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可以说是一个很彻底的音乐盲,因为我平时很少听歌,所以对皇后乐队的了解知之甚少,在观影前甚至不知道这个乐队的成员都有谁,唯一有印象的只有《we will rock you》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得益于此,反而能以一种初遇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或者说这个乐队。
观影后我看了一些影评,也从b站上面看了皇后乐队的演出录像,弗雷迪的采访,以及主演拉米的采访片段,传记类的电影如何做到出彩是很难的,因为总有那么多的“史料”影像供你反复比照,不够还原会失去许多共鸣的点,而过分删改又会套上不够尊重的帽子。在一些乐迷的影评中出现的一个批评就是,电影中大篇幅的对于过去演唱会的复刻,使得电影变成了一个大型mv剪辑现场,我想其中有些道理,但是对于我这种无知的观众来说,这样也有一些好处,就是能把乐队最经典的现场重新再现,进行魅力狙击,很显然我中弹了。
对于影片中的乐曲和创作过程,我没有办法做些评论,大概也只会夸赞“这首歌真好听”这样的浅薄的话,让我想要写下一些东西的是关于弗雷迪的同性恋身份。因为论文准备写苏珊·桑塔格,同性恋和艾滋是绕不过去的敏感话题,在开题答辩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说他不怎么喜欢桑塔格,因为她是个疯狂的女人,但我把这句话理解为一个夸赞,因为我想老师看见了桑塔格那肆意张扬的生命力,正如她的儿子戴维·里夫所形容的那样桑塔格身上有着“热忱”这个词,“她想体验一切,品尝一切,去一切地方,做一切事情。”而弗雷迪同样让我感受到了这个词的力量,对于音乐的热忱“I’m going to be what I was bornto be. A performer...”如同桑塔格从小就笃定自己将成为一名作家,写作是她参与现实的方式”我所热爱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吸引我投身写作的,是关注这个世界的方式。你就是尽可能与现实合奏的乐器。“而弗雷迪所坚信的他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音乐真正成为了他认知世界的方式。但是尽管他们对自己的想要投身的领域如此笃定,但是对自己天生的性向却一直徘徊。作为先锋斗士的桑塔格从来没有公开表明自己同性恋的身份曾被人诟病她不够坦诚,但我认为她爱过男人也爱过女人,她所爱的不是性别。同样弗雷迪有他的一生挚爱——玛丽,尽管影片中有删减的片段:弗雷迪问玛丽自己是不是双,但玛丽笃定的说他是gay,因此性向的流动使得性别变得模糊不清。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柜显然要面临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在影片中保罗为得到脆弱的费雷迪的信任,自曝自己作为酷儿的痛苦获得了费雷迪的共鸣,酷儿(queer)文化与lgbt息息相关,不过因为我以桑塔格作为观照,这里换成“坎普”(camp)来写一点自己的想法。
影片中对于弗雷迪性向改变描写的很隐喻,穿白色背心的发福中年人,赤裸裸的眼神交流,以及挂着“men“标志的公厕,虽然我不知道真实的过程是 如何,但我不太喜欢这个角度去表现,因为很显然一个常识:公厕是男同快餐性交的一个惯常场所,这样显得过于肉欲,我更希望弗雷迪对自己性向的确认是超于原始冲动,但影片中似乎直到最后才从吉姆身上做了一个升华,弗雷迪找到了“真爱”。不过演员拉米把弗雷迪转变的过程表现的很好,从初尝试的不安和对玛丽的负罪感,到后来默认助理安排男妓以及开始敷衍玛丽,再到与本朋友们小范围的半公开的性向后,有些“肆无忌惮”地沉湎其中。在观影之前我并不知道弗雷迪的同性恋身份,在开头,玛丽给弗雷迪穿上女装画上眼线,弗雷迪身上带有装饰性的动作:抿嘴,手势等。(这里夸一下拉米,尽管他刻意的加入了一些”阴柔“,但抓住了某些特质)乐队去见经纪人时所穿蜥蜴装时,我感受到了熟悉的东西:夸张的,矫饰的,风格化的坎普趣味。“坎普趣味显露出了一种大体上未被认可的趣味的真相:一个人的性吸引力的最精致的形式(以及性快感的最精致的形式)在于与他性别相反的东西;在那些颇有男子气概的男子身上,最美的东西是某种具有女性色彩的东西;在那些颇有女子味的女子身上,最美的东西是某种具有男性色彩的东西……与坎普对男性化的女子或女性化男子的趣味相类似的,是某种看起来完全不同的、然而其实不然的东西:一种对夸张性特征和个性风格的爱好。“这是桑塔格在《关于坎普的札记》第九小节中对于坎普趣味的描述,风格化的形成总是需要夸张某种个性,从而使其上升外化,因而与这种趣味与同性恋特别的契合(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同志的主页,他们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欲和个人风格,但不是全部):间于两性之间的感受力。而这种强烈的个性是一个icon所必须的,因为他的个人风格越明显,就越能吸引别人,而无论弗雷迪的舞台表演还是服装造型,都体现出他能够抓住成为一个中心人物的关键:特别。
有时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尚界或者文艺界的人有同性恋的身份,但是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可以浪漫化的符号,尽管它还没有洗脱污名。虽然无论是《绿皮书》还是《波西米亚狂想曲》都有人认为因为某种政治正确,才加入了黑人或者同性恋的元素,但我还是觉得这是一种进步,至少这是一种“正确”。因为无论是雪利博士在暴雨中喊出的那段自白,还是弗雷迪对队友们发泄的那一段,都直指他们无法获得认同感,而不同的是雪利博士选择极度自律拒绝他人,而弗雷迪选择纵情声色麻痹自我。弗雷迪的迷失,从最根本的源头家庭来说是父亲的缺席,在拉康看来“父之名”的指向失败,导致了主体自我认同的丢失,而弗雷迪在最后才返回家庭与父亲和解,也是他在生命尽头与自己的和解,(也许可以将同性恋的一部分原因用此来分析,但是我觉得有些牵强,因为我还是觉得大部分同性恋应该是天生的)。
#还没写完,我真的废话太多了,下次补上

