹涌。

有一部电影我一直没有勇气看第二遍,是一部台湾电影,叫《父后七日》,里面讲葬礼死亡,却是个喜剧,有笑笑闹闹的地方,和《我和厄尔》一样,这部电影也有能力在不经意的一个瞬间狠狠击中你,我记得《父后七日》里那个女孩去照片店取父亲的遗像,研究该怎么拿,颇费了一番功夫,很有喜剧效果,但当她背起来父亲的画像,骑着摩托车远去时,一瞬间漫天漫地的悲伤涌来,那种震撼太强烈了,没有语言,没有煽情,只靠画面,就足够震撼,以至于虽然到过了这么些年,我没有勇气再看一遍《父后七日》,却永远都忘不掉,也时常会回忆起这个画面。

生与死,最难将息,当一部电影主题与死亡相关,其实都让人很有心理压力,煽情与克制也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难题,坦率而言,《肿瘤君》已经在中国电影语境内算是尽力克制的作品了,要是别的导演去拍,一定能拍成“催泪神器”,毫无节制(参见《唐山大地震》),但是和《我和厄尔》一比,这部电影不仅在境界上差了一些,在克制上也被甩下好几条街。

《我和厄尔》贯穿始终的男孩的谎言“你们放心,她活下来了,她康复了,她一切都好”,是为了让影片基调更加轻松,我也相信了这个谎言,一直带着轻松的心情来观看,前面越是轻松,结尾处越是震撼。
还有那最后,女孩的书本世界被打开,就像是又重新认识了这个人,这是个多么好的女孩啊,怎么就死掉了呢,多么可爱,多么心灵手巧,多么有耐心,为什么只有一部电影的时间去了解你呢?太少了啊。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Me and Earl and the Dying Girl(2015)

又名:初恋有病(港) /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台) / 我、厄尔及垂死的女孩(台) / 我、厄尔和垂死的女孩 / Me & Earl & the Dying Girl

上映日期:2015-01-25(圣丹斯电影节) / 2015-06-12(美国)片长:105分钟

主演:托马斯·曼 / 奥利维亚·库克 / RJ·赛勒 / 尼克·奥弗曼 / 莫莉·香侬 / 乔·博恩瑟 / 康妮·布里登 / 凯瑟琳·休斯 / 马特·本内特 / 休·杰克曼 / 马萨姆·霍顿 / 鲍比·J·汤普森 / 切尔西·张 / 

导演:阿方索·戈麦斯-雷洪 / 编剧:杰西·安德鲁斯 Jesse Andrews

我和厄尔以及将死的女孩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