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出产的东西都很独特,有些思考什么的,是经由思想沉淀的产物,有时候可以说是耐人寻味吧。

有人说猜到大概结局了,就是故事梗概,老实讲我没有,但看到结局也不觉得很意外,大概它的过渡给人感觉意图太明显了。不过我觉得故事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反转题材很新鲜吗?也许在以前是大热的题材,但只靠讨巧的梗是没有办法让人印象深刻的,必须得有其他东西垫着才不会让人觉得很浮夸,为了拍电影而拍电影。


正如我写的标题一样,它给了我一些思考的东西,我想这会让它“超凡脱俗”的。

在这场表演中谁更享受这过程?是研究人员,表演者,还是不知情的“精神病人”?之所以称那个不知情的人为“精神病人”,是因为片中说他很享受施虐别人,更甚者是杀人的过程。这场表演似乎所有人都很享受,病人不知道自己才是被研究的对象,很享受带给别人恐惧的过程,研究人员很享受研究对象“那么合作”,表演者很享受欺骗不知情者的感觉,一种得意,一种满足。如果想无聊一下,判断谁更享受这个过程,我想也是不错提议。:)


那么,到底谁才是“大赢家”哪?真正的研究对象体验了一把给施虐对象带来恐惧的感觉,还有杀人的快感,这么“真实”的体验会让他得到巨大的满足感,应该是很享受的;研究人员能把一个人当猴一样耍,暂不说非常成功地取得了研究成果,就是那种掌控别人于股掌间的感觉也会让人快感十足,凌驾于别人之上,虚荣心得到了巨大满足,也是难得的体验;而表演者得到了一次真正欺骗人心的体验,成就感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很难比较谁更享受这个过程,只能说各取所需,Everybody's havin' a good time.我想讨巧的说句,其实做为观众的我们才是“赢家”,这么精彩的,耐人寻味的戏是调剂平淡无奇生活的好调料。但是我们真该站在里边角色的立场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是否只有通过“掌控”别人才能让自己得到满足,这种做法就是健康的吗?当然不是,在我看来这种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做法可以称得上是“饮鸩止渴”,只会让情形变得越来越糟,人是有能力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的潜力的,能通过自身给予自己精神力量,是完全可以不依靠外在事物好好活着的,就是在精神世界健康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生活,让生活变得真正有意义起来的,那些借由别人得到来满足都是表面的,不长久,不真实的,并且是应该被摒弃的,理解了这点人就不会困在一个个自造的“牢笼”里无法自拔了。


So,Who enjoy the show most,then?Us,of course.Well,at least,me,myself and I.


鬼屋(2003)

上映日期:2003片长:1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Koldo Serra编剧:Koldo Serra/Nacho Vigalondo

鬼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