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是一种舞蹈的名字,它给无数的人带来狂欢的理由;桑巴也是一个人的名字,它让人颓丧,感到疲惫。
桑巴从非洲来到法国,十年辛苦却换不来一张长期居住证;爱丽丝从光鲜的大公司跑出来休养,却总也跑不出狭窄的城市、狭隘的心境加于她的折磨。一个想进,一个想出。
世界就是如此荒谬,无力的抗争,无力的逃脱,却还是无力地生活下去,在这个表面的“无力”背后,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不知疲倦的“蛮力”,推动着每一个人流中的个体向前走着。





影片以桑巴的视角展开全局,流畅的镜头推移带我们进入到了一个移民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憧憬、希冀、躲藏和周旋的地下世界。不要穿休闲装,不要逃票,不要在六点以后乘公交和地铁,不要带民族首饰,要穿西装,要拿公文包,要带杂志。这才像一个法国人。桑巴叔叔的“教育”似乎很有道理,实则暗藏了外来户们想方设法掩藏身份的处境:既要像是本地人,又无法摆脱血统给自己留下的印记。约拿也是如此。成千上万个移民都是如此,尤其是非法的。





突如其来的爱意冲散了桑巴困苦的生活。爱丽丝从不在乎身份与地位,于她而言,长期以来的工作压力才是敌人。抑郁许久不得放纵,也许爱丽丝的生活所缺少的正是“桑巴”。误会,争吵,恋人间的分分合合,编剧并没有在故事的突破性上给予过多的探索,轻松的笔调也许是意在强调对于矛盾和冲突的化解,不管是身份认同,还是爱情琐事。
桑巴叔叔对于衣着的看法的确“自成理论”,而桑巴的幸运球衣则彰显了桑巴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可和文化自信。桑巴作为较年轻的移民,与思想保守的叔叔形成了对比,他不吝用一个又一个假身份来作为掩护,但他也怕“忘了自己叫什么”,对冒用名字的陌生感让无数个“桑巴”逐渐丢掉自己的身份,慢慢被当地文化所侵染。这是移民的恐惧,也是被移民者的恐惧。







反观同样来自非洲的威尔森,他“坦诚地”公开自己外来者的身份,却又借用巴西人的身份来博得人们的好感。不排除出于故事的协调性而在威尔森身上加入喜剧元素,不过对于阿尔及利亚和法国的双重逃离的确以戏谑的姿态表明了外来者在精神上的脱离。







爱丽丝与桑巴迟来的吻是全片的点睛之笔。当爱丽丝有些迟疑到最终领悟桑巴的意思时,两人“正式地”进行了一次“现代的”“告别礼仪”,这个吻代表了爱丽丝对桑巴的接纳,代表了法国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接受。随后,我们看到了爱丽丝在西服下穿着桑巴的幸运服,亦即两种文化的互融共生。
影片自始至终都没有明确爱丽丝生发情感的动因——对于爱情故事来说,这并不是必要的,但当触及到地域、文化、情感、家庭等诸多因素时,主人公毫无来由的好感难免有些站不住脚。导演给了桑巴一个圆满的结局,银幕前的观众却恐怕各有所思。影片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为弱者发声,这本无不妥,但是一味地接受如同一味地排斥一样毫无道理,这既不能指向外来者的真正心理,也不能诠释当地人的全部感情,而到了最后,终究也无法解决外来者的地域归宿与身份归属问题。





同属于非法移民题材的《勒阿弗尔》,就巧妙地化解了这个问题。没有生硬的爱情桥段,阿基·考里斯马基以一贯的聚焦小人物的视角来讲故事。质朴、低调的影像展示了一个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复古、怀旧的气息将人拉进至画幅中,成为主人公命运的共同体验者。在男主角将男孩送走后,岸边依旧有搜捕的巡警,只不过在人世间的温情中,终归有着比搜查非法移民更重要的事。
桑巴的故事告一段落,当他不再注重法式外衣,走向全新的生活时,我们却很难肯定其他移民能够拥有相同的好运气。

桑巴Samba(2014)

又名:巴黎遇见爱(台)

上映日期:2014-10-15(法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奥玛·希 / 夏洛特·甘斯布 / 塔哈·拉希姆 / 伊兹雅·海格林 / 海伦·文森特 / 莉亚·科贝德 / 克洛蒂尔德·莫莱特 / 伊萨卡·萨瓦多戈 / 于格尔·弗 / 

导演:奥利维埃·纳卡什 / 埃里克·托莱达诺 / 编剧:奥利维·那卡什 Olivier Nakache/艾力克·托兰达 Eric Toledano/戴菲琳.考林 Delphine Cou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