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之战的一幕:评老电影《光荣之路》

廖康


有不少老电影就像砂石,在时间的河流中滚动过,掀起了几个水泡,不久便被冲走了。然而个别经典作品却像金子,它们沉入时间的河水时可能寂静无声,随着光阴的流逝,却被冲刷得越来越亮。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导演的美国电影《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 1957)就是这样一粒金子。由于电影演示了法军高级将领的错误指挥和不义行为,在法国直到1975年才允许上演。当年的大明星柯克•道格拉斯(Kirk Douglas)因参与这样一部影片的演出而遭受很多人指责和金钱损失,但他坚持不懈,保证了电影如期完成。美国国会图书馆1992年认为这部电影有“文化、历史和美学价值”而对它实行抢救,才使之得以幸存,并于2004年在伦敦电影节再次上演。如今,这部电影已经被美国电影学院提名为百年来最佳百部电影之一,以及最佳十部法庭电影之一。的确,电影最精彩之处正是道格拉斯在军事法庭上为三名被告的辩护。

法庭审判的是三个所谓怯懦军人的代表。古罗马对怯阵的军人曾有“隔十杀一”的惩罚。我没想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居然还实行过类似的刑法。这可不是电影胡编,而是有历史依据的。这三个受审的军人并非特别胆小,他们是被上级随机选出来代其军团受过的。所谓的“过”完全是因为德军火力太强而无法完成任务。所谓的“随机甄选”却不像古罗马那样,让士兵排好队,隔十个杀一人。这三个人一个是因为与上级有冲突而受到报复,一个是因为大家不待见他而被上级指定,只有第三个是抽签决定的,尽管他曾经两次因作战英勇而受到过表彰。

电影虽然是黑白的,却在一开始和快结束时充分表现了将军府的富丽堂皇,用以同前线战壕里的艰苦和战场上的残酷相对照。这种对照在很多电影里都有,并不算新奇。新奇的是道格拉斯饰演的上校的品行和言辞。他作为军团的指挥,冲锋在前;作为自己士兵的辩护人,该委婉时委婉,该激愤时激愤;作为一个正直的军人,他在将军因误解他的用心而提升他的官职时,断然拒绝;作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将军讥讽他是个理想主义乡巴佬时,他鄙夷地骂将军“无耻之尤”。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他在法庭上的辩护,虽然很短,却令人难忘,最难忘他最后一句:“法庭诸位先生,如果你们判定这些人有罪,那必将成为永远在你们心头作祟的罪过,直到你们死去为止。”三个士兵的命运如何,我不能透露。我只想感叹,这样正直、不在乎自己前途的军官已不复存在!具有这样精彩台词的好电影已不复存在!

翻译过来的文字已经失去原文的味道和力量,节选的一两句话也无法再现大明星道白的精彩。但我相信,大家看这部影片都会感受到其艺术魅力,因为这魅力直截了当、显而易见、自然而然地展现于上校的品行和言辞之中。唯一可能不易理解之处也许是影片结尾时一位德国女俘被迫为法国士兵唱的歌。因为歌词是德文,当年为人熟知而没有翻译。我查到英文,方知那是一首流行欧洲的感伤民歌《忠实的轻骑兵》(Der treue Husar),大意为:有一位忠实的轻骑兵,他热恋着一个姑娘。他去往异国服兵役,姑娘等他留在家乡。姑娘罹患了重病,眼看就要把命丧。骑兵得到这不幸消息,马上赶回家看姑娘。他把姑娘抱在怀里,可姑娘的身体已冰凉。葬礼上抬棺材的人,至少要六个身强力壮,才能抬得起我的爱人,但他们抬不起我的悲伤。

这首歌深深打动了先前还哄笑、吹口哨的法国士兵。他们静下来,感同身受,黯然神伤。上校在酒馆外,没有立即执行开拔的命令,为的是不打断士兵这点娱乐和哀思。他们又要上战场了。上校咬咬牙,没有一句话。但自古以来诗人们歌颂的战争的光荣却在这无言中暗淡下来,让我们沉思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不义之战的悲惨一幕。犹如电影名字所暗示,所谓的“光荣之路”来自英国诗人汤姆斯•格雷(Thomas Gray)1751年发表的《乡村教堂墓地挽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斩钉截铁的一句实话:“光荣之路只通往坟墓”。

2014年10月25日

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1957)

上映日期:1957-10-25片长:88分钟

主演:柯克·道格拉斯 / 拉尔夫·米克 / 阿道夫·门吉欧 / 乔治·麦克雷迪 / 韦恩·莫瑞斯 / 理查德·安德森 / 乔·托克尔 / 克里斯蒂安妮·库布里克 / Jerry Hausner / Peter Capell / 埃米尔·迈耶 / 伯特·弗里德 / Kem Dibbs / 蒂莫西·凯瑞 / Fred Bell / Paul Bös / 赫伯特埃利斯 / 詹姆斯·B·哈里斯 /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 编剧: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卡尔德·威灵汉姆 Calder Willingham/吉姆·汤普森 Jim Thompson/Humphrey Cobb

光荣之路相关影评

例外
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