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红与黑(上篇)



楔 子


真实,严酷的真实——丹东


一部作品若能做到让你在看的过程中不断涌现自我审视,拷问、思辨戏剧中每个角色行为背后动机铺置的意义,那它所带来的感触,远不会随着时间消逝,反而历久弥新,如女儿红般越陈越香,也只有这种余味的记忆才令你每一次的回顾产生源源不绝地新认知。我毫不介意推翻自己初看此剧或看剧过程中形成的固有观念,甚至选择在追的途中放弃划分善与恶,对与错的界限。你我他,成长背景有差,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异,先天加后天形成的思维惯性更无法同步,关注的侧重点各不相一,你认定眼见的事实,不代表什么,每个人都看得到,真知自在心中。每个人看剧往往不自觉地找个可靠、信赖、偏爱的着力点,由人物呈现出来的举动设下一个个虚无的形象框框,站稳了,才毫无顾忌地安心去瞅剧里的发生的故事,期冀以此获得通盘的理解,希望一切争拗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得到个确切的答案,碰上这位朴庆秀作家,你想安安稳稳比照自己过去所熟识的观剧套路来寻求精神与欲求的统一,当然是毛有可能滴,他不会直接宣诸于口地告诉你所有的秘密,看剧是孤独的求知之路,什么是善恶对错好坏的标准,正如你觉得越不可能,越会发生,他喜欢挑战你,看看你对自我幻想的梦有多着迷,然后,打破。越不相信什么,剧中,会以鲜血淋漓的现实告诉你,那是存在的,不过是跌倒、毁灭、再重建,有人中途离场、亦有人百般阻拦他人上位、有人投机有人取巧,更有人再也无法爬起。一切因果联系,埋梗、爆发,讽刺上下两层建筑的人们,拿命运来开玩笑,让你只能身不由己地投入到他的节奏中,随它沉浮。

朴编剧是近五年下来迄今为止,Overall Viewpoint掌握的尽揽于心之人。什么是全局观?它强调事物的诸要素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通观全局,朝着一个目标“向前看”,用宏观谋略眼光分析问题;抓住“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抓住主要矛盾;跳出框框,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不只在眼前的人事物(求而不得、爱而不得)里打圈子;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框框;看到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不能只片面强调一方面;知微见著,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事物还要看事物的主流;排除干扰,跟着既定的正确的方针和目标坚定不移干下去。作家本人也的的确确这么干,说来张泰柱、崔民载、韩正熙、崔书润、崔东诚、崔诚载、崔元宰、赵弼斗、孙东辉、崔晶润、尹雪熙或崔东进之间的联系看似时刻在发生变化,有进有退,有僵持有恶化有裹足不前,其实,所有一切早已从根本上注定了几个变换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在大时代变迁的环境下执着追求不变的事物,几乎能说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命题,一个个怪圈,一座座城池在迷雾里氤氲而生,抢着进去画地为牢,陷入思维的藩篱之中不可自拔。待的时间久了,养成种种习性,拒绝兼容外来的新思想新主义、排他性,宁愿沉湎于永恒虚幻的世界,长睡不醒。


朴庆秀所解析的人物内心世界,恰恰是他自己的内心世界,也是他与外界关系的体现:

1、认清局势。深刻抓好故事以及人物的目标,稳住制作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幕后主创与电视台、制作公司、演员经纪公司)长期与短期的利益互助关系,以及协调好其他各关键因素(如广告赞助商/投资方)在实现拍摄电视剧中的作用。  

2、尊重规则。有较强的法律、制度意识,尊重业内运作中的各种规则,不会为局部小利而轻易打破规则和已经建立的平衡与秩序。——因此他敢在剧作的前期与中期塞得满满反抗斗争精神,最终却还是走回常规路线,达到世俗与伦理的平衡,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铤而走险付出代价,即便他们的初衷只是想达到各自自我人格的实现,不过是不想因小失大、于是在野心的道上疾驰、在复仇的路上狂奔,在抗辩的文笔抒写中不对任何一个人物任何一个观点进行矫揉造作、随意评断:朴编是这样,追击者中的孙贤周、金相中更是无二致;秉着对司法制度漏洞的了解以及权贵凌驾于其上的挑战,他巧妙地圆了张泰柱在杀人现场的疑云,堵住了怀疑的悠悠众口也洗清了嫌疑,至于这个梗以后还会不会出现,留待时间证明。三观上身的饭们也许叫嚷着杀人都能不填命,这也真够写实的“夸张”。


