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电影与电影的传奇

作者 汤惟杰 来源 上海文学 2005年第2期 75-77页

隔了五年的时光,回过头去再端详拍摄于上世纪末的这部《美丽新世界》,你还是得承认,一切都还不那么糟:写实与浪漫、轻松与反讽……戏剧学院出身的施润玖,在他独立执导的第一部故事电影作品中,就已经把城市新喜剧的诸多要素拿捏得颇有分寸感。无怪乎当年此片公映,就有影评人欢呼,“一个新浪漫城市童话诞生了”。

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取向时,施润玖曾说,“我要找的是要打破阶层带来的差别,是内心真正要找的东西,就是说,对有些人来讲,虽然穷,但内心是平等的。” “现在社会形成了各种阶层,以前不明显,好像看起来所有人都差不多。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地方贫富差距太大,有的人特别有钱,有的人快饿死了。阶层分得很细,收入差别很大,阶层感让人觉得要跨越阶层。”

电影开场,张宝根从来自缙云的长途客车上走下,踩在了上海的地面上,开始他的领奖(一套价值70万元的高级住宅)旅程。而在影片的结尾处,宝根领着金芳冒雨来到建筑工地,两人抬头仰望高耸的脚手架包裹着的他们未来的新房(大上海给这个外来者的一份奖品),这时,如同神迹显现一般,暴雨骤然停止,显示出电影的梦幻力量。

在我看来,尽管在此之前,施润玖就执导过多部摇滚乐MTV,而此片的摄影也是极有实力的吕乐,但在镜语层面,《美丽新世界》没有显示太多亮点。如果说技巧的运用上有什么新异之处的话,那大概就是安排了一个故事之外的“讲故事人”,即穿插在故事主线索上的“苏州评弹”场景:

片子开始不久,画面外三弦、琵琶乐声渐起,“有一个青年叫张宝根……”伴随着苏州方言的吟唱,汇入到原先同期录音的电影声响中。镜头由在公共汽车内宝根主观视角中的上海夜景,切换到江南市镇上的一座书场,台上评弹艺人吴侬软语浅吟低唱,吸引着台下的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听众,演唱者身后的布景画的正是上海外滩,而台口的横幅正书写着“美丽新世界”……往后,每当电影情节发生波折,评弹场景就会随之出现,而整部片子最后也以书场中曲终人散的镜头收束。

评弹这一创生于前电影、前影像时代的传统叙事形态,它诉诸说唱与聆听,讲求的乃是“理、细、奇、趣、味”;而电影一经问世,便以其对物质世界的真实复原,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表意方式之一。《美丽新世界》在叙事主线之上增加了评弹/讲故事的叙事层面,无疑具有多重而含混的意味:传奇趣味、地域色彩、陌生化效果……

我们固然可以将这样的处理看作电影文本内部的结构性技巧,但如果把这部《美丽新世界》放入99年前后中国电影产业的地形图中审视,这双重的叙事结构将会获得更大的阐释空间。

从1995年开始,中影公司每年引进10部美国大片,成为文化产业WTO的预演,在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压倒性优势之下,中国国产电影市场急剧低迷。中国电影的创作模式、产业政策如何作出结构性的调整,以应对美国好莱坞的冲击,国内电影界一时间众说纷纭,实践上也出现了不少新的探索。到98—99年间,最为著名的一种论点就是“新主流电影”的策略。而在电影实践上,当时的艺玛公司推出的几部小成本制作也获得了票房上的成功,施润玖的《美丽新世界》就是其中的一部。

“新主流电影”的倡议者,将“新主流”的经验来源定位在“既不是传统商业电影又不是艺术电影”的制作实践,简言之,即“有创新的低成本商业电影”,并且,试图在“对主流模式电影的否定之否定”的基础上,制作有创建的商业电影、想象力电影、时髦电影和游戏电影。在制作成本上,有鉴于300万以上的制作,需要1000万元的票房才能保本、赢利,而面对好莱坞大片和盗版vcd的冲击,“新主流电影”的成本则匡算在150万——300万元人民币。

