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复杂的版权之争之后,灿星失去了《中国好声音》的制作权。

改名后的《中国新歌声》以新的面貌在浙江卫视播出,当晚达到了2.24%的收视率。作为暑假档的一款综艺,《中国新歌声》仍算是一个爆款。

但从豆瓣的关注度、以及点评来看,仍挽救不了它的疲态。

改版后的《中国新歌声》,从LOGO设计、舞台设计,再到至关重要的导师转身的道具设计,都似乎有点变味。

是的,仍然是那个“壳”,但“魂”却有点不一样。

大家都知道《中国好声音》标志性的道具就是转椅,现在改成了战车。画风突然就变成了导师上山下山,让人想起了游乐场的过山车。

战车其实一点也不好控制,慢了,影响节目效果,

快了,跟不上节目的节奏。

会怕中途失控,又怕突然没反应,

导师一同按按钮,又怕协调性不好....

所以,从技术层面来看,战车更难控制。

但是,节目效果达到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将转椅变成轨道滑行,形式变了,但目的性没变,那就是导师为学员转身(滑下?)时为节目渲染的戏剧张力。

转椅瞬间就能转身,有一个爆发力。而战车变成了一个平行空间的滑行,即使想制造冲击了,但是速度有所控制。

所以,转椅PK战车,那种紧张的气氛大打折扣。

这种关系节目“灵魂”的道具,一旦改动,就必须保持同等水准。依现在情况来看,战车明显战斗力不足。

而在脱离了《中国好声音》的版权后,《中国新歌声》的内核仍然没有变,导师之间为抢学员的科插打诨,选手之间充满故事感的心路历程,满满的套路感啊!

作为已经做了4季的歌唱节目,标准性的套路很容易造就节目疲态感。

是的,很多一路看过来的观众已经严重审美疲劳了,

这同时也是现象级综艺的通病,因为一个新颖的节目形式而爆红,在做了几季之后,新鲜感下降,套路感上升。同类节目中有《我是歌手4》、户外真人秀的爆款《跑男4》....

而在中国综艺“买买买”的背景下,好不容易拿到一个“爆款”,如何在短时间快速实现本土变现才是重点。

至于如何“保鲜”?如何延长一款“爆款”的生命力?

这是一个难题。

即便不少节目在尝试创新,但效果还是微乎其微。比如《中国新歌声》在编排上的创新,节目一开始导师们就全体来了个歌曲大串烧,这对于老观众来说,这道“新菜”味道不对。

在拥有成熟模式的节目下,创新本来就是一种冒险。

当然,这档节目“原来的味道”还是在尽量保留,比如来参赛的素人,还是搭着故事一起展示自己的声音。

来说说音乐本身吧。

新加坡籍选手向洋,低配版彭于晏,一首《有没有》暖到不行,缠缠绵绵恋爱时的小心思,感觉听多了耳朵会怀孕啊~

比较有争议的是游淼,改编杰伦的《双截棍》,混合了川剧、清音等曲艺唱腔, 除了歌词一样外,其他都没《双节棍》什么事。有人觉得有才气,也有人觉得毁了青春,心疼杰伦。

白若溪,用那英的唱腔,唱了一首汪峰老师的《无处安放》。

仍是学生的李佩玲,却有非常娴熟的唱腔。
.....

没有太多记忆点,也没有让人特别惊艳的歌手。好歌声改成了新歌声,貌似是想寻找一些更有个人特色的声音,但目前呈现效果来说,“新”有余力而不足。音乐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能记得住的歌手越来越少。

优质素人的缺失,导致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下降。

这是这个节目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同类音乐节目很难突围的主要原因,即便是拿到版权的《中国好声音》,也依然逃不过素人筛选这个过程。

或者,从另一方面说,由盛及衰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轨道。一款现象级节目,总和那个时代相关。

12年前的《超级女声》,创造了当时的收视奇迹,作为音乐选秀节目的鼻祖,那个时代的关键词是“平民偶像”。全民选秀的时代,当大家第一次拿到主导权,那种参与感和兴奋感,是难以言喻的。

即便,今年《超级女声》再次复出,并没有掀起太多的火花。

因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已经变了,它和“直播”、“网红”、“养成”、“段子”等等相关。

《跨界歌王》是明星之间唱歌PK、《Hello!女神》是直播版偶像养成记、《蜜蜂少女队》加入了韩国练习生的模式....

时代一直在变,现象级音乐综艺也在不断地更迭。只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下一个具有时代性的爆款节目,但我们仍是有所期待!

微信号请关注:视界Hesion

中国新歌声 第一季(2016)

又名:2016中国好声音 / 中国好声音 第五季 / 2016好声音 / Sing! China

主演:周杰伦 / 汪峰 / 那英 / 庾澄庆 / 李咏 / 华少 /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