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接触是枝裕和,高三看《小偷家族》和《步履不停》之后,机缘巧合下在书店看了是枝裕和的导演手记《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和《有如走路的速度》,也许是接触太多戏剧化的表达与缜密与应接不暇的输出,这样一个愿意花时间去表现电影呼吸感的导演,从此让我心生好感。
今天中午窝在沙发上看了《海街日记》熟悉的风格与味道,总是给人一种嘴角忍不住上扬的感觉。浅浅有了下面的文字。

这几年对于日本创作者的了解虽然不算很精,但是也足够广泛, 《源氏物语》中应该是有了日本人最早的美学表达—物哀。哀是怜悯,同样也是感叹赞扬,是内心直接发出的声音。花鸟风月,四季推移,大自然的无常,万物都是一期一会,所以好像更多的文学作品中大多对于这种自然的变换尤其的花点心思去描摹。我仍对渡边淳一对于雪的描绘、柏井寿的秋日巷子、村上春树的萤火虫等等印象深刻,也许会因为时间的推移忘记故事但一些场景会时时浮现眼前。
古典的物哀追忆岁时,风花雪月,心向往之。人生一瞬,所有的客观下的漠然、热情,又或是哀愁,一切也都符合美的定义。这也是我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看这样的影片会觉得会犯困,有人也说为什么《海街日记》中一些镜头为什么那么琐碎,小乃开头走了那么长一段路有何意义,还有《步履不停》中做饭的长镜头看起来很无聊,我想上面也已经有了答案。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这句话一直奠定着我对爱与美食的向往,就像我很喜欢的时候《青鸟书店》中,“琼,你盘子里有很多食物,你脑子里也有很多想法,意大利团子总能带来安慰,享受美食吧”。从《小森林》到《海街日记》,很多元素我尤其喜欢。梅子酒,炸鱼,细沙,樱花,烟花,哦对了还有海猫食堂,这是一个与鸭川食堂一样带给人无限治愈的地方。让我也想起去年冬天时那段时间受到一些挫折,一个人溜出学校到小寨那家高中常去的千里酥和鲍师傅…
《海街日记》中每个人物我都有印象最深的地方。大姐小幸更多的像是一个妈妈的角色,因为家庭的变故心里面有很多心结,不过好在这个角色设定就像是温柔美好本身,还照顾其他的姐妹一起生活。第一个场景是,与生母发生争执后,也明白了母亲的不易,在母亲走后特意拿出了外婆酿的十年的梅子酒,并将它全部装给了生母和她一起扫墓,这一刻是她与母亲的和解。第二个场景是,彻底的接纳浅野铃,第一次正式发出邀请是邀请她与姐妹们住在一起,第二次邀请是请求她帮自己做饭,她俩在山坡上相拥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解。

二姐小乃在一次晚上和大姐争吵后洗澡发现虫子请求大姐帮助,让我感受到了亲情别于其他感情的一种真情流露,还有失恋后的“酒后吐真言”,是一种与自己感情的和解,影片中她的感情线是站的最多的,不过好在她是一个果断且洒脱有爱的女人,这样的女人最可爱。花火大会她站在楼顶与同事看烟花时,那个和她一起工作的男生默默站在了她的身后,不言而喻的是一种爱与守候。小乃对小玲说,要喜欢一个人,才让生活变的有意思起来。我心想,有爱的人才是幸福且完整的吧。
三姐小佳一开始在小玲没来之前还是最小的一个妹妹的角色,从出场的没睡醒到吃饭用筷子扒饭等,还没有体现她真正的成长,在浅野铃来了之后她仿佛才一点一点试着去学着照顾别人。印象很深她和小玲两个人在吃饭时,小玲讲起爸爸也经常带她去玩,小佳让小玲以后多讲讲爸爸,虽然她们同父,但是我能感受到小佳童年幸福生活的缺失,她说从小玲带来的照片才能回忆起一点样子。小玲说爸爸喜欢钓鱼,这时小佳露出来幸福的笑容好像终于有一个和爸爸一样的地方了。小玲在长大,小佳心里那个幼年的她也在长大。

小玲是一个很棒的女孩子,也很能干,我也非常喜欢,她虽然年龄小但是面对这一切她不忸怩不做作,有一种清风拂山岗的感觉,很快的能融入大家庭,和姐姐们一起生活,原来一个从来不缺爱的人可以这么的温暖与美好。我相信她在男孩自行车后座上穿越樱花隧道的笑,是真诚的甜蜜的笑,和姐姐们一起放烟花的笑,是无比幸福的笑。
影片尽是生活的细枝末节与浅尝辄止的情感渲染。那比起有意义的死,不如去发现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 长泽雅美 / 夏帆 / 广濑铃 / 大竹忍 / 堤真一 / 加濑亮 / 风吹淳 / 中川雅也 / 前田旺志郎 / 铃木亮平 / 坂口健太郎 / 树木希林 / 

导演:是枝裕和 /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