3、团队合作。倡导群体间相互支援、默契配合,共同企划电视剧所要传达的意图。无论是幕前幕后还是伊甸园四人,面对一整个复数以上的群体,和他们固有的任性传统观念抗争,眼前该珍惜的,只有向着同一目标的身边人。


4、甘于奉献。明确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决策时能够全盘考虑;以剧情发展大局为重,在必要时能够勇于牺牲个体人物“小我”和暂时利益,擅于权衡利弊,为剧情、人物关系的推动和长远发展的大局让路。摘除男女主角的感情线脉络,逐步或逼或被迫放弃他们珍爱的人:雪熙、诚载、民载的弟弟、亡妻允熙、父亲。



他笔下的故事及人物贯彻绕着绕着。看剧多站到全局的立足点上,有益无害,摆正位置由编剧的考量出发,也许,会找到让粉丝争辩不休的逻辑死角。从剧情的空间架构上可以说本剧的深广度,着眼于整体的问题,这个整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帝国、可以是一个系统、一个体制、一个机构,又或是存在整体内部的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上级与下级、阐述了局部与整体之间关系的行为;从时间上的节点他的故事背景又保有延续性,一直不放弃关于未来的问题。简单点,就是纵向、横向发展故事脉络的主线定位。黄金帝国总共有二十四集,若以比赛来论,可分上中下三场,上半场第一至八集杂草式人物成长起来集结队伍蓄势待发各种厮杀壮大,第九至十六集中场由崔东诚的死亡为开端激化更加混乱不堪的局势、趁着韩女士这隐忍良久的异军突起,几方人马互相牵制互相选择阵营选择联盟的修生养性地为淘汰赛的晋级蠢蠢欲动,十七集再以某个重要的触发点拉开下半场的帷幕;若以张泰柱的个人命运及他对自我需求的实现来分类:六个阶段。四集一个阶段,至于每个阶段他打通关达到了什么样的人格实现,留待正文内细析。
   

说过,此剧运用文学中的对比、衬托、对立手法描述人物间复杂离奇的关系,随处可见,星罗棋布的命盘里,任何人都逃不过身为编剧手下马前卒的脉数,他越厚爱你,就虐得你越欢畅,Trust me,下手狠,也是他爱自己爱角色的方式,那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三观逻辑标准可言了,只余欲望渴求传递人物的一切真实反应,你只需跟着他笔下生辉的角色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说明,这种写作方式,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像戏里的张泰柱VS 崔民载、张泰柱VS尹雪熙、崔民载VS 崔书润、崔书润VS韩正熙、伊甸园VS诚进、张家VS崔家;最后,与其说是张泰柱VS崔书润,倒不如说整部剧的主要矛盾对象已上升为 张泰柱VS以昔日崔东诚为首的帝国财阀作激烈斗争的人生,两种力量之间的竞争、倾轧,波澜壮阔,如史诗般优雅的惨烈。人们彼此对立、怨恨、联手、再悖离,有时,立场互换,他强她弱,她强他弱,相互衬托。衬托使用的效果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剧情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没有人永远只在正面,也没人永远只有反面。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留下鲜活的认识。
   


