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我对《澳大利亚》的观影是不具备多少进入阐释所需的知识,幸好 风间隼 的评论提供了一个微型的百科全书,让我尝试从某些入口进入这部显然是在建构所谓“澳大利亚性”鸿篇巨制:http://www.douban.com/review/1668676/

1,drover 和其他,drover是影片叙事中最重要的行动发出者,或者说hero:

他是将女人和黑人带入酒馆(象征传统殖民统治秩序)的发出者,而这一情节对于从种族主义到多元主义的隐喻,风间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第一个段落中,萨拉为了完成亡夫的意志行动,而真正能完成这个行动的还是drover,赶着1500头牛穿过风景壮丽的北领地到达达尔文。亡夫的不在场,和后来drover对亡夫位置的替代,使得drover从一个桀骜不驯,“不为任何人工作”的赶牛人,在电影中进化为一个澳大利亚性所需的标准父亲。
第二个段落则更加明显,drover的营救行动,土著哥们作为“帮手”的牺牲。所以,全片真正的行动主体是drover,从历史出发,一种当下需要的澳大利亚性是怎样在他身上建构出来的,成为我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一个最重要的安排,就是drover与fletcher的拆分和对立。有趣的是,影片的英雄和反派都是“澳仔”,他们是逃犯和早期移民的后代,在澳洲这个白人女性稀缺的土地上与土著交媾,生下混血,争夺权力和土地,建立国家。影片将drover和fletcher从这个“澳仔”历史中生成出来,把恶的部分结晶成f,善的部分结晶成d,用它们的自我分裂,f的失败和d的胜利,使得我们所需的那部分从暧昧不清的历史中被提炼了出来。

d是对自己死去的黑人妻子深爱有加
f虐待自己的妻子,试图杀死自己的海子

d是一个忠诚的赶牛人
f居心叵测 不择手段

d有情有义
f无情无义

于是,作为“黑暗历史”的f被乔治王的飞矛秒杀,作为标准父亲的d在重构的历史地平线上升起。

2,莎拉作为母亲
乔治王说,莎拉是“彩虹大蛇”(澳洲土著的神),她的到来会让这片土地重获生机。女性来到这个大陆和女性的行动,似乎就隐喻了这块大陆历史的转变,从父权统治的殖民地到和解的多元文化之地。一种父权的统治方式,被母性所替代,而这种母性并非来源于土著女性(在影片中,土著女性只是意味着牺牲和服从),而是白人女性的包容和善良。影片的最后,莎拉对混血孩子的放归,正是隐喻了一种文化和权力上的让步和和解,这是澳大利亚性中母性的一面。

3,土著
被偷者的一代作为讲述者,好像当下的澳大利亚人在讲述“我的父亲母亲的故事”。

如果说,“混血儿的被救”仅仅是在表征片头对“被偷走的一代”的道歉,仅仅是对先前种族政策的否定。那么,“混血儿的远行”则往前更推进了一步,表征了当下澳大利亚性中更深层的文化身份,我认为这才是澳大利亚性独特于西方性的一个核心。
混血儿被交还给乔治王,似乎传达了土著文化不再是被看做他者,而成了澳大利亚性中的主体成分。而远行,成为了一个更具有隐喻性的意象,从远行中成长,习得属于澳洲自己的独特的古老文化和技能,而不是去西式的学校接受所谓现代性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新的“澳大利亚人”的身份在“远行”这个意象中被呼唤出来,从这里,澳洲的历史不再被书写为止于库克船长登岸的殖民史,而成了直接源于大陆古老身份和新移民融合而成的更“悠久”的独特文明。

4,瞎扯
还是回到吉登斯所说的,现代性在全球范围的全面扩张,使得现代西方失去了自己身份的独特性。

身份焦虑带来了新的身份边界的重构运动,怎么样在一个现代性全面扩散的世界重新标识“自我”,甚至是重新标识一种“领先的”和“厚重的”的身份,成了这一身份运动的直接目的。在戴锦华看来,一方面是从历史中重新发现西方,发现欧洲作为西方的真正文化源头,美国代表西方的时代,正在被“中世纪”欧洲所取代,指环王和哈利波特近年来的热映,正是从历史中唤醒西方,从魔力和“非科学”中唤醒西方,唤醒那个在现代性话语中被贬斥为“黑暗”的中世纪。

而,澳大利亚,在我看来代表这这种身份运动的另一种思路,欧美以外的西方世界通过“多元”这一话语来构筑一种新的现代性模式和文明模式来标识“新西方”的独特性。(这个其实也就是澳洲和加拿大),政府通过文化政策将这种努力制度化,在这个运动中,原本处于“西方边缘”的地区反而获得了一种比现代性模式更先进的“文化自信”(张旭东语),进而同构为一种“国民自信”。

在世界“其他地方”开始自己的现代性狂飙突进,追赶“西方人的幸福生活”时(以我朝为代表。。。),自身的原发文化正在被现代性摧毁。而这时西方反而掉过头来“拯救”这些被自己的逻辑摧毁的“知识”,以反思现代性的姿态,从这些知识中为自己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为自己的身份构筑新的边界。联系到西方对西藏文化的关注,这么说似乎是靠谱的。

在拉萨时,一个藏族学者对我说,藏传佛教的研究中心在欧洲,在维也纳,美国众多大学都会邀请喇嘛去讲学和作为客座教授,在哈佛有个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喇嘛高僧对话”活动,在那里,诺奖得主的知识并没有比喇嘛“高明”。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的统治和魔力(或者说自然力)的崇拜被收编在了一起。

这样看来,跟澳大利亚比,我们不仅仅是不会拍国民电影,我们不会的东西远比这严重,我们的自信正在被自己杀死。

(这个文写的非常意识流,请以诗歌方式阅读。。。。)

澳洲乱世情Australia(2008)

又名:澳大利亚

上映日期:2009-01-28(中国大陆) / 2008-11-26(澳大利亚)片长:165分钟

主演:妮可·基德曼 / 休·杰克曼 / 布兰登·沃特斯 / 大卫·文翰 / 大卫·古皮利 / 杰克·汤普森 / 元华 / 布莱恩·布朗 / 谢伊·亚当斯 / 

导演:巴兹·鲁赫曼 / 编剧:斯图尔特·贝亚蒂耶 Stuart Beattie/巴兹·鲁赫曼 Baz Luhrmann/罗纳德·哈伍德 Ronald Harwood/Richard Flanagan

澳洲乱世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