由1996年创立的艺玛公司(投资方为台湾滚石唱片公司,而经理人则是美国人罗异 Peter Loehr )自97年至2001年,先后制作了《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洗澡》、《走到底》、《昨天》等影片,在商业上获得了赢利(《爱情麻辣烫》是98年大陆电影票房亚军,而第一名则是《泰坦尼克号》),而且多部影片在国内外获奖。艺玛风格的成功,除了走400万的小成本制作路线外,有三个原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要拍能通过审查的片子。2、要年轻导演来拍。3、不拍农村片、古装片。”

有意思的是,艺玛公司在电影制作实践,有意无意地呼应了“新主流电影”倡导者的判断:“有人说,我们现在的观众是农民工,我们从来就是否定这一看法的。农民工不具有优势,既不是新的潮流和观念的代表,又不对电影票价产生持续的压力……”“电影应该是时髦的,感性的,而不是陈旧的,概念的和过时的”。

由此可以看到,评弹/讲故事场景植入影片,使得故事与观影人之间树立起了一块奇异的铭牌,它不断提醒观众,别以为这是一篇乡下人城中得宝的新闻纪实,尽管你看到了酷似真实的影像,听到了还原度极高的同期声录音,但这一切没有妨碍这片子成为一部传奇,这只不过是城市人聊以自慰的一场幻梦。

然而,不能否认的是,主人公张宝根的形象还没有被抽象到仅仅是一具浮动能指的地步,这部片子也并不全然是编造的结果,其中若干打动人的细节,确实牵涉到了城市人的现实欲望与心理需求。在影片中,张宝根在上海倍受挫折,曾想弃城而逃,而他命运的转折除了那位流浪高手的教训与点拨,更现实的是他找到了自己在这座城市中的立足点:勤勤恳恳的“从小事做起”,经营盒饭生意,从此如鱼得水,连脑筋也越做越活络,还想到了把写有“恭喜发财”的红纸条贴在饭盒上,结果生意大好,还顺便赚取了“小阿姨”市民金芳的青睐。

这番情节在我看来,简直可以被看作当年电影业自我想象的镜像,而宝根与金芳也仿佛是大陆电影人与观众关系的绝妙注脚。从1990年到2000年,大陆电影票房收入从24亿下降到8.1亿(其中7亿为进口片),国产影片完全被挤压到边缘的地位。中国电影与电影人如何生存?“新主流”的药方与艺玛的业绩,曾给力图突破困境的大陆电影人凭添了不少信心。当银幕上映现出大汗淋漓的宝根蹬着满载“恭喜发财”盒饭的黄鱼车时,看到他生意红火最后乐呵呵地点算着厚厚一叠钞票时,我们不能不联想起“新主流电影”的生存策略:小成本、城市题材、“想象力”和勤勉……。当施润玖们兢兢业业地经营着他们的电影盒饭,心里未必能有张宝根般的自信,他们知道,银幕之后,暴雨不会自动停止。于是,评弹出现了,讲故事人出现了,告诉你张宝根的奇遇不过是影像机器制造的一个梦幻。这与其说是电影向观众扮出的善意鬼脸,不如将它看成新一代电影人努力向自己挥动的苍凉手势。

2001之后,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渐渐显露疲态,而一批高额投资的商业大片成为票房主力。在商业电影领域,能否通过票房收回成本获得赢利是关键,其中档期的保证、明星的参与、高技术手段的应用,无一不需要大资金的介入。在要求高效快速增殖的资本眼中,低成本小制作的“盒饭买卖”,是无法满足其赢利的要求的。2001年12月31日,核心人物罗艺离开了艺玛公司,并于2002年1月1日另组新公司“命之作”,改变原来的制作路线,2004年3月,由其投资1200万、张扬导演的《向日葵》正式开拍。而施润玖在2000年的《走到底》(仍由艺玛公司投资)之后,拍摄了《安定医院》、《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等纪录片。

“新主流电影”已然成为了过去式。

《美丽新世界》作为中国当代城市的影像版传奇,以它的双重视点,无意间(?)窥破了国产电影在当下毫无传奇性的遭际。

这是巧合还是洞察?

美丽新世界(1999)

又名:A Beautiful New World

上映日期:1999-11-19片长:98分钟

主演:陶虹 / 姜武 / 陈宁 / 任贤齐 / 伍佰 / 

导演:施润玖 / 编剧:刘奋斗 Fendou Liu/王要 Yao Wang

美丽新世界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