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猿意馬》(“Losing Ground”)是獨立導演凱瑟琳.柯林斯(Kathleen Collins Prettyman)的首部也是唯一一部長片,拍攝於1982年,當時并未公映,六年后導演去世。網絡上關於導演和這部影片的信息鳳毛麟角,如果不是導演的女兒意外發現,並聯係Milestone公司將影片公開放映,我們將錯過這部罕見前衛的重要作品。導演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具有法國文學專業碩士學位,算是當時少有的黑人女性知識分子。《心》是第二部由美國黑人女性導演拍攝的劇情長片(第一部是Jessie Maple于1981年拍攝的“Will”),在2019年2月份IndieWire發佈的“影史百大女性導演電影”榜單中名列27。

《心》的超前之處在於打破了種族及性別身份的刻板印象。主流電影中,黑人幾乎不會成為主角,通常以傭人、管家等底層形象出現,亦或是插科打諢的小丑。而《心》中的女主角Sara是黑人中產知識女性,獨立、理性、甚至有點冷酷,影片側重刻畫她探索自我的心靈之旅。就像電影人Tambay Obenson所說的:“影片對黑人女性如此複雜的內心活動描寫,在當代美國電影中都很稀有。”另外,有趣的是,影片中的男性Victor不再是理性的代言人,而是以感性的藝術家形象出現,成為了Sara的研究對象之一。兩人的身份和性格特點凸顯了差異性,并形成對比。哲學教授Sara開設的課程包括“批評方法”和“邏輯實證主義”,表明了她的價值選擇傾向於理智、邏輯和有序;她的丈夫Victor是個抽象派畫家,隨性、熱情,通過顏色和形狀進行純粹的自我表達,追求身體和精神自由。兩人迥異的內心狀態構成了影片主要的敘事衝突。導演很擅長使用音樂和動作呈現兩人的差異——前半段Sara所在的場景幾乎聽不到音樂,她甚至認為爬上梯子與Victor慶祝這樣的舉動是“瘋狂”的;而Victor在紐約郊區采風時,總是伴隨著歡樂輕快的波多黎各音樂,他甚至會直接與當地女孩翩翩起舞。影片劇作的高明之處在於將兩人設置成夫妻,被彼此的不同所吸引,矛盾觸發了Sara的掙扎和轉變。很難說不是因為對Victor個性的好奇,促使Sara撰寫有關“狂喜”(ecstasy)的論文。“ecstasy”是一種精神狀態,通常由強烈的宗教信仰、性快感或藥物引起,人在該狀態下會被情緒控制,從而失去自制力和意識。Sara所做的研究本身與現實生活(婚姻危機)形成互文,她試圖通過理性思考找到答案以理解Victor的行為模式(與其他女性曖昧),但發現自己還是無法把控內心的嫉妒和焦慮,最終走向情緒失控的結局。

影片經過漫長的鋪墊后,在最後三十分鐘製造了“戲中戲”的高光時刻。因為無法忍受Victor和他的波多黎各模特,Sara回到紐約參與拍攝學生的電影短片。短片的故事恰恰呼應了Sara的現實處境,兩女一男陷入感情糾葛的三角戀。影片使用交叉剪輯,將Sara在戲中戀愛的段落和Victor在家中與模特親密的段落進行並置,來呈現Sara的轉變(從極度理性到歇斯底里)——戲中的她以“本我”的姿態存在,穿著性感、妝容浮誇、激吻熱舞、充滿誘惑。當戲中的Sara開槍殺死負心漢的時候,Victor就在旁邊觀看,現實與虛構的邊界被抹除,Sara實現了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蛻變成完整的人。

(轉載自 https://www.cinezen.hk/?p=9012&fbclid=IwAR1hQ0GwmPfPgaEaOrwtQZRUP2FkaMFGB1CMPpbJ_q_8K0tOQUPhA-qnezA


迷失之地Losing Ground(1982)

上映日期:1982片长:86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凯瑟琳·柯林斯 / 编剧:Kathleen Collins

迷失之地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