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公众号:书香里的流年

又到樱花盛开的季节,徜徉在花枝掩映的河边,骑行在花影憧憧的街道,我想起电影《海街日记》中的一个场景:中学生女孩铃坐在男同学的自行车后,车子飞快地穿行在樱花怒放的小路上。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部非常温暖的电影。

《海街日记》是2015年是枝裕和执导的日本剧情电影,由绫濑遥、长泽雅美等主演。该片改编自吉田秋生创作的同名漫画,讲述了三姐妹在父亲去世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

临海古都镰仓,依山而建的小镇,不起眼的角落里生活着香田家三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也远走他乡。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佳乃和千佳。

某天,她们突然收到了15年来音信杳无的父亲的死讯,早已印象模糊的两个妹妹感受不到任何难过情绪,而大姐想到父亲曾抛弃她们姐妹心有怨恨无法原谅,她借口说要加班而让两个妹妹去参加父亲葬礼。

总是为他人着想的大姐最后改变了主意来到父亲家。进门就看到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被妈妈指使去葬礼上对客人致词,大姐立即上前制止,说那不是小孩子做的事情。事实上,小妹的亲生母亲,当初抢走父亲的女人已经去世,小妹现在无依无靠,在继母手下隐忍度日。

葬礼结束后,铃送别三个姐姐,在火车就要启动时,三姐妹决定接纳小妹,请她到镰仓与她们一起生活。姐姐说:你不必现在决定,你可以考虑一下。小妹又惊又喜,大声地说:好,我去镰仓。小妹跟在火车后奔跑,那份找到亲人的欢呼雀跃溢出画面。

不久,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对骨肉亲情的依恋,铃迈入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姐妹开始一起生活,也开始了相依为命,互相疗愈的过程。

《海街日记》中大姐香田幸可以说是真善美的化身。她曾经在父母的争吵中劝慰母亲;在父亲外遇母亲离家后,和外婆一起担起照顾妹妹的重任;在外婆离世后,隐忍克制,扶持两个妹妹,让她们得以健康成长。

对于妹妹,大姐的身上兼具了父亲、母亲的角色,铃到来后,大姐温柔地对待她。做饭的时候,她会刻意让铃帮忙,当铃烦闷的时候,她会握紧铃的手,说:“有什么事情可以找我说。”铃一点点消除掉对于新生活的恐惧以及内心无法言说的歉疚。

对于抛弃三姐妹的母亲,幸感情复杂,但是她依然尽力包容寻求和解,在外婆的墓地,聊天中,她试着去理解妈妈。最后,她把家里储存的外婆做的梅子酒送给了母亲。那代表了她和母亲的和解,她原谅、安抚了母亲,也清空了内心对她的怨恨和纠结。

但是人性就是这样一种最不可理喻的东西,它从来不遵从我们设定的标准而存在。就是这样一个至善至美的存在的大姐,却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深陷泥淖。作为护士的她爱上了一个已婚的医生,她跟小妹铃的妈妈一样介入了别人的家庭。也正是这一点,使她对于父亲,对于铃的妈妈的行为有了理解和共情。

幸在生活中扮演着父亲、母亲的角色,她包容承担一切,而事实上,她自己也是一个缺爱的女孩,她同样需要照顾需要安慰,她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理智中,爱的缺失也让她迷失。

心理学有一个理论,就是人常常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个亲人的样子。比如醉鬼的女儿最后成了醉鬼,饱受父亲虐待的孩子最后成了自己孩子的施暴者。绝对的良善,绝对的大奸大恶在生活中并不多见,日常中的我们都是普通人,有优点有缺点,有扶危济困的慈悲,也会有略施小计的狡黠。

也因此,我们会把自己的生活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投射进电影中的人物故事中,也在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宣泄我们的情感,疗愈自己的伤痛。

小妹铃对于自己的母亲抢走了三个姐姐的父亲心怀愧疚,为了照顾姐姐的情绪,她尽力不提伤害过姐姐的父亲,也无法表达对于自己母亲的思念。在家里为外婆做七周年祭的时候,姐姐的母亲回来了,她感到自己是外人,无所适从。

我们也可以从继母对她的态度中想像到铃在亲妈去世后,和继母一起生活的情景。在铃心里,创伤的部分一直都在。姐姐理解铃的处境,不想让她背负着不该属于她的歉疚小心翼翼地生活。