张泰柱没有如尔等事先“以为”的那般背弃所有情义没有众叛亲离,没有宁可自己负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负他,编剧走了最血性的一条路去体现这个男人的意志之强大,经年难见。从他十一集拉着她手离开审问室、十三集要带她离开并将其视为第一位求婚对象开始,就知道,有些已经偏离了最初设定好的路线,甚至可以说人物在情感与理想追求上的抉择不是清高孤傲地抬高自身以掌控他人、要求他人合乎自己的准则而是以另一种毅然决然地别致到痛极美好的方向发展,那次杀人事件的前因后果让所有人始料未及,偶然中的必然,接上顶罪,超越正常人的理解维度,似乎也因此成为了他不爱任何女人的佐证但也确确实实从反面证明了他跟她的关系乃至命运已到了不可分割的范畴,泰柱不是神,他把母亲与妹妹放在了一个与崔家世界相隔离的领域、为了不让她们担忧,把自己的良善短暂地放出来以求仅剩的亲人安心,甚至,对着她们也都或多或少避重就轻地做着戏,以亲情为名义的善意谎言。他不可能永远心思巧妙细腻地如同造物主一样把满腹算计自套公式归纳整理的清清楚楚条理分明。纵观张泰柱的仅有的两次失控,其人生的重大转折点,第一次,失去父亲,彻底放弃司法生的未来;第二次,失去如同他自身一样的尹雪熙,割舍的是作为一个野心男人所应有的尊严与爱情。时至二十集,男人与崔家人关系破裂的益发尖锐,快连搁脚的地儿都没了,又能怎么说他呢?那条鸿沟从他踏进崔家时已存在,叠着父亲的遗愿、与雪熙烙在无名指上那道血之羁绊的印记,就这样还在坚守诺言与抢夺王位争取平衡、寻求制胜点。这反传统式的人物,你若想他乖乖呆在帝国内凑合着过假面合伙的日子里被同化,把人家异化成千里马或赤兔马,还是那句:毛有可能滴。穿过对生活的惯性理解看清人物那不服输不向命运屈服的本质吧。也许他会被帝国欲望腐蚀同化,可能会异化成野兽露出这个世界有关生活的残酷本相。至少在前20集,张泰柱一直以实际行动来诠释:不是一定要成为崔家人或成为如同他们一样的人,才有资格有本钱凌驾于顶。我们知道荒诞写实的卡夫卡《变形记》也知道舒尔茨的《蟑螂》 ,它们无一不说明了社会环境对人构成的积压以及人承受不了超量的社会重负而走向人的反面。从“生理”变形到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状态的“变形”,即经济“变形”,再到一整个家的心理“变形”。集中反映社会环境的浊化、人际关系的恶化以及亲情关系的异化。说的不是以张泰柱为代表的张家。而是崔氏家族。这三层含义依次延伸、发展,构成“变形”含义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黄金帝国不是普通升斗小民人所熟悉的领域,无从分辨崔家众人他们又会有几种面孔;常态下,我们已习惯对那样的人物麻木。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观众希望张泰柱最终能逆流而上赢一次,生活中有太多的妥协与无奈、不甘,逐渐变得冷硬,所以,看着丰满生动的人物也想要他实现不平凡的成功。
  


张泰柱执着攀上帝国尖峰的狂人行径,打个比方:在秩序井然城市里,如果有一匹充满野性的骏马从动物园里跑出来,对这个四处规则严谨、皇权世袭、任人唯亲的社会、会造成一种什么样的影响与击打?它的不期而来会让你透视到人生之间的不期而遇,同时也像一把匕首刺痛了人内心最痛苦的部分,与其说骏马是动物,不如说是你审视自己的生活,进一步看待城市的契机。对崔民载是这样,对崔书润,同样。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忘记了自己要获得帝国那至高无上权力的初衷?只汲汲于经营堡垒。张泰柱是他们刺向对方的矛,利刃,他们化身为防卫牢固磐石不能移的盾,不愿付出更多,不愿牺牲己方在乎的,便想得到胜利的果实,由自己发牌,让别人听其号令。谁想过,有朝一日,矛会变成刺向他们自身的危险武器?不应该呀,他不应该有思想有野心,他已经得到了应有的,不该那么反骨、折腾吖,来来来,泰柱,不要想着带诚进离开我们崔家,不要离婚。此时此刻,威胁与诱迫再次降临,张泰柱的反省一直是自我发现、自我内部消化,从不说与崔家人听、也不曾与他们任何人分享。那样的崔家人,他们在崔东诚活着的时候就不懂得审视自己的人生,又怎会在主心骨离开后晓得抓住每一次壮大帝国的机遇?崔氏儿女们,知道哪个零件是汽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不错咯,对于财阀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手底下应有尽有向上爬的卒子,随时一年四季的更换。剩下的四集会怎样我不知,众多不理解的饭再怎么不肯从容承认,应当清楚他毫不放弃的坚定决心到了令人膛目结舌的地步。为何?从生物学角度讲,作为一个从外部侵入的物种,他一直强硬地与崔氏对立,只要男人一天不浇熄那火热的欲望之心就永不共存。这是迟早发生的噬食,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
  


