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接触西方人的变装文化,是因为美国的真人秀节目Rupaul's Drag Queen Race,中文的视频网站用着重口味人妖撕逼大战等等博人眼球的字眼作为标题,若是零散的看上几集你会发现这是一部低成本的变装版"全美超模"。就是这番小众且时而狗血的真人秀节目却让我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补完了全番。或许与男性审美视角不同。有人说,女性是天生的双性恋者,更容易被美的东西所吸引而无关性别。而这群被称作DragQueen的女装汉子,在我看来,相当的性感。
作为一个东方女性要来阐释DragQueen的文化,可能多少有点说不清楚,维基百科解释说变装皇后是指通过穿女性服装来扮演女性的男性,且变装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有些是想效法展示女性之美,有些只是为了吸引目光。变装皇后DragQueen,实际上是皇后(Queen)这个词语的一个变体。皇后这个词语的使用频率不高,是对有浓重女性气质的男同性恋的带有嘲笑意味的称呼。和其他的贬抑性词汇一样,当一些非同性恋者使用Queen这个词时,常常带有侮辱的性质。但在一些同性恋圈内使用这个字时,皇后却是带有喜爱和赞赏的性质。这种文化发源于是19世纪,甚至更早。据不完全统计,DragQueen多数都有酒吧表演的经历,同时在时尚界或是演艺界,占有一席之地。
早在中国超女红透半边天的时候,在韩流花美男占据各大荧幕的时候,人们说,这是一个性别模糊的时代。而如今的变装世界似乎要更加暴力一些,她们追求的不再是谁比谁更女人(要知道这是一个不可能胜利的命题),而是谁更加美丽。这就意味着只要你足够完美,胡渣和高跟鞋也可以同时存在。不同于超女或是花美男,变装者肆意地暴露着不和谐的反差感,无时不刻地挑战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不得不说,这份疯狂与招摇,真地很性感。
电影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翻译为沙漠妖姬。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应该很少有人会被题目吸引而来,还好雨果叔的金字招牌够硬,才没能让我错过这样的好电影。沙漠+变装皇后这样的设定,本身就很吸引人,但能把变装皇后和公路元素组合到一起的导演,也绝非那么简单,他不炒LGBT的冷饭,也不做澳洲中部风景片,他和我们谈人性。每一个人身上都担负着无数的社会角色。三个变装者,同时也是单亲孩子久不遇的父亲,是刚刚痛失爱人的遗孀,是离家出走的公子哥。初识之时,绝大多数人拒绝理解,亦拒绝迎合,更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戏弄,并对此拳脚相加。即使掌声雷鸣,也挥散不去眼神的难堪,嘴角的轻蔑。
虽然不能被所有人理解,但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糟糕。米芝一路忧心自己不是合格的父亲,儿子却无条件地接受了他;班丽娜曾因爱人地离去对生活绝望,最终收获了值得相守的爱情,费莉茜性格乖张,四处碰壁,还好始终有朋友相撑。作为观众,欣慰于圆满结局的同时恍然大悟,生而为人何必要去迎合不相干的人,他们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而这个世界这么大,总有人会懂。只为自己,为支持你的人而绽放的人生,同样能收获幸福。
我曾经在一家布里斯班市中心的青旅里第一次遇见变装者。这幢旧建筑物的地下室二层是一间Club,当晚的Party主题是Lady's night,好多人对今晚的DragQueen表演感到期待。正当我对Party海报感到好奇,一个变装者朝我打了招呼。彩色假发,靓丽浓妆,还有肌肉满满的胸部——性感得不得了。她热情地邀请我去看表演,我却摆着电影当中的乡下鬼佬相同的丑脸。绝不是因为敌意,而是信息量太大导致的大脑当机。作为一个外国人,那一刻的交流能力和英语能力都退化为零。不管哪一次想起来或是讲给别人听都觉得很好笑。。。有了亲身经历,再去解读澳洲中部人民地可爱模样便不觉得奇怪,理解的前提是了解,沙漠妖姬将一种五彩缤纷的文化带去了不毛之地,做的就是这样一种身先士卒的尝试。或许当下一批变装者到来时,人们便能像对待普通表演者那样接受她们。
说真的,如果说普世价值观是出人头地获得社会肯定,这帮秀着一腿儿黑丝的大姑娘们绝对是逆其道而行的叛逆者,不在乎多数人的眼光,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到死。实在是让人佩服这份追逐梦想、坚持自己、性感得不得了的勇气。

Ps. 有一个很有趣的巧合是,每一个精灵王(指环王)都演过变装者,在另一个精灵王佩斯李出演的Solders'girl(中译:迷恋荷尔蒙)同样讨论了人性。

沙漠妖姬The Adventures of Priscilla, Queen of the Desert(1994)

又名:风尘三绝 / 沙漠女王普里西拉的冒险 / 勇舞人生 / 边缘精灵

上映日期:1994-08-10(美国)片长:104分钟

主演:雨果·维文 Hugo Weaving/盖·皮尔斯 Guy Pearce/特伦斯·斯坦普 Terence Stamp

导演:斯蒂芬·埃利奥特 Stephan Elliott编剧:斯蒂芬·埃利奥特 Stephan Elliott

沙漠妖姬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