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迷航》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开启了太空题材的一种故事模式。后来拍摄的各类科幻电影,效仿者可谓不计其数。单从艺术性上讲,《惊爆银河系》在同类题材中算不上优秀,且知名度不高。
这是一部旨在滑稽模仿《星际迷航》系列的低成本科幻喜剧片,但与那些为幽默而幽默、反而容易把故事搞砸的影片相比,《惊爆银河系》的成功之处在于把故事讲述得比较扎实。
最令人惊喜的是,全片叙事框架竟然体现了后现代理论中的关键议题,进而可以看成是一则后现代寓言。
演员与角色傻傻分不清
科幻电视剧集《银河访客》曾经风靡一时,尽管已停播18年,但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依旧会聚在一起,参加各种粉丝见面会。这里,《银河访客》与电影本身的片名完全相同,都叫《Galaxy Quest》。我们将会看到,这个安排不只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而是富有深意的。
在一次活动上,有几位举止怪诞的粉丝找到剧中的船长饰演者贾森,他们自称是来自卡拉图星云的塞米安人,表示自己的星球正遭受外敌入侵,希望贾森能够出手相助。
这里的关键设定是:当塞米安人看到《银河访客》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部虚构的电视剧,以为它是来自地球的历史纪录片。船员们因此成为了塞米安人心中的英雄,其事迹被广为传颂。当他们面临外敌入侵时,便期望贾森能够帮助他们度过危难。
塞米安人甚至依照剧中的情节设定,原样制造出了船员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将这个原本虚构的事物变成了真正的宇宙飞船。飞船的所有细节,包括内部构造、动力装置等等,全都符合《银河访客》里关于飞船的情节交代。
后来的故事自然成了贾森带领船员们假戏真做,帮助塞米安人击溃外敌,并成功返回地球。
整个故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十分巧妙地表现了法国后现代哲学家鲍德里亚著名的拟象理论及其核心概念:超真实和“内爆”。
比真实更真实
让·鲍德里亚通常被称为“后现代的大祭司”,其思想对当今世界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拟象理论解释了今日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体现出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敏锐思考。
“拟像不再是对某个领域、某种指涉对象或某种实体的模拟,它无需原物或实体,而是通过模型来生产真实,一种超真实。”鲍德里亚认为,拟像创造了极度真实但客观世界并不存在的虚拟物象与虚拟场景。
对于塞米安人来说,《银河访客》里的世界无疑承担着拟像的功能,并具有超真实的特征。
所谓超真实,就是比现实更现实,比美更美,比真更真的模拟。而这些模拟出来的东西反而成了人们对真实本身的判定准则。随着超真实的降临,拟像开始构建现实本身。
迪士尼乐园便是典型的超真实案例。这里比外面的街道更干净,比现实世界的人更友好,它浓缩了美国人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出来。它看似一个童话世界,其实比真实的美国社会更加真实,更加令人信赖。
正如鲍德里亚所言:“这不再是一个对现实的虚假加以再现的问题,而是掩盖现实已经不真并因此挽救现实原则的问题。”
《银河访客》里的人物和情节,以及他们驾驶的保护者号飞船,犹如塞米安人眼中的迪士尼乐园,变成了一种在鲍德里亚称为“幻境式的(自我)相似”中被精心雕琢过的真实。
船员们的英勇事迹比塞米安人的现实境况更加完美,也更加值得仿效。模拟《银河访客》成了挽救其现实原则的途径,他们努力让自己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像剧中的情节。
原型,消失在仿造中
超真实同时意味着,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这个概念是鲍德里亚从传播学家麦克卢汉那里借来的,但完全颠覆了它的原始内涵。
在《后现代理论》一书中,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对“内爆”给出了较为准确的概括:“在后现代世界中,形象或拟像与真实之间的界限已经内爆,与此相伴随,人们从前对‘真实’的那种体验以及真实的基础也均告消失。”
比如观众经常会把电视剧里的医生当成真正的医生,某个饰演坏蛋的演员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遭到路人唾弃,影视剧中的虚构历史则会被铁杆影迷当成真实历史来严肃对待。
不仅如此,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完全以影像为中介,由此形成了鲍德里亚的老师、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所说的景观社会。
而塞米安人体验到的无疑是最为彻底的、百分之百的“内爆”,所以才会将现实生活中的演员当成了真正的船员。对保护者号飞船的仿造则完美体现了拟像的超真实性,在鲍德里亚著名的“拟像三阶段”中,恰好处于第二个层级,也就是工业生产的模式。
在影片的基本设定中,塞米安人被认为拥有高度的技术文明。这艘由人类虚构出来的飞船,竟成了塞米安人进行仿造的原型,他们运用地球所没有的高科技,原样生产出了真正的飞船。
正如鲍德里亚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写到的那样:“这正是劳动,正是机器,正是与戏剧幻觉原则根本对立的整个工业生产系统。”只要塞米安人愿意,他们可以生产出无数艘这样的飞船来,到那时,《银河访客》里的原型飞船就不再重要了。
学者严翅君在评价这一过程时指出:“‘原本’被排斥在体系之外,生产出来的都是一些没有差别的‘摹本’。而且‘原本’一旦进入生产体系中,就立刻被‘摹本’化。”
“内爆”无处不在
和塞米安人的经历一样,《银河访客》的演员们最终也体验到了拟像与真实之间的“内爆”。在鲍德里亚的概念体系里,“内爆”的种类和范围很广泛,而剧中角色所经历的,则是如凯尔纳和贝斯特所说的“媒体的符号制造术与真实本身之间的内爆”。
当他们乘坐飞船返回地球,误打误撞进入到影迷纪念活动现场,从舱门里走出来的那一刻,突然受到了影迷们的热情欢呼。这一刻,他们是恍惚的,已经分不清现实与想象。真与假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内爆”发生了。
影迷将他们当成演员,而他们却真的变成了船员。但在舞台上,他们又仿佛再次回到了剧中的角色,他们刚刚完成的真实壮举再次变成了拟像中的超真实。
片中为贾森提供了重要帮助的资深影迷和技术宅男同样经历着“内爆”。他们心中的《银河访客》,可以用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的话来形容:“真品和赝品之间的区分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每一个当代的事件都是现实和想象的混合物。”
《银河访客》和《惊爆银河系》共用一个名字,则体现出创作者有意将这种“内爆”延伸开来。片中所有角色都在拟像世界里打转,而他们的遭遇又通过屏幕传达给了真正的观众,也就是我们。
在高度发达的媒介环境下,身处景观社会的我们,正如片中的影迷那样,也经历着无处不在的“内爆”。
本文参考资料:
【法】让·鲍德里亚:《象征交换与死亡》,车槿山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美】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张志斌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年版
【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谢立中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严翅君、韩丹、刘钊:《后现代理论家关键词》,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惊爆银河系Galaxy Quest(1999)

又名:银河追缉令 / 星际远征 / 银河探索 / 银河访客 / 外星人的邀请

上映日期:1999-12-23片长:102分钟

主演:Sam Rockwell/Tim Allen/Sigourney Weaver/Alan Rickman/Tony Shalhoub

导演:迪恩·帕里索特 Dean Parisot编剧:David Howard/Robert Gor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