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会出现一个时刻,我想是命中注定的,谁也逃不过。此时一切都受到怀疑,婚姻,朋友,特别是夫妻两人的朋友,孩子除外,孩子永远不会受怀疑。这种怀疑在我周围增长,这种怀疑包含了孤独,它出自孤独。”—玛格丽特·杜拉斯

年届七十六的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克,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常客,擅于拍摄情感与背叛主题的影片(例如1998年的影片《无暇的色彩》或2018年的《伊娃》,巧合的是两部作品的女主角均是伊莎贝尔·于佩尔)。去年,他的新作《苏珊娜·安德勒》与其说是一部改编自玛格丽特·杜拉斯于1968年创作的舞台剧的电影,倒不妨说是一部向杜拉斯致敬的影片。曾经担任过杜拉斯多部电影作品的助理导演的他,这次确切地说是实现了自己对杜拉斯的一次承诺。

原剧的创作时间点恰逢“五月风暴”之后。彼时的法国文化界正刮起一阵破旧立新的风暴。对于新形式与新创作的表达与渴望,发生于文学、电影、剧场、音乐等多个不同的文化领域。对于这部作品,杜拉斯本人并不满意。日后也很少被她提及。也许是伯努瓦·雅克在与杜拉斯本人的交往和工作关系中,发现了这部剧可供改编的潜力,亦可能是因为对于题材本身的兴趣,他于原作者生前便口头许诺想要就这个典型的“杜拉斯式”人物进行一番尝试。不论是从“悲剧性”(拉辛式的)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学性”的角度出发,这看上去都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项目。

杜拉斯的电影也好,文学也罢,其本质上均属于“写作”的一种。我们在观看杜拉斯的电影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次阅读的体验。她曾经在那本《电影手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关于她与电影之间的关系的集子《绿眼睛》里谈到“我与电影之间是谋杀的关系。对我而言,电影的成功根植于写作的溃败。电影主要的且具有决定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写作的屠杀。这场屠杀如桥梁一般,将我们引向阅读本身。”她的电影是一种纯感知的电影。电影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电影与有节奏的规律性作斗争。化身为另一种规律性和在场,成为一种跟随音乐的律动。

在一系列空旷的处所,存在着几个若有所思的或沉默或低语人物,你在观察他们的主体性被剥夺的同时,自己也陷入了一种迷失的境地。杜拉斯电影的一大特质,就是在制造这种与观众若即若离的关系。场面调度关心的不仅仅是逼真,更是意念。在影像与声音的异质性中,我们既可以发现“艺术作品是一种展现、记录或者见证,它赋予意识以可感的形式;它的目的是使某物独一无二地呈现。”(苏珊·桑塔格《论风格》)又可以感受到“艺术作品所表达和传达的那种复杂的意愿,既离弃世界,又以一种令人称奇的强烈而特殊的方式接近它。”(同前引)。艺术作品为了以艺术的面目出现在我们眼前,必须对起着密切作用的情绪干预和情绪参与予以限制。正是距离的程度、对距离的利用以及制造距离的惯用手法,构成了艺术作品的风格。

也就是说,这种风格形成了一种独属于她自身的作者性。

既然已经说到了影片的作者性,那么就不能不提安托万·德巴克在《迷影》一书中在谈及“五月风暴”之后的电影作者时写道的:“过去他们曾以摆渡者的身份自居,引领观众进入光影世界是他们的职能,但从今以后,走进影片成了观者单方面的事,面对被摧毁的叙事,他得自行判断哪里才是最佳的影片入口。这里的观者,是个被放置在影片边缘的人,他是个彻底与迷醉状态无缘,且又霍然、痛苦地被逼着要成熟起来的人:他不得不亲自去完成眼前正在上演的影片,尽管那片子的推进方式让他瞪目结舌,惊慌失措。”也如杜拉斯自己所承认的那样“电影不是被动展开,而是主动产生作用。很快,电影和观者之间就会达成一致。”

