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月四日》,既是一部反战电影,也是一部自传电影。

电影的开始,主人公柯维克就回忆了自己的童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有时候我还可以听见,他们的声音穿过莎莉树林。他们是比利、史提夫、汤米,和街尾来的高个子乔伊。我最好的朋友是提米伯恩斯 他家离我家有两条街远。我们把树林当作战场,梦想着有一天我们会成为男人。

在这里童年的主题,是战争游戏与男性愿望。孩子们梦想成为男人,他们的方式是扮演战争。战争英雄是孩子们的偶像,也是普通美国人的偶像。战争中的军人,为国家利益而战,,收获国民的欢呼。七月四日美国国庆日的庆祝中,身穿制服的军人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这里孩子的成长愿望,也与国民英雄神话融为一体。

柯维克的父亲是个克罗地亚移民,二战时参加过美国海军,战后在一家食品店工作。柯维克的母亲是爱尔兰移民,在二战中也曾服务于美国海军,并在珍珠港认识了柯维克的父亲。战后两人结婚,全家信奉罗马天主教。柯维克就在这样的氛围下成长起来。

柯维克是第二个孩子,出生时间正是七月四日——美国独立日,他的成长也与美国梦紧密相连。柯维克的成长过程,有父母的精心呵护,有和女孩的心动爱情,也有棒球场上的胜利欢呼。就像美国梦宣称的,一切都那么迷人。电视里,有肯尼迪总统的就职演说,这是那个时代的美国梦:
“不是要求你们武装 虽然我们也需要武装,而是要求你们担起 这个长久在黑暗中挣扎的负担,抵抗人类共同的敌人,暴政、贫穷、疾病和战争。……世界长久的历史中,仅有少数世代有机会肩负捍卫自由的责任。让世界从此时此地开始,火炬已经传承给新一代的美国人…诞生于本世纪的美国人,让世界各国知道,我们准备付出任何代价,肩起任何重担,支持任何友邦,对抗任何敌人,确保自由生生不息。……亲爱的美国同胞,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要问你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

在美国梦和成长愿望的感召下,柯维克毫不犹豫选择参加陆战队。这对他是顺理成章的选择,他童年游戏主题,已预示了这一点。他参军也说过,“我们老爸打二次世界大战 这是我们的机会,成为历史的一部份。对,跟我们老爸一样。”结果,他去了越南战场,为战争奉献了下半身。拖着残疾的身体,他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家乡,他看到了熟悉的景色,看到了熟悉的家人,看到照片上自己熟悉的身影。但是一切眼中的熟悉又变化了。原先崇拜战争英雄的国民,现在却在激烈地反对战争。他原先自信的人生志向和主题,现在正处在坠落、困惑和不安中。

早期的一帆风顺和雄心壮志,如今却沦落为残疾无助和失望颓唐,柯维克的生活可以说进入低谷。朋友劝他不要想战争了,忘掉自己的轮椅。可是他却永远无法忘记,他自责自己误杀了战友,恨自己永远站不起来,后悔失去了生育能力。他渴望重新振作起来,像英雄一样站起来。但是他却无法做到。而且,他曾经的恋人正任在反战。游行中的口号与冲突,令奉献军队的困惑不安。而台球室老人的反唇相讥,又让他困惑自己的军人身份。他慢慢沉迷于酗酒,大醉中哭喊着“一切分崩离析了”。他和生性传统的母亲发生激烈冲突,再也无法再这个沉闷的家庭待下去。

百无聊赖的他,去了墨西哥罗莎别墅,在妓女身上寻找男性的自尊。一次,因为妓女的服务态度问题,他与另一名越战伤残老兵争吵。两人被遗弃在荒郊野外,相互咒骂对方的可耻,乃至在沙地上撕扯扭打,双双倒在地上无法动弹。在落日的孤烟中,柯维克仰望天空,感慨万千:“我有个家乡…有爸爸,有妈妈 凡事都合乎逻辑。你记得在变成一片茫然之前…有合乎逻辑的事情…有你可以依靠的事情吗?”

