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电影惊心动魄,无不在证明自己的电影属性;有的电影平平淡淡,却只为告诉我们这就是生活。就此而论,《海街日记》无疑属于第二种。在平淡细腻的叙事节奏中,导演是枝裕和用樱花、仲夏、海街、烟火、鱼苗面包、梅子酒架构起一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温情故事。从而使得影片在整体呈现出一种凄美但不哀伤的基调,原本四颗尚有疮孔的心也在一声声温柔的呢喃中得以治愈。

是枝裕和一贯的现实主义触角仍然延续到了这部影片之中。以其一贯遵循的现实主义形式风格叙事,运用隐秘的方式展现时间的流逝和四姐妹的成长。影片从父亲的葬礼拉开荧幕,由二宫女士的葬礼落幕。在中间一个多小时的时空里,导演采用线性叙事的方法,间歇地引入一个个不同的人物,予以观众猜测创作人物关系的空间,从而在另一个方面弥补了平淡自然叙事风格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同时,纵使把主角视角聚焦在了年龄最小的妹妹浅野铃身上,导演仍重视群像人物刻画——大姐香田幸、二姐香田佳乃、三姐香田千佳、风太、拥有三任妻子的父亲、二宫女士等人的形象都在这些不着痕迹的琐碎日常中丰满起来。从而在主题上突出了片名中的“diary”一词。正如是枝裕和在采访中说道:名字不是“海街物语”,因为diary是定位的关键,它决定了影片的构成,是由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海街小镇上的故事串联而成,而不是单一的故事主体。

《海街日记》,是属于是枝裕和的“秋刀鱼之味”。春日落樱、仲夏烟火、秋日梅酒......摒去平淡日子里的刺,镰仓古都的魅力就此浸润在海街小镇里边,这是东方对于“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理想世界的想象,也是写给无数个观影者的电影情书。二十年不曾改变的炸鱼排套餐、五十五年的青梅树、从捕捉鱼苗开始制作鱼苗面包,这是否也蕴藏着手艺人的工匠精神?当老屋变得陈旧、当梅酒变得醇厚,一餐餐粗茶淡饭、一季季花开花落,时间的间隙就这样一点一点被小小的悲欢给填充满。光阴染上了人气,生活的气息就在这一呼一吸间生动起来。

寓之于日日月月的生活哲学是这部影片外衣之下可供抚摸的肌理。青梅虽会结果,但也会有毛毛虫,要得到成熟饱满的青梅果,要驱虫,还要消毒,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功夫的。要是只看剧情简介,其实也很容易被诟病“狗血”——因为父亲婚外情和母亲抛家出走而相依为命的三姐妹,在父亲的葬礼上遇到了父亲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妹妹浅野铃......但是,是枝裕和有他去“狗血化”的独特表达。在一个个“diary”的有机拼凑中,我们看到了被修补的屏风,看到多出一份餐盘的饭桌,看到了在银滩上留下的脚印。一日三餐,蔬果米饭,她们用生命力的不凡去对抗的平凡的平庸泛滥。

是枝裕和的电影,因为平淡,所以更值得反复品味咀嚼其中的意象和深意。在整部影片的意象符号中,我最喜欢青梅,它中和了影片不易察觉的苦涩,变成了青涩和酸涩。四姐妹都是青梅——幸是早熟并已被生活采摘的青梅,表皮虽紧紧裹着核儿,但内里早已柔软不堪,仍需要温柔善意去包裹,去填满。佳乃则是一颗接近成熟的青梅,渴望被采摘,但是却无意吸引来了无数毛毛虫。千佳是一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青梅,过于干净,过于平静,于是渴望追逐在平淡的日子里起一点儿风。而小铃呢,则是一颗青涩的、不完美的梅子,刚结果时,生活的蛀虫就狠心地在靠近心脏的地方狠狠地啃噬了一大口,这让最小的她反倒成为了被迫折叠的“小大人”。就此意义来讲,影片也从另一个纬度揭示了原生家庭这一社会问题,三姐妹在找寻另一半上的态度和行为都有异于正常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在这摇摇晃晃的人世间,非常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有一些电影早已替我们看了一眼永远。是枝裕和的风格,或许就是这样于平淡的日子中给予我们一个没有提心吊胆的春天。永远臣服于温柔的力量,愿每一个我都一样。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Haruka Ayase/长泽雅美 Masami Nagasawa/夏帆 Kaho/广濑丝丝 Suzu Hirose/大竹忍 Shinobu Ôtake/堤真一 Shin'ichi Tsutsumi/加濑亮 Ryo Kase/风吹淳 Jun Fubuki/中川雅也 Lily Franky/前田旺志郎 Ohshirô Maeda/铃木亮平 Ryohei Suzuki/坂口健太郎 Kentaro Sakaguchi/树木希林 Kirin Kiki

导演: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