而这里所提到的“一致”,我的理解—绝对不是单一维度的。它是一种对“多义性”所作出的不同诠释。我们可以对电影中的元素所发生的空间进行组合,也可以不时地更换视点,对影像与声音背后的异轨性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甚至是触及弗洛伊德抑或拉康,也可以像一位结构主义者所践行的那样将它们拆解、拼贴、重构。针对那些环绕声、音乐与对话,配合着那些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无限制,触及人物情绪所蕴含着的强大力量,去感受他们的呼吸。

杜拉斯的电影,实际上就是这种作者风格明显而又需要观众极高的参与度的典范。所以,当我们打开一部“杜拉斯式”的电影时所需要调动的情绪与体力,往往是观看其它电影时的两倍或者两倍以上。你身旁的朋友或许会不时地在你耳畔轻语,“你睡着了吗?”是的,这是一种独特的睡眠状态,你可能是因为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中,也可能是思绪被带离到了某个地方,或者说,就是一种单纯的生理上的疲累。但,不论怎样,有些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电影中的某些画面,会永久的留存在你的记忆当中,难以磨灭。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苏珊娜·安德勒》的确是一部典型的“杜拉斯式”的电影。

在1981年的电影作品《阿伽达与无限阅读》里,杜拉斯带领我们走进一间空荡荡、面海而建的大屋。那里面有两个人,一男一女,也跟我们一样,只是访客。画外一男一女说着阿伽达十八岁的某天与她哥哥的小小故事—他们的爱情、他们的肉体。所有的戏剧起伏都尽在那所空置了的大屋里,那一扇扇紧闭着或开启了的门窗,都能引发无穷的联想;而门窗外的风景,变幻莫测的天、沙与海的相互辉映,烘托着杜拉斯那把明净如镜的声音,诉说着时间的荒凉故事。那空气是湿润的,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脸上粘着的几粒幼细幼细的沙。(引自《戏缘》 黄爱玲 著 )

这部电影恐怕是我在观看完《苏珊娜·安德勒》之后,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作品。几乎是原样复制的场景,主要人物变为海边别墅房屋中介、夏洛特·甘斯布饰演的女主角苏珊娜、尼尔斯·施内德饰演的女主出轨对象、朱丽亚·罗伊饰演的安德勒先生的出轨对象莫妮卡,以及以声音的形式出现的安德勒先生。当然,没有了杜拉斯的旁白。人物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就是两两之间的谈话。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谈话中所涉及的人物,通常都是某个不在场的而又与他们此刻所存在的状态产生着至关联系的个体。随着每一次女主角对于时间的询问,我们似乎产生了一种确定的不确定性,踏入了甘斯布的情感旋涡之中。

这种情感就是开篇引子里,杜拉斯所谈到的孤独与谎言。它主宰着这个女人的命运。我们跟随着环绕在人物周围的推轨镜头,通过镜子,通过窃窃私语,我们也成为了那个旁观者或者偷窥者。我们看到了亦或听闻了这个女人“幸福的”不幸。我们是属物的,就像苏珊娜那件时而披在身上时而脱去的毛皮大氅,我们也是属音的,就如每一次转场时耳畔中响起的那哀怨的尺八。当然,这里的一扇扇紧闭着或开启了的门窗,也能引发无穷的联想。

个人认为全片最具杜拉斯神韵的,是从79分33秒到87分56秒的这整个一段。下面详细谈谈:又是尺八声背景音响起。镜头跟随苏珊娜(以下简称苏)与米歇尔(以下简称米)二人来到屋内。苏背向外景大海,她又一次询问米时间。回答七点。苏此时说“我们该走了,我好像在这里住了好几个月(实际上只有一天)。”(一种时间的错位感)。

79分58秒,屋外海面上洒下一缕阳光,这是自然光线,它魅力十足。似乎是心电感应(因为苏此刻的位置是背对大海),她说“是因为黄昏,这里才如此哀伤吗?”说罢,她转身将侧脸朝向大海,此时的阳光又一次刺破云层,有些耀眼,她继续说道“你不觉得地中海暮色哀伤?从这里望去,暮色一览无遗,无所隐藏。”二人继续谈论关于苏是否会租下此别墅的话题。

此时镜头给到苏脸部大特写,她睁大眼睛,略带惊讶地说“真奇怪,我认不出你了!”出现了一种恍惚,亦或是身份/关系转移的前兆?她接着说“或许我们该回巴黎,接下来这三天我会待在你家,三天才够他(丈夫)感受到痛苦,让他习惯。”(关于时间长短的体验式比较,也是维系关系的无关痛痒的误判,她想要挣脱成为别人口中赌注的命运)。

