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中日”这个设计没有必要,它好像一块赘肉悬在故事的骨架外面。尽管导演安排了一些和这个设计相关的情节,应该效果并不好,刻意的感觉很严重。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的感情,再加上“日本亲娘”等等情节,完全不能代表了“中日”关系的一个方面。刘浪是百分之九十的中国人,从他受到的教育到他对自己的认识都是中国人,他既不了解日本,也不会说日本话,他只不过有一个日本的娘。他不可以代表日本人,“中日”云云实在太牵强。故事里还出现了作为“政治关系”的中日关系,比如日本对“满洲国”的统治这些内容,这些内容没有被深刻地展开,只是泛泛地谈起。我认真地怀疑这个设计是为了票房而添加的。而且这一部分的内容实在有失水准,为厚道计,略过不再提。
  
  如果谁想了解什么叫有野心的导演,我建议他看《凤凰》。从这个电影可以看出导演是怎样急切地渴望拍一部“好电影”。导演有非常好的叙事天分,在艺术上和技术上的准备也是充分的,然而他过于急切了。这就像一个服装设计师让模特穿上所有的令他满意的作品,却不管这些作品之间是不是搭配。我在两个小时之内看到导演讲述了历史和命运的交汇、人的宗教性、人的暴力和感情、政治的更迭、民族性格和民族价值感等等许多内容,他能用简短的镜头把这些话题说得既清晰又妙趣横生,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才华。正因为这样,这个原本很好的电影变成了才华秀。没有才华的人不能接近艺术,有才华的人任意伤害艺术,这也是艺术的悲剧吧。
  
  如果它是一本长篇小说,芜杂的主题不是什么缺点,因为长篇小说倾向于模仿人生本身。电影也可以有芜杂的主题,但它不可以既追求感人的“主线情节”,同时追求“深刻且丰富的内容”;换句话说,它不可以既是“哈好莱坞”的,又是“哈法”的。它不可以既传统,又现代。它最好放弃一边,让自己的两只脚都站在另一边。如果《凤凰》想要说好那些哲学的、文化的、人性的、宗教的……内容,先要削弱那个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我说不清楚为什么,只是根据经验,成功的电影不会这么做,这样做的电影一定被观众批评。或许这就是它们漠视接受美学的规律而付出的代价。电影只有2个小时,我们无法在一个镜头播过之后“掩卷长思”,我们也不能太“分神”。
  
  如果可以不考虑票房,不考虑爱情电影的所谓号召力,我更倾向于削弱爱情主线。
  
  刚开头那个被剪掉了舌头的女囚,她的戏份不多,似乎象征了不自由的监狱,那种严冷的困境,被困于其中的人们无言以对命运的不公。会摸骨的老先生,性情极为柔韧的那位,他选择了不断地喊冤,变着花样地喊冤。刘浪选择了“跑”。周红选择了赎罪。还有一些人无可选择,其实他们选择了麻木——欺凌弱小,嘲笑别人,死性不改,随波逐流地被放出去、莫名其妙地被抓回来立即处决。
  
  和这些极好的内容比起来,爱情主线的一些情节实在不够水准。两个人的对白显得“假”,天井出现得太多余,情人团聚的结局太啰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观众的愿望,安排了一个悲剧团圆的结尾。冰水的镜头的确很美,不过却是维纳斯的手。
  
  故事在监狱解散那一刻,应该可以结束了。结束在这里,正好圆满地完成一个有关困境和逃脱、罪与罚、爱与忍耐的讨论,并且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干净地结束,随着典型环境的消失而结束。老囚也不必突然挂掉,“老了”就足够了——油尽灯枯只能发生在生活还不错的老人身上。至于那些没有交代完整的细节,可以通过“影写”的办法来交代。比如让那张刻着鸡和蛇的床,流落到了一个和情节毫不相关的角落;老女人笑着教孩子刻凤凰冰雕;老男人为她做了一座坟。爱情不一定非要有个“甜蜜蜜”的结局。
  
  还有那个酷似《甜蜜蜜》的结束语,推敲来推敲去,大概是想说他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并且和历史有关)。在镜头里,他们都在笑,丝毫不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事。这个结束语不能说不好——效果还是不错的。

凤凰(2007)

又名:鳳凰 わが愛 / Phoenix / Crossing Over

上映日期:2007-11-30(中国大陆)

主演:苗圃 Pu Miao/中井贵一 Kiichi Nakai/郭涛 Tao Guo/余皑磊 Ailei Yu/孙青青 QingQing Sun/吕德亮 DeLiang Lu/杨可心 Kexin Yang/赵千紫 Qianzi Zhao/李扬/刘丹 Dan Liu/标马

导演:金琛 Chen Jin编剧:申捷 Jie 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