蓝棣之说过,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大大不同于记录社会的高级文件,文学的意义也绝不仅在于记录。如果仅仅是复制别人的观点,为了抨击而抨击,写的任何文字都从头到脚透着股浮躁、高处不胜寒的一个字“装”。正如这年头流行:男人在女人面前装很懂,教授在学生面前装权威,专家在公众面前装深刻。名人可以写回忆录,洗白人生;或者当公知,指点他人。只要装得适当,装得不露痕迹,自觉硬伤不被戳破,走上神坛指日可待。说穿了,你不过是把自己的需求迎合到了相信你的文字乃至本体的旁人需求上,营造个乌托邦,站在一个角度碎片化理解作家编剧表达的核心,评论不用负任何责任,多好,人们放弃自我思考并且无知无觉,山下坐着密密麻麻的人,跟帖看热闹的,谁去管你对这剧对这观点悟了什么?人人都觉自己在拨乱反正,正与反的本质又有几位知呢。品性与口味上的匮乏,再多的科普知识与理论也只是伪装,看不出一点对世情对作品本身的通透达观。



正 文


红与黑两种颜色早被人分析出很多种寓意,可以是两种人生观:红色代表着建功立业的英雄梦想,黑色代表着平凡普通的碌碌生活。荣誉的理想激励着自信的年轻人,使他们激发出向上的力量,也使他们锐利无比。其中有些将被岁月磨砺变得平庸,有些会功成名就身后一段光彩的奋斗史;可以是男与女:在爱情上如耀眼的骄阳般热烈奔放的女人与如月亮的阴影般晦暗深沉满目疮痍的男人;也可分作两种不同的权力,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红与黑分别代表着“军队”与“教会”,红色的军装,教士的黑袍,是有野心的法国青年曾经梦寐以求的两条人生路;还有一说,它们是轮盘上的红与黑,象征着生与死。


提到司汤达,便想到了他那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作《红与黑》,主人公Julien可说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对其形象分析,在文学理论界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不厚道,踩着女人的爱向上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阴谋家、野心家。也有人认为他是当时反对封建权贵的勇士,向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的典型人物。更有人认为他是拿破仑时代的悲剧英雄。



小说据悉采自1828年2月29日《法院新闻》所登载一个死刑案件。故事起源于法国东部一个村庄韦里埃(Verrières),有一个名叫Julien Sorel的外省青年,父亲是一名木工,他虽贫穷出身,但英俊潇洒,有一双大眼睛,勤奋刻苦,记忆力惊人,学过木工、拉丁文、神学。他崇拜拿破仑,认为他是“由一个既卑微又穷困的下级军官,只靠他身佩的长剑,便做了世界上的主人”,于是死抱着书本,并准备日后成为神父。他投入西朗神父(l'abbé Chélan)门下,靠着惊人的记忆力将整本拉丁文的圣经背了下来,轰动了全城。由于西朗神父的推荐,维立叶尔城的市长兼实业家雷纳先生(M. de Rênal)找了他去任家庭教师,雷纳先生家有全城最漂亮的花园,Julien与市长的年轻夫人德·雷纳(Mme de Rénal)坠入了爱河。在修道院长大的雷纳夫人对自己的丈夫感到厌恶,她把心思放在教养3个孩子上面,她认为男人“除了金钱、权势、勋章的贪欲以外,对于一切都是麻木不仁”,但认识Julien之后,她陷入了热恋。Julien对市长夫人的感情更进一步时,被雷纳先生知道,最后只好无奈分开。西朗神父劝Julien到贝尚松神学院进修。神学院院长彼拉神父(M. Pirard)是西郎神父的好友,对Julien特别关照,让他当新旧约全书课程的辅导教师。后来彼拉神父在离职前又介绍Julien在巴黎木尔侯爵(Marquess de la Mole)家里当私人秘书,这时他认识侯爵的女儿玛蒂尔德(Mathilde de la Mole),她高傲而华贵,渴望追求浪漫的气息,她看不上一般的贵族公子,反而跟一身傲气的Julien擦出爱的火花。但玛蒂尔德很快感到后悔,于是对他若即若离。Julien听了朋友的建议,转而追求她的朋友元帅夫人,Julien回到巴黎后开始写一封又一封的书信给元帅夫人,元帅夫人大受感动,给他回信。终于,玛蒂尔德受不了打击,跪倒在Julien的脚下,求他爱她。双方论及婚嫁,木尔侯爵虽感忿怒,但迫于无奈,给予Julien大量的财产与贵族身份,使其成为骠骑兵中尉。Julien开始幻想自己在三十岁时当上司令。这时雷纳夫人写信给贵族小姐的家长,揭穿了他的丑行,让Julien前功尽弃。Julien一怒之下,在教堂开枪打伤了从中作梗的雷纳夫人,后来Julien才知道她是被神父所逼,后悔莫及。法庭以预谋杀人的罪名判处Julien死刑,Julien拒绝上诉,拒绝做临终祷告,坦然走上了断头台,玛蒂尔德坐上马车将Julien的头颅放在膝盖上,来到他生前选定的墓地,亲手将之埋葬。三天后,雷纳夫人也随之而去。



