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过程中,臆想、犹疑、勇气、探险、糊涂、聚焦、渴求、若有若无、坚定、孤注一掷、奋不顾身、圆念组成了我完整的观影体验。
在短短的1个小时57分钟里,他将我脑海中幻想的人生真真实实地在银幕中上演了一遍,把脑海里缥缈的东西重新浮现在我眼前。
我越发确定了自身思想里带有的特点。在佛学、哲学、科幻、文学以及现实世界和自身性格六重因素的冲击下,我对探索世界和提升自己有着强烈的冲动,老唐说,有好奇心是好事。为理想而献身的我,愿意为了脑海里的问题去寻找宇宙的答案,即使旅途艰难,万劫不复,一旦迈出去了,除非面对死亡时极其恐惧,否则很难再有回头的余地。倔也是一种坚毅的精神。
从微不足道的生活点滴,到探索宇宙的浩瀚星河,再到回归个体的人文关怀。也许回顾人一生的历程,多多少少会沾上点哲学的影子。不管过程中有多宏大,还是多渺小,兜兜转转,无非都是寻找自己。来这世间走一遭,最后也带不走什么。开头结尾都一样,变化出在过程身上。认真地享受过程中的寻觅、认真地享受当下的每一刻。无力、痛苦、沮丧、担忧、愤怒、恐惧、激动、庆幸、自豪、喜悦、甜蜜、依赖、茫然、平静,认真体验中的每一环都是一场关于自身情绪的别开生面的体验。
这部片子最让我感动的点有三个。
“雪花是宇宙的余晖。”老唐作为一位严格的理想主义者,为了心中探索宇宙的梦,物欲的诱导,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干扰,甚至是女儿的自杀,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埋下的隐患,他都无动于衷。最终奋不顾身,抛下一切走向自己内心答案的他,将千千万万个理想主义者心中最完美的样子具体的呈现了出来。
孙一通写诗的角度和看事情的方式与我脑海中的线索不谋而合。怪异少年说着口川话,顶着口铁锅,他奇怪的造型和独特的精神世界,让我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少年的诗有一种吸引我前去探索的魔力,不断地想去寻找诗里的意象象征着什么,徜徉在他的脑海中,好奇什么意念在指引着他。我对于孙一通的看法,更多的是求同存异,因为想法奇特孤独,所以罕见,所以惺惺相惜。
老唐不断接近内心那个最完整的自己,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寻找到了独属于自己的25号底片,得到自己心中的那个答案的他,重回现实生活,将生命的意义贯彻到底。最后对女儿的诗,是故事的人文升华。别有幽念暗愫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是对女儿自杀自己无力挽救的低声痛哭,也是对自己前半生苦苦追寻的那个答案现如今烟消云散的无怨消逝。
我已经不把电影当电影看了,这部电影是一个集佛学、哲学、文学、科幻于一体的缩影,我永远艳羡理想和现实碰撞时生出的灿烂火花和勇敢奔赴心中答案的那份宝贵的孤注一掷。成长就是一场修炼。最后那一刻的老唐,将身上背负的所有责任和担子都寄于石头上,目的是直面自己赤裸裸的内心,抛出所有的困惑,最终将石头遗留到大山深处,然后释怀,走出山洞,走出茫然与困扰,回归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