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就看完了整部的《火花》,也说了杯酒人生很爽,自我欣赏很透彻甚至还质疑了多数评论里说它致郁这种话,隔了一周来写这篇实在是因为它的后劲太足,有时候颅内闪过一些片段,都会鼻子发酸。
起初朋友安利我来看这个剧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说实话,它的节奏的确很奇怪,就像一段接一段的日式小品的拼接,虽然我还是能接受这个节奏但是最终吸引我看下去的确是画面的质感。 《火花》的画面质感应该是电影级的,不少人都说他不是一部剧,而是一部长达10小时的电影。长镜头的运用,可以说展示了导演和摄像的真正实力,包括演员。(小林子的几段长镜头演技封神)
无论是什么样的风景,让你在电视上看上一个小时,你也会觉得枯燥,这大概是我第一集坚持下来的感受,好在就在第二集的开头,我就已经完全代入了这部戏。第二集有一场雨中的戏,德久和师匠走在一个充满表演者的公园里,偶遇了一个漫不经心的打着非洲鼓的黑人小哥,在师匠的坚持下,黑人小哥完成了一组酣畅淋漓的表演,陌生的个体在艺术的追求下,产生了共鸣,就算下着再大的雨,也不熄灭的梦想的火种。
在这个片段的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已经被感动。
《火花》里面充斥着这样的片段,你不能懂,但是你确明白他在表达什么,甚至撞击到心灵。
说起来这不过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一个关于真实的失败的故事。
德久就像是所有在打拼的年轻人的一个缩影,却又不同于一般的人。他谦卑、木讷,总是活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憧憬着师匠。每当他对自己的艺术做出妥协的时候,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却又离师匠更远一步;这些格格不入的棱角,变成了德久漫才表演(相声)的段子,在火花二人组(相声表演队的队名)成立的初期,在不断面试演出场合的时候,就有电视人说过,他们的段子虽然搞笑过于晦涩,想要传递的东西太多,却不得条理。
“有时候感到寂寞我突然会想养一只鹦鹉”“这样就有人会在我回家的说“欢迎回家” ”
德久就是这样一个缩在自己世界的艺术家,遇到了臭味相投,而更加纯粹的师匠。从此有了憧憬的对象,希望自己能变成像他一样的人;师匠也每每在人前提到德久,都会露出微笑,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人,他左右了你的成功失败,你却不后悔遇见,说的大概就是师匠和德久了。
在德久事业的上升期,师匠却一蹶不振的迷失了自己,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孩,解散了阿呆组合,学着德久一样染了一头银发,也许他认为如果自己能够像德久一样在事业上做出一些些妥协,就可以挽留心爱的人、合作的搭档。
我突然会想养一只鹦鹉,他能听我想要说的话,说我想让他说的话;失落的时候,他会陪我喝酒让我加油;开心的时候,他会在我身边陪我开心。他会模仿我说话,学习我的一举一动,这样我就能跟朋友展示,你们看我有一只鹦鹉,他会学习我,然后我会露出骄傲的神情。他会陪着我,就像梦想一直陪着我一样。
失去了自我的师匠,伴随而来的就是火花组合的低潮,再大的梦想,也面临面包的C位争夺。在最后火花组合最后一段漫才表演的时候,德久说推翻漫才的常规是他的梦想,他为之努力了十年,最后推翻的只有“努力必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在决定结束漫才这个梦想的时候,德久和山下(火花组合的搭档)又一次说起了“突然想养一只鹦鹉”这段不成功的漫才,节奏却出奇的好,让人隐隐的想发笑,但是又带着不得不和梦想分别的悲伤。
一直到最后我才知道,这部剧其实是拍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成功的人,知道成功路上的辛酸;失败的人,感受到失败的苦楚。
“只要还活着,就不算是悲剧。我们尚在途中,今后仍要继续。” ——又吉直树《火花》
虽然师匠最后低俗了自己想惹的大家发笑,“我想德久是会笑的”,却最终也失败了,但是他再次的找回了自己。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负着荆棘不断前行,还是妥协成为社会人,说着好听的都会选择前者,我也想选择前者,就算我被这部剧的后劲儿所累,我也想像德久一样,去靠近的自己的梦想,就算有一天,它最终变成了一扎啤酒,我也会一饮而下,躺在夜深的道路中央,笑出眼泪。
说了一堆废话,开一罐啤酒干了这杯小林子!就算是这个时候,也特别想养一只鹦鹉呢。

火花(2016)

又名:Sparks / Hibana

主演:林遣都 / 波冈一喜 / 门胁麦 / 菜叶菜 / 山本彩 / 染谷将太 / 田口智朗 / 小林薰 / 北浦爱 / 渡边哲 / 奥田惠梨华 / 德永绘里 / 村田秀亮 / 好井まさお / 渡边大知 / 小野花梨 / 

导演:广木隆一 / 白石和弥 / 冲田修一 / 久万真路 / 毛利安孝 / 编剧:又吉直树 Naoki Matayoshi/加藤正人 Masato Kato/高桥美幸 Miyuki Takahashi/加藤结子 Yuiko Kato

火花相关影评

三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