司汤达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为背景,以平民知识分子Julien Sorel与贵族资产阶级上层社会顽强曲折的斗争为主线,着重描写了他从18岁到德·雷纳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到23岁因枪伤市长夫人而被送上断头台为止短短5年间的生活历程。少年时的Julien聪明好学,意志坚强,精力充沛。他接受了启蒙思想家的自由平等观念和无神论思想,并在一位拿破仑时代老军医的影响下,崇拜拿破仑,幻想着通过“入军界、穿军装、走一条"红"的道路”来建功立业、追求幸福。然而,在他14岁那年,波旁王朝复辟了,平民可以平步青云的拿破仑时代过去了。Julien不得不选择“黑”的道路,幻想进入修道院,穿起教士黑袍,以便将来成为一名“年俸十万法朗的大主教”。后因教会内部的派系斗争,彼拉院长被排挤出神学院,Julien只得随彼拉来巴黎,当上了极端保皇党领袖德·拉·木尔侯爵的的私人秘书。他因沉静、聪明和善于施展才华,得到了木尔侯爵的器重,以渊博的学识与优雅的气质,又赢得了侯爵女儿玛蒂尔德小姐的爱慕。尽管不爱她,但为了抓住这块实现野心的跳板,使用计谋令侯爵不得不同意这门婚姻。Julien为此获得一个骑士称号、一份田产和一个骠骑兵中尉的军衔。此时的Julien变成了一个封建贵族阶级的忠实奴仆,在保皇党策划的政治阴谋中为主子效力,冒着生命危险为侯爵传递情报。正当他踌躇满志时,贵族阶级与反动教会狼狈为奸,迫使市长夫人写了揭发Julien的告密信,致使侯爵取消他与玛蒂尔德的婚约。Julien美梦破灭,盛怒之下枪伤了德·雷纳夫人。在狱中,Julien与雷纳夫人相见后作临终告别才发现原来一切是误会并且终于明白:像他这样出身卑贱的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中是不可能通过个人奋斗而成功的。




《黄金帝国》以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在经济局势剧烈动荡中发生的一名男子与某财阀家族长达20年权力与金钱斗争。高修饰演的张泰柱出身于新林洞板子房,家境贫寒,父亲除了不偷拐抢骗,啥杂活都干过,一家人艰辛地互相扶持着,为了他们梦想中的面店,为了一个山窝里出凤凰的希望,一起熬着。偏偏他博学强记,过目不忘,早早地被现实所催熟。从小看着父亲汝矣岛工地流汗,在街上收废品,看着父亲在母亲的家人面前输钱赖账抬不起头,看着他不识变通、老实本分恪守准则的被公车同事排挤最终成为被扫地出门的牺牲品,看着他没工作时母亲一人在外起早贪黑养活家里其他人,所有一切,足以让泰柱认清:这个世界是什么说了算。于是他奋力学习,鞭策自己,不敢有丝毫放松的时刻,一年级读三年级的书,恨不得马上成长起来承担家庭的责任,改变家人与自己的命运。在那个年代,司法考试无疑是种通过实力与公平竞争的"红"色青云路,长远点看,如无意外,读完考出来,不管是做律师还是检察官,都是个非常有前途有未来的职业,即使难于登天但对于他来讲只有能与不能,坚信靠自己努力付出不放弃,就会收获成果。直到遭遇强拆,直到父亲的坚持不妥协……巨变,第一次以这种失去至亲的方式让他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黑”道。泰柱的察言观色之厉害在首集时便得以让人窥到个中端倪,雪熙对着跑来借钱救命的他道:“看来,我们泰柱很着急啊”,泰柱轻声一笑,答:“难道就我一人着急吗?”,瞧,原来需要解决困难的不止他,对面的女人,绕来绕去,不松口,不过也是因为同时陷进了泥沼之中而自顾无暇,又如何分得出心力出手出钱去帮自己。于是二人一买一卖,各取所需,她没确切告诉他该怎么处理,只不过皆下意识接受了对方以暴制暴的做法,泰柱已明白要得到就需付出,恰是一种相互放心的公平,比起让他再次丢弃自尊地求人,还不如此般对等交换劳力与钱财。接下来剑走偏锋,选择掳走赵弼斗为雪熙争取时间,因为,需要这么做,否则,他无法筹集到父亲的手续费,遇到瓶颈的她也无法拿下教会征用的土地。两位,在人生低潮的时候,重遇。




