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妈妈》是帕索里尼于1962年编导的电影,具有类似新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

和其他的新现实主义电影类似,电影的内容反映了战后意大利社会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里面除了一个被敲诈的富人之外,其他都是些社会里残喘的人们,鸡女、小偷,小贩、痞子,还有无所事是的小混混。罗马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脱离乡村,把他带到了罗马,然而生活并不如意,儿子的周遭环境,使得这个有点傻有点坏的孩子,最终还是成了名到处偷盗的小混混,一次盗窃中被人抓获,并最终死在了医院里(监狱?)。

这部电影带有帕自己个人的生活经历,其父亲在二战时被纳粹迫害至死,母亲带着他到了罗马生活,也是经历了一段艰苦郁闷的生活,帕在他的自传里说那段时期一直处在一种死亡的阴霾下。他生性的矛盾叛逆,以及日后的反宗教反权威应该说是那段青年时期的经历有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正是这样的经历,才使得他的这部电影里透露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氛围和关怀。他参与编剧的《卡比里亚之夜》也体会了他类似的底层人文关怀(《卡比里亚之夜》同样是以一个半老徐娘的鸡女作为主角)。电影里的一些拍摄手法,如室外实景拍摄,自然光拍摄(以至于电影里的夜中场景不少暗得不见五指)也给《罗马妈妈》贴上了新现实主义标签。

不过,帕作品的特色自然不是新现实主义,而是神话宗教结合现实的故事手法。这一点在《罗马妈妈》里甚至可以感觉到这种创作念头的雏形,应该说《罗》里面隐藏着一些使之有别于一般新现实主义作品之外的隐喻。开场便是一个“最后晚餐”式的婚礼聚餐的场景——长长的横桌,主人公坐在画面的正中间,其余两边排开。而“最后晚餐”上罗马妈妈的献礼便是被视渎神的猪(在信仰基督教的国家里,婚礼属于仪式婚,必须经过宗教仪式才能生效!而此时小猪仔送给的对象却是“最后晚餐”的主人公——“耶稣”,呵呵)。在上帝已死的时代里,这样的开头不免让人感慨。
另外,罗马妈妈在罗马住的地方正对的便是一片空地,惟独一块墓地,最后孩子死时,罗马妈妈也跑回家开窗准备轻生却看到了眼前的空地忽然停止,似乎别有用意,而“罗马妈妈”的称呼更是体现了一种想以之作为罗马社会缩影或作为集中代表的意图。
最后是孩子死时的场景,也许导演并没有这样的用意,但却不禁让人想起了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孩子为了钱偷东西被人绑在了床板上,而普罗米修斯则因偷圣火被绑在了悬崖上。两者都受尽痛苦,前者为了个人的生存幸福,后者则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到了这里,对于孩子的盗窃,可能已经感觉不到了责难和批判,反而有了一点殉难的色彩,是这个战后满目疮痍、人心不古的罗马社会的殉难者。

最后一提,妈妈和孩子的表演很好。

罗马妈妈Mamma Roma(1962)

上映日期:1962-09-22(意大利)片长:106分钟

主演:安娜·马尼亚尼 Anna Magnani/埃托雷·加罗福洛 Ettore Garofolo/弗兰科·奇蒂 Franco Citti/西尔瓦纳·科尔西尼 Silvana Corsini/路易莎·洛亚诺 Luisa Loiano/保罗·沃尔波尼 Paolo Volponi/卢恰诺·戈尼尼 Luciano Gonini/维托里奥·拉帕利亚 Vittorio La Paglia/皮耶罗·莫尔贾 Piero Morgia/弗兰科·切卡雷利 Franco Ceccarelli/马切洛·索伦蒂诺 Marcello Sorrentino/桑德罗·梅斯基诺 Sandro Meschino/弗兰科·托沃 Franco Tovo/帕斯夸莱·费拉雷塞 Pasquale Ferrarese/莱安德罗·桑塔雷利 Leandro Santarelli/埃马努埃莱·迪·巴里 Emanuele Di Bari/安东尼奥·斯波莱蒂尼 Antonio Spoletini/尼诺·比翁奇 Nino Bionci/尼诺·文齐 Nino Venzi/玛丽亚·贝尔纳迪尼 Maria Bernardini/桑蒂诺·奇蒂 Santino Citti/雷纳托·蒙塔尔巴诺 Renato Montalbano/兰贝托·马乔拉尼 Lamberto Maggiorani

导演: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编剧:皮耶尔·保罗·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