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喜爱这部电影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以至于我一度怀疑自己的三观有问题。在我看了这么多豆瓣和知乎的评价之后,我还是想说几句。

我跟我的妻子闲下来一起看的,看之前没有看任何简介没有了解任何剧情,但当我看到女主上车之后才发现可能这部电影就是集中讲这四天婚外情时我就想关掉了,又看了一会妻子不愿意看了直接走开了,我还是看到了最后。

为什么这类电影如此受人追捧?而追捧这部电影的人大多结婚了吗?或者有家庭了吗?我很好奇。婚姻中的原则是什么?责任又是什么?幸福又是什么?

电影中的细节告诉我们女主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不被人理解不被人在乎不被人关心,也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的确令人感到悲哀和同情,但这就像一种状况一种不好的发展倾向出现了,它时刻可以说必然会影响到婚姻,在这种特殊时期女主没有主动运用自己的方式去调整去影响家庭,也没有果断的尽早放手。这两种一种是“不作为”一种是“不果断”更是导致了不幸福的发酵。可能有人说女主无法有作为,我不认为,女人是家庭的一半,这一半如果还不能够调整家庭影响家庭是不可能的,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趁早提出离婚啊对双方对孩子都好。因为这种婚姻是不健康的是不幸福是畸形的,任它再长久那只是虚的数字,对孩子对另一半对自己都是不好的。

女主在电影中被冠上因为责任,四天后回到自己的家庭,离别时的剧情得很“感人”。我却很想笑,其实用我们老家的话就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虽然话难听但道理不就是这样吗?就问一句,当初为什么要结婚?既然结了婚为什么要弄的像是生活和孩子绑架了你。你觉得被绑架了,为什么不反抗不改变,也不放手不离开,反而选择了对婚姻毫无积极作用的触犯原则的婚外情四日游作为一生的念想,还写成书供儿女看????

婚外情是触犯原则的事情,一旦发生了,就别再谈什么责任什么家庭,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提去说,这不是以显示我有多高尚为目的说出的话,如果我说出这种生而为人就该明白的道理都必须强加上高尚二字的话,这个社会才可怕!

影片中提供给我们的家庭背景已经很糟糕了,前面我也说了要么去改变要么就趁早放手好聚好散,女主的婚姻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步,在这个情况下女主为什么要迈出更不“和谐”或者更没有任何好的作用的一步?

风流的浪子和寂寞的主妇,两个人不过就是短暂的干柴烈火,在这过后剩下的是什么,健康的婚姻吗?或是健康的恋爱?有些人可能说我悲观,说我怎么就断定如果男女主在一起后会不幸福。因为我在想为了一个男人远渡重洋只身嫁给一个农夫需要多大的决心?需要多么爱?女主和她的丈夫,谁敢说他俩没有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爱情?哪个女的傻到一时冲动就跨国嫁人还是嫁给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农夫?我为什么说这些,是因为上升到婚姻的爱情在婚姻之前都会有十分美好的阶段,婚姻之后没有一段感情不会出现问题,又有谁敢说女主和男主在一起后会完美?爱情如何长久就是看你会不会解决问题,你懂不懂怎么持续地去爱和被爱。

你选择自由没人逼你结婚,你选择婚姻就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你是浪子你大可跟未婚的女子暧昧没人会说你什么,可一个家庭因为你的插足向毁灭更近了一步,当这个家庭成为悲剧时你手上就是沾着鲜血的。

愿大家在成为各种角色(丈夫、妻子、浪子等等)前都仔细考虑,在成为各种角色后且行且珍惜,这是对他人更是对自己的尊重。

这部电影好吗?有好,“两大戏骨宝刀未老风韵犹存,各种细节演的非常好。”但电影所侧重的点我绝不赞同。为什不能引导不能教观影者如何去巧妙的改善婚姻中出现的问题让自己受益一生,而是让大家时不时的对完美婚外情充满心心念念地向往,让大家更认定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这是一部教给人们如果处理家庭矛盾、改善婚姻感情,不是用短短四天作为自己的真爱遗憾一生而是把当下就变成自己的爱或是果断放弃去追求自己的一生所爱的电影,还会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如果是你老家村中胡同里的王大婶身上发生的四天婚外情你还会替她美化吗?

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1995)

又名:麦迪逊之桥(港/台)

上映日期:1995-06-02(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安妮·科利 Annie Corley/维克多·斯勒扎克 Victor Slezak/吉姆·海尼 Jim Haynie/莎拉·凯瑟琳·施密特 Sarah Kathryn Schmitt/克里斯托·弗克朗 Christopher Kroon/菲利斯·里昂斯 Phyllis Lyons/戴布拉·莫克 Debra Monk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编剧: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罗伯特·杰姆斯·沃勒 Robert James Waller

廊桥遗梦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