若论Julien的天真、虚伪、多疑,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那泰柱的个性之执拗、心思之沉也不遑多让。同样经历着时代的变迁,不堪受辱的内心,受上流权威人士歧视的社会地位以及向上爬而不断被打压的愤怒,形成了敏感、积极反抗的性格,他们时刻牢记着自己与上层社会之间的地位不同、阶级不同、观念不同;二人都不愿屈服,不甘忍受上层社会的拨弄。司汤达笔下的Julien用拿破仑式的英雄主义武装自己,他追念大革命时代,因为这样才会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大显身手,奋起反抗;朴庆秀与高修共同塑造的张泰柱则有些斯巴达人式的精神,从小历经磨难,拥有什么都不畏惧的意志,永不后退、永不投降的思想。他熟知战国时代还有大长征,不是传统体系所认可的角色,他不是完人,却绝对是一个忠于自己的人,力量至上,以自身的实力证明不平等之中的公平;不是无原则性的对任何伤害、利用过他的人都施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甚至还能立场对调、角度互换地以德报怨,这哪里清高孤傲了?无论是对友人还是对爱人,有那种以智力水平划分的要求吗?所谓格调,对伴侣的标准,不过是局外的看热闹,过多地以己推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古说明了许多问题。念旧,是一个人实现某种阶段性的成功后依旧不变的本质品格,依然持有平常心,照顾熟悉的大叔,给予对方能接受范围内的帮助与关怀,而且,泰柱的自强、礼贤下士还有绝不服输的人格魅力获取了弼斗的友谊、以及雪熙的爱。与他们相处,自然与面对随时在合作交易中背信弃义的敌人不同,和后者交手,他秉承着毛爷那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精髓。司汤达与朴编的男主人公,时刻处于凛然不可侵犯的战斗状态,紧绷着神经与整个功利的权力社会作战,在俩奇异的年轻人心里,差不多时时刻刻都有暴风雨。憎恶为奴为仆做马夫做棋子,爬过高山淌过流水只为与上流社会的人平起平坐,保持自己的尊严。




泰柱以父之名的夺垒过程中一直出奇制胜地坚守自我,他与Julien一样,实现雄心壮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逐渐发展出野心的成分。经营伊甸园时,这种野心往往因要向不平等的生存法则反抗和维护被压制的个人尊严所冲淡,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本能的追求;失去雪熙,送她进牢,自己入崔家后,抛开所有、冲破一切顾忌伪装个彻底。一方面,厌恶崔氏,认为“帝国是阴谋伪善的地狱”;另一方面,又因终于要拿下崔东诚的所有给父亲与雪熙祭奠而衍生一种残忍的兴奋。几年如一日地随着崔家众人演了一场又一场虚伪虚荣的激烈搏斗。他从不认为他们能做的,自己就不能做,特别还要是那群只懂如何与家人彼此插刀拆墙的纨绔子弟,即使帝国内对他“文雅有礼”,众人对他吹捧追随;即使在地狱里堕落,泰柱依然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平民的自尊,个人反抗未尽泯灭——记得给他过生日的,只有她;他记得弼斗夫人的喜好,自己无法停下战斗的脚步却依然想好兄弟能享受人生;习惯于富人的生活空间如何,习惯了饮食口味又如何,在崔书润面前从不卑躬屈膝,不断遭受的嘲讽与伤害他尊严时稳坐泰山面不改色的傲然态度,使得崔民载崔书润深感这个平民“性格中有令人忌惮的可怕地方”。他这种自尊是“贫民骨气”的一种表现,正如彼拉神父和玛蒂尔德小姐说Julien虽出身低微,但意气之傲,乃心中燃烧的火焰,不可侵犯,与泰柱冰封在心底的那团火,无任何差别,不一样的是,泰柱的出发点与过程中的选择是在不断被漠视的打压中清楚认识到妥协只会让自己与自己在乎的人更加被动,一直在斗争的漩涡里明确自己的方向与决心——唯有立于顶端才不会受任何人的摆布,不用再作退让与牺牲。Julien不能容忍“别人的轻视”,自尊是他个人奋斗中用以自卫的唯一武器。泰柱呢?岂管别人如何看他,即使自己的实力三番几次被忽视,他只要自己赢,赢到他们再也无法忽视。两人靠的是自己出众的才能和顽强奋斗去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他人的施舍。Julien曾先后拒绝雷纳夫人、木尔侯爵的钱财,靠着他的高傲和才能,征服了雷纳夫人和侯爵女儿。在河边的长凳上,泰柱曾确切地与民载表示一起分享诚进的一半,帝国内多给的名衔名头也不会要,比起那些虚名虚职他更愿意作为影子般在外四处拼杀。所追求的是靠自己的力量来取得功名,争的是骨气而非虚荣。但当这种个人的奋斗和抗争伤害了大家族、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各种冲突就来了,对方根本不准许出身低贱、不同价值观的人跨进他们的营垒。 《红与黑》最后,贵族和教会勾结,设下圈套,逼德·雷纳夫人写告密信揭发Julien,断送了他的前程,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这是一个出身低微的知识分子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无从发挥、野心不能实现的悲剧。


