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虹 写于电影《大学》上映前

我检索了一下我的电子邮箱,最早发出的一份关于这个电影的策划是2018年的3月16日。

那天我匆匆在文档里打下了《大学》这两个字,本以为可能只是暂时叫这个名字,却没想到今天,《大学》(The Great Learning)正式上映了。

对于“大学”这个题材,我自己非常喜欢。

因为我对它充满了怀念,充满了感恩,也充满了好奇。

可以说从毕业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怀念大学了。

因为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为了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为了证明自己离开象牙塔的保护也能有“闯荡”社会的能力,我放弃了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影视专业,从事了一份市场营销的工作。

然而很快我就发现,我好像并不能从日益增长的销售数据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快乐,可能是每天都能通过拍片接触新鲜的人和事物,可能是跟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熬夜剪片,可能是在黑暗的环境里看到自己的作品从银幕光里亮起的那一刻。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的导师雷建军老师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去做一件事,那就是定期在周末举行的“清影放映”:让中国优秀的独立纪录片,通过放映和交流与纪录片的爱好者们见面。

借着“清影放映”,我第一次领略了纪实影像的魅力,也理解了纪录片为何需要院线:当你沉浸在一个黑暗而封闭的环境里,唯有前方有光的时候,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感受时间的流淌,体会另一个人的人生。也正是从那时候起,我认定了纪实影像的意义。

于是毕业后的第二年,我辞去了我的第一份工作,进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正式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这并不是一个非常“大众”的职业,但所幸我遇到了许多与我有同样理想的人。

因此我从怀念大学变为了感恩大学,感恩我的大学时代让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

进而我又开始好奇,是不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大学都会有着伴随一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带着这些困惑于心的疑问,我回到母校,通过三年的拍摄来寻找答案。

如果说一定要在三年后的今天给一个结论的话,我会认为答案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身处于大学中的人塑造了一所大学的精神气质。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让我感慨万千,那就是年逾八十的钱易先生去给101岁的许保玖先生拜年,在离开的时候,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了许先生家里的一幅画,上面的落款是“学生钱易赠”。从这几个字上,我仿佛看到了白发苍苍的钱易老师年轻时候的样子,曾经也是学生的她从老师和前辈的手里接过教书育人的使命,又用一辈子的时间站在三尺讲台前守护着这个使命,将环保的知识和理念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

钱易院士给101岁的许保玖先生拜年

许先生家里的挂画

所以,如果当每一代人的眼睛里,都闪烁着耀眼的理想之光时,这种光芒必定会照亮后来人的路。

我们的电影里记录的就是这些眼里有光的人。

钱易先生眼里的光是教书育人的使命,是人与自然的大义;

蔡峥老师眼里的光是广袤宇宙的星辰大海,是一心归国的赤子之心;

宋云天眼里的光是不顾一切奔赴祖国需要的地方;

严韫洲眼里的光是因学习而快乐的简单和纯粹……

看到他们眼神里的光,似乎让我也获得了更多面对生活的勇气,希望这种勇气也能通过光影传递给银幕前的你。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眼里有光的人;

愿生于大学的理想,永远长青。


图文分割线:以下是三年里一些值得纪念的瞬间

2018年开机,新生宿舍里格外干净,我们的小剧组成立啦

2018年军训,20公里雨夜拉练,要打伞的是机器,不是人

凌晨4点,雨夜拉练归来,淋成落汤鸡的我们

最难的就是春节的拍摄了,这是2019年春节的河南组

这是2019年春节留守清华园的北京组

这是2020年春节,疫情开始蔓延,戴上口罩,内心依然慌张

我们经常要跟随蔡老师飞跃千里,但镜头背后的我们实际上困顿不已

非常喜欢这个卡耐基天文台的小图书馆,爱因斯坦也曾在这里留影

剪辑室的小黑屋,在墙上投出美丽的清华园

这是一张有纪念意义的合影,标志着《大学》第一稿4小时版的诞生

感恩三年,愿每个人眼里都有光


大学(2021)

又名:The Great Learning

上映日期:2021-07-09(中国大陆)片长:110分钟

主演:钱易 蔡峥 宋云天 严韫洲 

导演:孙虹,王静,柯永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