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做斯巴达300勇士很惊艳。血腥暴力的镜头,拳拳到肉的打斗,极具个性化的风格,还有令人惊叹的美工和构图审美,都让人有种感觉,看这种电影就是在享受。
虽然米勒大师仍然署名编剧,但续作并没有重现这种惊艳的感觉。
前作黑暗漫画风格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因此本作一定程度上将这种类型化的表现风格弱化,引用了类似于油画风格的画面,虽然画面的动态表现和电影分镜仍然采用类似漫画的形式,但是画面的色彩更佳丰富。
在这个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本作进一步强化了特效的镜头,尤其是三场海战的大场面战争。部分镜头的创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第一场海战,希腊联军旋涡阵,迎战惊涛骇浪顶俯冲而下的波斯海军,让人叹为观止)。但个人认为,这种向大众审美妥协的结果就是,本片的画面表现力,远远比不上前作。
本片真正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还是剧情。
前作的斯巴达三百勇士的剧情非常聚焦,即用传奇的方式还原了斯巴达三百勇士温泉关战役的细节。而前作主创也没有为前作拍续集进行铺垫,这导致作为续作的本片承袭前作的逻辑非常牵强。
本作聚焦的是希波海战,但为了体现出与前作的联系,主创不分巨细的对主线剧情进行引申,关联。但是这种引申关联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整个影片的完整性。
本作战役中希腊方面的主角是地米斯托克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雅典军事家。而为了与之形成呼应,波斯方面也原创了一个角色阿特米西亚。为了说明这个角色的牛逼,主创不厌其烦的又将故事线索引申到了第一次希波战役,对阿特米西亚的生平进行事无巨细的交代,他跟大流士,他跟薛西斯,他的悲惨过去。。。
至少我觉得这样的叙述很无聊。这样解读历史的方式也有点无语。
影片的主线是海战,而阿特米西亚与国王的关系跟这个主线没有实质的联系,把内容都花在这里冲淡了影片表达的主题。影片过度强调了这个女反派的残忍好战,但缺少对于他作为统帅的计谋策略方面的展现。相反,她的几次决策最终使得自己丧命:1.赔上了自己的身体却没有获得希腊人的投降。2.所托非人,首战失败。3.最终决战贸然出击,结果被杀
女反派是本片能否成功的关键。主创想表现女反派的霸气和不可一世,但各种线索的穿插,包括那个毫无意义的床戏,大大的削弱了这个人物的人设,反而让人感觉这个角色非常愚蠢。
描写战争的电影,如果反派方角色太弱,那么这戏就不好看了。果然,男主毫无悬念的把反派干掉。最终决战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惊心动魄,劫后余生的感觉,反而有种“怎么还不完”的厌烦感。
四场海战的发生没有交代敌我双方的配置和策略战术,一股脑门就是相互怼。那场面,跟古惑仔街口大战没啥区别。赢了不知道怎么赢得,输了也不知道是怎么输得。。。尤其是第三场海战,既然早就有这么牛逼的杀伤性武器,波斯为什么一开始不用呢?既然女反派射术百步穿杨,为啥不直接射对方的统帅呢?第四场战役中希腊好男儿骑着骏马在战船之间穿梭的镜头是不是有点过于扯淡了,难道你家白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变得不成?
说到最终决战,想起了斯巴达势力。作为与前作关联的线索,本片也给了斯巴达不少的篇幅。最终决战中,也是斯巴达王后带领水军对抗波斯。看到这里,我的问题就来了。斯巴达明明这么多人,怎么才派出区区300人跟国王去送死?!(历史上斯巴达是与希腊联军策应作战,斯巴达在温泉关拖住了波斯大军,客观上形成了希腊在萨拉米湾海战中获胜的有利条件)
剧情的推动方面,非常缓慢。主创喜欢把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细节上:没有意义的对话,没有意义的嘴炮,没有意义的床戏。最后大战的铺垫时间过长。整个影片大概四分之一的时间,都是藉由片外的叙述来交代背景,推进故事以及洞悉人物心理的。这样的手法一方面是生硬,另一方面则不可避免的让人昏昏欲睡。

300勇士:帝国崛起300: Rise of an Empire(2014)

又名:战狼300:帝国崛起(港) / 300壮士:帝国崛起(台) / 300:一个帝国的崛起 / 300:阿尔忒弥西亚之战 / 300: Battle of Artemisia

上映日期:2014-03-05(阿根廷首映) / 2014-03-07(美国)片长:102分钟

主演:沙利文·斯特普尔顿 / 罗德里戈·桑托罗 / 伊娃·格林 / 琳娜·海蒂 / 安德鲁·蒂曼 / 安德鲁·普利文 / 杰克·奥康奈尔 / 

导演:诺姆·穆罗 / 编剧:扎克·施奈德 Zack Snyder/Kurt Johnstad/弗兰克·米勒 Frank Miller

300勇士:帝国崛起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