无论从时代背景、主题、艺术构思,还是从泰柱性格形成发展的全过程着眼,他不是一个好人,尽管他曾犯下原罪而有过功利的打算(14集牺牲雪熙、22集结尾下令镇压),但平民的自尊与对统治阶级的本能反抗始终是他性格中的主导方面,敢于在动荡时代对现实表示不满和反抗,敢于在才智、勇气和人格上压倒包括大资产阶级在内的上层社会。正如Julien热爱自由和生命,他为了不在贵族面前失去平民的尊严,拒绝上诉求情。


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过盛苦。 求不得,是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像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感到痛,受了苦。


人们追求着痛苦,同时也在失去着。


禅说:乐不得。想要的总是能得到,还会珍惜吗?还会努力吗?还会期望吗?还有意思吗?其实,正是因为有得不到的,所以人才永远会有追求,追求的过程才是值得骄傲与回味的。最终得与不得,有时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德·雷纳市长提出上诉时,Julien被激怒了。他叫道:“我不愿对死刑上诉,即使你用毒药、刀子、手枪、火炭或任何另外一种方法终结一个危害你的生命,我也不对死刑上诉。”,他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或许他知道自己是真正的错了,或许他也知道在那个扼杀一切生机的王朝复辟时代,他也只能扮演“一个逆叛的平民的悲惨角色”, 成了与“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人”。 他恨教会的虚伪卑鄙,蔑视贵族的“合法的权威”,鄙夷资产阶级的“污秽财富”,于是他又转换了一种做人的方式,对社会进行了报复性的绝望的反抗。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对复辟社会的抗议情绪,但由于其是孤军奋战,缺少明确的政治理想和目标,所以必然遭到失败。不知道泰柱会不会走到Julien那样的地步,以现在非死不可的节奏,这倔强的男子,当他意识到,以自己的方式无法战胜敌人,只有遵循那些为了巧取豪夺、曾经令他所不齿的规则,才能不向以崔书润为首的崔东诚势力妥协,才能比他们更强大,就已经开始迷失,深陷其中了吧,成为自己当初所厌恶的人,又有何立场再审判别人的为富不仁?当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攻击牵连伤害到无辜人时,有何不一样?提起尊严都掉价,张泰柱要是找尽一切理由贱卖自己的灵魂、宁可失去爱情、自由、生命也不愿成为上流社会所耻笑和侮辱的对象,那丢弃底线、践踏以前无比宝贵的东西换来一帝国又或到头来还是落得一场空,等到所有人远去,这悲剧英雄的气概、难以折服的勇气还有孤注一掷的反抗精神,正是令人感到命运无比唏嘘讽刺的根本原因。


待续……

黄金帝国황금의 제국(2013)

又名:Empire of Gold

主演:高修 Soo Go/孙贤周 Hyun-joo Son/张申英 Shin-yeong Jang/李瑶媛 Yu-won Lee

导演:赵南国 Nam-guk Cho编剧:朴庆株 Kyung-soo Park

黄金帝国相关影评

葵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