这里可以看成柯维克内心的转折点,他终于开始直面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茫然,直面自己军人奉献的虚妄。直面自己,是人生转折的起点。

柯维克去了误杀战友的家乡,在战友的墓碑前沉默不语、百感交集。他来到了战友父母的小屋,倾听他们对儿子的思恋,并向他们坦诚自己的忏悔。说出自己的和愧疚不安,正是情绪转折的起点。他说出自己压抑的,赢得了对方的谅解,也获得自己的新生。在心理上他重新站了起来。他以反战的身份,他回到了示威场,向人群们高喊着:
“我并不因为自己伤残而愤世嫉俗。……我是朗柯维克,越战退伍军人。今夜来此说明,这是错误的战争。社会欺骗我,骗我的兄弟,欺骗了全国同胞。诱骗他们跋涉一万三千里,征伐贫穷的农民。他们长期抵抗,为独立已经奋斗了一千年的越南人民,我找不出形容词表示对这个政府的厌恶。有人说……假如你不爱美国那就滚出去,我爱美国,你们深爱着美国人民,但是提到政府,我的爱说‘停止’!当政者贪污腐败,男盗女娼,我们要表明忍无可忍,我们不接受。”

这就是电影所描绘的,柯维克重新振作的自传经历。现实中反战的他,也用自己的自传,宣告自己新的生命。自传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自传其实是对人生主题的思考与整理。在人生的低谷,他的生命之树黯淡无光。他需要任何一丝光和热,去重新点燃疲惫迷茫的自己。而这里的火种,正是他的自传。他回忆自己写自传的经历:
“我整夜地写,一周七天的写,在纸上从头写到尾,甚至来不及分段。我敲键盘那么用力,甚至伤了指尖。我从来没有像现在那样有力量。我相信自己会过早地死去,但我挣扎得要留点有意义的东西,去驱走黑暗与失望。我需要别人理解,我需要和他们分享,公开坦率地分享我曾经经历的,我曾经努力的。我希望他们知道,战争真正意味着什么。”

这正是自传对柯维克的意义——把内心阴冷的排出去,把热情希望引进来。他通过自传来分享,通过自传来驱魔,通过自传来升华。自传让他重获意义感,赢得众人理解,也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故事。通过自传柯维克的生活故事,也符合心理学家Mcadams总结的常见美国叙事主题——redeem主题。开始备受命运和家庭的宠爱,意识到自己的独特和优势,成长中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成年后面临一次激烈的人生危机,然后通过努力和信仰从低谷崛起,扭转人生的颓势,获得自己的救赎与新生。

导演奥利弗斯通,也参加了越战。他在战争任务中两次负伤, 并荣获一系列功勋奖章。他回忆,“在你年轻时,没有比战争更富有戏剧性的了。,你要知道我的祖父参加过一战,而且伤得很重。我的父亲参加过二战,他是名军官,所以我从小在大人谈论战争的传统中长大。那时觉得参加战争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等到他带着身心的伤痕回国时,他发现周围的人对越战既漠不关心又一无所知。于是,他成为越战坚定的反对者和记忆者。他开始拍一系列越战电影。而原著自传小说,也深深共鸣了他。

这就是这部自传电影的来由,也彰显了自传的力量。

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

又名:七月四日诞生(台) / 生逢7月4日

上映日期:1989-12-20片长:145分钟

主演:汤姆·克鲁斯 / 雷蒙德·J·巴里 / 卡罗琳·卡瓦 / 乔希·埃文斯 / Jamie Talisman / 安妮·博比 / Samantha Larkin / 汤姆·贝伦杰 / 弗兰克·威利 / 杰里·勒维尼 / Richard Panebianco / Rob Camilletti / 史蒂芬·鲍德温 / Michael McTighe / Richard Haus / 威廉·达福 / 

导演:奥利佛·斯通 / 编剧:奥利佛·斯通 Oliver Stone/Ron Kovic

生于七月四日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