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小时候看央视版的红楼,印象最深的一幕是说宝黛在花园读书,一个叹她那多愁多病的身,一个笑他作银样蜡枪头,然后四目相交,音乐响起,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虽然当时还不太懂男女之事,但从这幕后我基本确定了宝黛奸情很深这个史实。

长大之后对男女之情终于略懂,才体味到那春风拂面花满地的镜头里,特写的眼神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这样的眼神在浪子伯爵和剧院女星的排练交锋中又出现了,但关于这个故事我想说的并不在此。我想说的是相知之后,关于我们的态度和选择。

许多人看浪子伯爵,看到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倾倒众生却自绝于人民的人,而了解他的人看他又是一个无力爱人也无力爱己的人。
我暗自问自己,面对这样一种人,我会怎样?

大多数人觉得自弃如此纯属暴殄天物,扼腕叹息外,甚至能达到了愤怒的地步。这种观点乍一看我很认同,可仔细琢磨了一下,又觉得这跟隔壁邻居家十八岁的小妹妹整天花枝招展出去约会就是不正眼瞧我一眼的宅男心态类似,总结下来就是干你P事啊。如果还要愤怒,那就必须去做心理建设,以防出现『宅男约会不成虐杀邻家少女』的社会新闻来。

有些人的态度比较能动,希望以金钱或者荣耀,以爱情或者欲望,以赞美或者痛斥来刺激天才的产生。这些循循善诱,却又让我隐约生出一些猜忌,担心剥开一层,看到的不过是一些争做灵感缪斯或者精神导师的企图。

再看影片里无论是国王一再地向浪子伯爵推销知识现实化的利益,还是剧院女反复强调的才华需要展现的论调(她自己的也好浪子伯爵的也好),都是当时背景下的政治正确的主流态度,作为一个反衬,浪子伯爵那付终日无所事事银样蜡枪头的形象就显得极为刺眼,不合时宜了。我不知道自由主义(Liberalism)和浪子(Libertine)到底在词源上是什么样的关系,不过我猜想,这个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为理论基调的主义,或许恰恰是浪子伯爵追求的东西。

然而终究,我还是难免觉得浪子伯爵的一生可悲。那张如魔鬼一般的病容只有深爱他的人能一再地亲吻得下去,而真正懂他的人,却没有这样的包容。

作为戏剧化电影的结尾,英俊的伯爵连连问道,do you like me? 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但对于我来说,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做什么样选择?这或许是一个需要一生自问的问题。

浪荡子The Libertine(2004)

又名:不羁逃情(港) / 风流才子(台) / 浪子

上映日期:2005-11-18片长:114分钟

主演: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约翰·马尔科维奇 John Malkovich/罗莎蒙德·派克 Rosamund Pike/理查德·柯伊尔 Richard Coyle/鲁伯特·弗兰德 Rupert Friend/凯利·蕾莉 Kelly Reilly/杰克·达文波特 Jack Davenport

导演:Laurence Dunmore编剧:Stephen Jeffreys

浪荡子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