她接着说道“关上窗户吧。”“为什么?”“天黑了。”“不完全算。”此时我们看到敞开的大门上面玻璃中的映像发生了微妙的移动,不知道是不是风的吹拂,也不知为何如此凑巧,我们看到了屋外还是一片大亮。这又是属于电影的时刻。“屋里没灯了,很快就会一片黑暗。”苏走过去关上门,转过身来,米朝她走过去,想要拥吻她,二人此时陷入阴影中。苏“这里肯定出过事,几年前,三年前吧,好像是”边说边惊恐地拒绝着他“有个女人试图自杀,还是有人试图杀死她,我不记得了。”(与前面她电话里与丈夫谈论自杀的话题呼应,也是对死亡的一种换喻)“也可能是有人对我撒谎”(又一次出现了关于谎言的主题)“天毕竟快全黑了,我觉得你(米)好像死了(死亡主题复现,也呼应了前面第79分09秒的那个魔幻时刻)。”

苏接着说“我们走吧!我们该离开这里。我从一早上就一直在这,但是为什么?我以为我们相爱,却...办不到。”苏说话时的顿挫有一种独特的节律感。这也是夏洛特·甘斯布这位演员的能力所在,即,她能够完全地投入到人物的塑造之中,慢慢地,让角色带上自己的印记。她之于本片,或者说导演伯努瓦·雅克的重要意义,完全不亚于德菲因·塞里格之于杜拉斯电影的分量。就像在她的影片中,女性总是扮演着电影灵魂的角色。通过她们的举止和神态,我们会找到深藏在镜头下面的真相。她们都有一双充满智慧的“绿眼睛”,建构着一个以观看游戏为基础的互动空间。

苏:“有时候我们相爱,然后...这不可能的。太难了。我不习惯。夜,昨天夜里我想逃跑(呼应前面一直提到的天黑了的主题,一种逃离的保护色,一种安全感),眼前什么也看不到了。”这个时候,米说,“你从没有想过...还有别的东西,另一桩情事(移情法则,也是一种身份置换,将主体性消解),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还没看到,一个兄弟(此时两人几乎紧贴的面颊之间有一道明显的光亮),想象一下一个兄弟,你可能会爱上他,没有人知道。”

苏哭泣着说“或许我们是为了...这份没人相爱的爱。所以才相爱?(爱仿佛变成了一个他者,它居然可以不存在于二人关系之中?)”米说“或许我们相爱。”苏继续说“或许我爱你。”此刻二人相拥在一起,随着苏略带释放的呼吸声,她看向银幕外的我们。然后,她将头埋入米的怀抱中,手轻抚他的肩头,像睡着了一般。随后,画面溶解,一片黑暗。影片也就此结束。

这一段我反反覆覆看了四五遍,还是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它把“时间-谎言-死亡-移情-爱”这些主题巧妙地通过制造的错位感和距离感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无疑可以看到这种仅仅通过人物的对话和位置移动所带出的心理互动所能形成的具象化力量。而与此同时,它又展现了时间与空间的繁丰多变,我们可以不在乎叙事,只想着在电影时空中浮游移动,跟随人物的情绪,体验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它可能不是连续的,而是一种断裂式的。它也不是一种道德审判式的,而是一种在诉说着秘密的。这,难道还不够杜拉斯吗?

你睡着了吗?如果没有,就看一部杜拉斯的电影吧。《毁灭,她说。》、《印度之歌》、《孩子们》,或者与她有关的电影,《广岛之恋》、《情人》,都可以。

“当一切都终结时,在奄奄一息的灰色地球上,书写仍将无处不在。它在空气中,在大海上。”

(完)


苏珊娜·安德勒Suzanna Andler(2021)

又名:崖上迷情(港)

上映日期:2021-06-02(法国)片长:92分钟

主演:夏洛特·甘斯布 尼尔斯·施内德 Nathan Willcocks 朱丽亚·罗伊 Sandrine Rivet 

导演:伯努瓦·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