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那种爆炸好看的意思吗?
哇日,这哪是一场马戏啊,这他妈是现场摇滚乐爵士乐+小丑表演+杂技+歌剧+魔术+舞蹈+柔体+贯穿始终的剧情+默剧+blabla……
真的是牛批,我无以言表。
刚开始我还以为,这些演员动作卡音效卡的拍子好准(神他妈好准),卧槽后面二楼有个乐队!还有俩歌手!!!!这tm也太赚了吧!
两个歌手和乐队虽说在二楼,也没有什么灯光,但是都扮上了,妆也化的贼到位。他们还会通过音乐来回得瑟(戏超多),而且上下场换场的时候还会根据下面演出剧情的动作改变换装,还会跟观众挥手👋。
虽说从学校到演出地点是真滴远,还迟到了几分钟,不过完全不耽误。
卧槽这也太好看了……我现在翻我手机的相册全都是:哇,卧槽,我ri,牛批……
还有还有,比较细节的点是,中场休息和结束时那个奇怪的东西从井盖里钻出来,举着类似拳击比赛的中场休息牌子转一圈
国王玩具电棒自带炫灯,国王跟两个随从跟volunteer的互动真是戏超多……
上面说的比较乱
接下来我要正经聊天了:
我想这整场演出非常好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整个剧团都坚持着一个想法就是,让观众们不要“跳戏”。
因为平时比较喜欢话剧,马戏跟话剧是很相似的舞台表演所以我拿来类比一下。
在话剧里,换场换幕的时候观众是很容易跳戏的,前场演员们好不容易集中起来观众的注意力,营造的氛围和假想感,会在换场的嘈杂中消失殆尽,特别是时长比较长的话剧和演出,观众们的这个假想感一旦不存在,整个戏或者整个演出的感觉就会变。
之前看过的话剧里,茶馆是通过大傻杨的竹板来起到换场拖时间,和集中注意力,转移时空场景的作用。
孟京辉的琥珀是换场就放电影(那种乱七八糟的莫名其妙的电影)。空花,两只狗,犀牛是让演员老师儿们唱歌敲架子鼓。
丁一滕的窦娥是通过窦天章从观众台侧幕出来,然后从观众席中跟观众互动来吸引注意力,转移场景(好让吊了一个小时的窦娥下来……)。
我感觉窦娥里这个方法跟太阳马戏图换场换布景时,群演下来吸引观众注意力方法是一样的。
太阳马戏团他们在换布景的时候,一部分群演在台下跟观众互动,台上的演员边搭场子边跟随音乐边得瑟。
我前面说的二楼的歌手和乐手都扮上并且跟随音乐和演出摆动,与马戏团演出换场的时候台上台下的互动。
我认为这些都是为了营造整个演出氛围,为了保持观众的假想感,不让观众跳戏。
(比如这个演员在下面互动,台上在搭台子)
其他的点就是:
演唱会级别的鼓手
美到窒息的服装
爬上爬下的工作人员
中场休息时候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的小pen友
(还有一个大妈模仿演员的动作没有拍下来)
总的来说:
之前已经有的西方的喜剧印象是卓别林式的默剧,金凯瑞式的小丑表情,憨豆先生式夸张的动作和无厘头,基和皮尔式的吐槽……
现在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太阳马戏团式不抛弃观众实时互动的形式(当然这也算舞台剧演出的优点)就是让观众参与进来一起演出,不只是台上的volunteer还有台下的观众,其实都是演出的一份子。观众的每一次鼓掌,每一句牛逼卧槽,都是台上演出的一部分。
因为自己有过演出经历,所以我知道演员在台上演台下有互动和台上自己干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台下的互动在某一方面更加让演员们自信。
我觉得这也是杂技在现场看更加惊心动魄的原因之一,那种给观众的代入感是再大的屏幕再好的音响也营造不出来的。所以说观众与演员在这场演出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最最最最最后
实在实在是太他妈好看了,不吹!真的是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
感谢感谢,想说的大概就这样啦,一场非常好看的演出可圈可点的地方真是太他妈的多了!!!

太阳剧团:浪迹天涯(2008)

又名:太阳马戏团:浪迹天涯

上映日期:2008

主演:未知

导演:Mario Janelle

太阳剧团:浪迹天涯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