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影的厂标,实际都是北影厂的人。做为一部悬疑片,国庆十点钟 最大的问题是所有的悬疑都解释了。包括反派。唯一的悬疑是这个背景在哪,现在看起来就是北京。
但在1956年的背景下,一切都很好解释。当时的电影观众已经上海时期给知识分子和市民,而是劳动人民。建国刚七年,劳动人民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让他们看 小城之春 那样的电影不是扯。。
所以 国庆十点钟 就怎么简单怎么来,符号化而夸张的表演,让人一眼就知道谁好谁坏。就是戏园子里的白脸大奸臣和红脸的忠臣,省的去想。情节上所谓的悬疑都极其简单,稍微复杂一点马上通过台词解释,就怕观众看不懂。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美术部门。棚内拍摄是当时的主流,但一些大场面也是棚内画一个背景,前景添几棵树。比出将入相好那么一点就行,如 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般用纪录片镜头混剪,观众怕是看不懂。
这样接地气的做法好比当下的老铁666,都懂,才能传递思想。
这样的思维模式一直影响到了今天,并不是主旋律电影不好看,而是这些电影早期都是给文盲看的,让现在至少读过初中的观众去接受这种美学,实在太困难。
多说一句,原来打小报告的文化是电影里教的。电影里告密的都是英雄。。。。。


国庆十点钟(1956)

又名:At Ten O'clock on the National Day

上映日期:1956-12(中国大陆)片长:94分钟

主演:印质明 / 赵联 / 浦克 / 贺小书 / 

导演:吴天 / 编剧: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