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又名《惊魂记》,是希区柯克电影里最为经典的一部。在1998年以及2007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的AFI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中,名列前20,并在恐怖惊悚类这一单项排名中位居第一。该片拍摄于1960年,被当时的人们被称之为是史上最色情最恐怖的电影,它以80万美金的低成本,收获了1500万美金的巨大票房。它是人格分裂类型电影的鼻祖,也是后世争相模仿与学习的教科书式电影。

希区柯克式惊悚片的集大成者,指的便是这部《精神病患者》。希区柯克最具特点的元素——金发女郎、麦格芬客体、犯罪与谋杀、窥视心理、恋母情结等,在作品中均有显著的体现。在悬念设置上,希区柯克层层推进,一环接一环,搭配紧张刺锐的弦乐,并以黑白画面的形式——给半个世纪前的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入骨髓的恐怖之感。

其中最经典的段落是浴室谋杀,片段历时48秒,由78个快速切换的镜头组成,尽管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但其恐怖效果却因蒙太奇、场面调度、节奏、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而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正如希区柯克所认为的那样:“最紧张的不是那些恶心的死法,而是在人死之前酝酿的气氛。”如今,片中的“浴室杀人”场面已成为影史上的经典画面。

剧情从一个炎热的午后开启,与情人幽会后的玛丽安不甘心于这种生活,在帮老板存钱之余携款潜逃,玛丽安路上遇上警察的追踪,最后在一个雨天的傍晚住上了贝茨旅馆。看似善良的店主贝茨·诺曼,实则患有人格分裂。当天晚上,沐浴洗澡的女主玛丽安便被谋杀了……

剧情发展至沐浴杀人,女主角已经死了,然而此时电影才进行到三分之一。如果不剧透,没有人知道女主是被谁杀死的,更不会想到店主诺曼会是一个精神病患者。黑白画面、紧张的气氛,再加上场面与配乐,胆小的观众看到这里可能已经受不住了。但这远没到点,伟大的希区柯克有的是大招。这时追踪玛丽安的警察(侦探)出马了,跟踪到贝茨旅馆,对店主诺曼产生了怀疑,尤其是对于那个可疑的“母亲”。不料,侦探也被杀死了。在侦探走上楼梯,准备打开“母亲”的房间一探究竟,这时导演突然把镜头拉高,以俯视的角度,老太太突然冲出房间拿到刺向侦探,恐惧感再次飙升。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疑的老“母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侦探没能给出答案,后续寻找的玛丽安的妹妹及情人来了,目标自然还是那个诺曼及其母亲。悬念接踵而至,经过两人的一番争斗,终于找到了那个不见其人的“母亲”。原来“母亲”根本就不存在,有的是一副可怕的尸体标本。尸体出现,有够突然,而它产生的恐怖效果也是空前的——如果说浴室杀人的恐怖在于气氛,那么在这里,则是在悬念揭晓的同时,给观众以巨大的震惊与恐怖,继而发出惊叫。

原来,母亲只是诺曼人格的另一面。

诺曼在玛丽安面前是年轻善良的儿子,一回头便是专横独断的母亲。他爱他的母亲,为此曾杀死了母亲以及她的情人,后将母亲的尸体摆在房间日夜陪伴,他相信母亲也同样是爱他的,并因此人格分裂,时而化身母亲。毫无疑问,在玛丽安到访的当晚,作为儿子的诺曼便爱上这位金发女郎,然后一转头,母亲的人格便显现,妒忌愤怒的母亲(诺曼)将她亲手杀害。

如果看到最后,悬念化解了你还没被吓尿,那么我告诉你,在电影的最后一刻,有个神秘的微笑——至少对于我,真的是头皮发麻,这也是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到惊恐的一个画面。

精神病患者(2009)

片长:90分钟

主演:刘策/张琳娜

导演:蔡建刚

精神病患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