二姐佳乃看上去大大咧咧,失恋了,她回家买醉,大姐有好看的衣服,她抢着去穿。但她内心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频繁谈恋爱来证明自己被爱。她为铃涂指甲油,与铃一起喝梅子酒谈心。对铃,她没有像大姐那样无微不至地照顾,但她却以最自然的方式接受了铃。

三姐千佳和铃很快有了共同语言,两个人聊起父亲。铃对于父亲讳莫如深的爱在这里找到了共鸣得以表达倾吐出来。她跟姐姐分享爸爸的故事,聊爸爸做的食物的味道。

当心的壁垒被撤除,家就成了这样一个可以放松,不必戒备的自在的地方。姐妹们磕磕碰碰、吵吵闹闹,小小的纠纷、小小的矛盾都是生活中普通日常,她们在不动声色中,彼此温暖,彼此治愈。

此外,少年的铃的治愈还来源于海猫食堂和学校。海猫食堂的老板对姐妹非常关照,跟铃聊爸爸的往事。学校同伴对铃很友善,他们一起去食堂吃饭,一起去海上看烟火。铃在姐姐的鼓励下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运动也让她放松自己健康成长。

本文一开始提到的那一幕,铃坐在男同学的自行车后面穿行在开满樱花的路上,青春洋溢,花瓣飞舞,铃的心融化在春天的美景中,融化在同学的情谊里。在这里,铃找到了缺失的关爱,汲取到前行的力量。

在日本,有一个词叫“物哀”,是指人在接触外部事物时从心底生出的情感。“物”指自然万物,“哀”即悲哀,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对“物哀”最直观的理解。

川端康成说:人类的悲与美是相通的。因此“物哀美学”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它看重对美的瞬间的追求,表达看似悲观实则豁达的生命观。日本治愈系电影常常表达这种物哀之美。

《海街日记》以父亲的葬礼开始,以海猫食堂的宫二阿姨的葬礼结束。这本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但影片竭力地用审美元素消解哀伤,而表达出一种对于生老病别的豁达的态度,坦然接纳自然的过程,在悲悯中体谅人的无能为力,而更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这部电影底色是悲伤的,正如终将逝去的生命的底色是悲伤的一样。但是在灰色的底色中我们可以铺陈绚烂的色彩,生命低到尘埃里,依然可以开出花来。

是枝裕和运用一系列“物”的元素,如:镰仓古朴的街道、开满樱花的小路、波光粼粼的海面等让我们的思绪不仅仅停留在眼前的烦恼,把视线投向远方。他用生活中琐碎的“物”像,如:树上的青梅、存放经年的梅子酒、姐妹们郑重其事穿的浴衣、海上的烟火等让我们感受到身边的美好。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下,四姐妹日复一日,平凡琐碎的日常泛着光,每一帧画面都是又美又温柔,既感伤又治愈。四个女孩由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在这部电影中一层层被揭开,又在各自的温暖下渐渐被抚平。

暮夏摘梅子,做梅子酒,晚上伴着暖黄灯光听蝉叫,日子平淡但充满惊喜,有悲有欢,有痛有爱。上百年的古屋,五十几年的梅子树,二十年的海猫食堂,十五年的陈酿,是人与人之间约定,更是彼此的一种坚守。

不用费力去纠结什么死亡与别离或背叛,只要我们能拥有并坚守自己的善良和初心,恨和痛都会过去,那些美好的力就藏在平淡而琐屑的生活中。

《海街日记》赤裸的悲伤中透露的美的瞬间,使得人们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在本来苍凉的生命底色里,探寻美好。亲人离去,爱人不再,但生活依旧要向前,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对美,对爱的追求。

这部极具是枝裕和个人风格的电影,治愈了无数观众,也让无数观众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我们何不学会为悲伤的故事书写一个完满的结局——学会爱,发现美,坦然面对。让自己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温暖自己,照亮世界。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Haruka Ayase/长泽雅美 Masami Nagasawa/夏帆 Kaho/广濑丝丝 Suzu Hirose/大竹忍 Shinobu Ôtake/堤真一 Shin'ichi Tsutsumi/加濑亮 Ryo Kase/风吹淳 Jun Fubuki/中川雅也 Lily Franky/前田旺志郎 Ohshirô Maeda/铃木亮平 Ryohei Suzuki/坂口健太郎 Kentaro Sakaguchi/树木希林 Kirin Kiki

导演: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