波西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2018)

又名:波希米亚狂想曲:摇滚传说(港) / 波希米亚狂想曲(台)

上映日期:2019-03-22(中国大陆) / 2018-11-02(美国)片长:135分钟

主演:拉米·马雷克 Rami Malek/本·哈迪 Ben Hardy/约瑟夫·梅泽罗 Joseph Mazzello/格威利姆·李 Gwilym Lee/艾伦·里奇 Allen Leech/露西·宝通 Lucy Boynton/艾丹·吉伦 Aidan Gillen/汤姆·霍兰德 Tom Hollander/麦克·梅尔斯 Mike Myers/阿隆·麦克卡斯克 Aaron McCusker/梅内卡·达斯 Meneka Das/迪基·博 Dickie Beau/蒂姆· 普莱斯特 Tim Plester/杰克·罗思 Jack Roth/马克斯·班内特 Max Bennett/基兰·哈德卡斯托 Kieran Hardcastle/罗斯·格林 Ross Green/布鲁斯·麦克金伦 Bruce Mackinnon/米歇尔·邓肯 Michelle Duncan/马特·格林伍德 Matt Greenwood/罗茜·本杰明 Rosy Benjamin/约翰·奥特曼 John Ottman/詹姆斯·华莱士 James Wallace/文森特·阿德里安 Vincent Andriano/拉斯科·阿特金斯 Lasco Atkins/乔纳森·奇塔姆 Jonathan Cheetham/迈克尔·科布 Michael Cobb/耶稣·加洛 Jesús Gallo/亚当·兰伯特 Adam Lambert/豪尔赫·莱昂·马丁内斯 Jorge Leon Martinez/杰森· 莱恩斯 Jason Lines/伊斯雷尔·鲁兹 Israel Ruiz

导演:布莱恩·辛格 Bryan Singer编剧:安东尼·麦卡滕 Anthony McCarten/皮特·摩根 Peter Morgan

波西米亚狂想曲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