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怕一切关于“执着”的故事。
近来看东西总是很难笑,因为心绪纷杂易共情,总是要在精心设计的包袱里看到其中潜藏的,抑或是自己心里的一点悲凉。文艺作品为了迅速塑造人物形象总要将某一特质放大,唐志军也是如此,痴迷,执着,将探索地外文明看成自己生命中全部的也是唯一的追求。他固执地将眼前见到的一切都与毕生追逐的事物联系起来,牵强到可笑。而我总是很难笑的,为着自己骨子里与人说不与人说的一点痴,我总是不希望笑旁人,也不希望被笑的。
不敢说看懂,也大概不是完全没看懂。不能说不喜欢,但大概也没到全然的喜欢。如果是我来写,我大概会在唐志军与小队中其他人分离选择上山时戛然而止,但那样故事上显然并不完整,有种虎头蛇尾之感。电影不是我来写,所以它继续演下去了,但不知道是我理解不到位还是什么原因,我确实觉得在结局的地方结束与在上山的地方结束对内核表达而言差异并不大。演下去的故事是形式上的意想不到而不是表达上的意想不到或者升华,叙事很满,没有留白,心里略觉遗憾少点惊喜,但也想不到怎么才能处理得更好,所以看完反而有些怅然若失的茫然。
总体而言还是很推荐的,纪录片式手持镜头的质感,科学与志异的交错冲突,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用整整两小时叙述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也依然让人坐得住椅子看得进去,导演功力可见一斑(看到摄影指导是比利时的功力应该也可见一斑,没有崇洋媚外的意思)。演员也好,第一次见杨皓宇老师演这么不一样的角色,以往那点带着小聪明的反派气质变成了对理想的痴迷与执念,没有一处细节扛不下来。个人还很喜欢孙一通这个角色,演得又好又不假,而且,诗写得真的很好。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语言,但文字才是我们人类永恒的情愫与慰藉。
看完最大的感受是有被激励到。是一个如果我努力一辈子应该有可能写出来的故事(当然希望我的朋友们立马就能写出来)。并且没有任何关联地有了一丝把自己的一篇文字改成舞台剧本的灵感,可以着手实施了,为今年二战乌镇作准备(不)。
苏运莹写的片尾曲很好听。
晚安啦。
二刷——
今天的观众比上一次的开心不少呢。
很工整很大众的作品,甚至局部的喜剧结构都很工整,比如开篇的几次升番和经典的相声或是漫才式人物构成。依然觉得结尾可以拍得更好但依然不知道怎么更好。没有反转是主创内心的温柔,不知道自己是该挑剔还是该感念这点温柔。
但是不妨碍还是觉得很好看。还是占了我为数不多观影经历里独一份儿的喜欢。感谢孔导王导的故事,感谢演员们尤其是杨皓宇老师殿堂级的表演,感谢苏苏太好听太好听的片尾曲,感谢今天晚上,感谢这个世界。
二刷的电影票放在手机壳里面了,希望能像朋友圈背景教主伊卡洛斯专场那张大合照一样给自己一些力量。
既然想不明白,那就往前走吧。只要不错过沿途的风景,路的尽头也依然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