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20

无忌 • 1917:影评习作


《1917》主要讲述了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激烈之际,两个年仅16岁的英国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赶往死亡前线,向那里的将军传达一个“立刻停止进攻”讯息,最终,其中一名士兵牺牲,另一名士兵在开战之际成功传达讯息,阻止了更多伤亡发生的故事。

本片由执导过《美国丽人》的萨姆门德斯编导,摄影则是由拍摄过《肖申克的救赎》、《美丽心灵》、《银翼杀手2049》的摄影师罗杰狄金斯掌镜,这部影片在去年的北美颁奖季风光无限,斩获三项奥斯卡大奖。

影片之所以成为颁奖季大热门,主要源于导演、摄影及其主创团队在影片叙事节奏、镜头调度、场景设计上的匠心独运,在影片的表现形式上实现了惊人的突破。

在叙事节奏上,影片在并不复杂的剧情下设计出了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并在叙事节奏上做到了张弛有度,戏剧张力贯穿全片。如片中二人进入德国战壕地道中的那一场戏,幽闭空间所营造的不安-两人密集的对话台词与老鼠、狗肉罐头出现所营造的滑稽、放松-老鼠引爆地雷线时刻的惊吓-地道塌陷两人逃命时的紧张加剧,观众情绪始终跟随二人境遇变化而起伏,并在成功逃出的一瞬间得以宣泄和释放。优秀的剧本打磨也使得在近两个小时的“一镜到底”中,叙事视角的单一反而成为了营造氛围和传递情绪的有利条件,加深影片的沉浸感。

在镜头调度上,影片的伪一镜到底形式成为全片最大亮点。源于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在现代电影产业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影片看似一刀未剪的镜头调度,为影片带来了类似游戏媒介般的临场感。在两段连续的时空中,通过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变换,观众与始终位于镜头前的主角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观众自觉地代入影片叙事中,高度关注主角的命运发展。并且通过移动摄影实现景别景深的变换,通过调度实现了导演的主观表达,并融入客观再现的视听语言之中,将战争场景史诗化,并配合相应的叙事节奏调动观众情绪,显得真实可信,身临其境。

在场景设计上,独特的战争美学也使得镜头里的战场极具史诗般的波澜壮丽。泥泞的战场-柔美的草地、幽闭的地道-开阔的溪谷、末世般的烈焰废墟-往世般的落英河流、遍地的尸体-新生儿的啼哭、战火蜂鸣-歌声悠扬等一系列情境的对比,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死亡的悲凉。其中城市废墟这一场景,不断升空的照明弹照耀下的废墟光阴在不停的流动变化,夜空深邃的蓝黑与烈焰燃烧的橙红交织在一起,现实仿佛显得不现实起来,德国表现主义在这里得以传承,末世地狱般的景象也给跟随主角逃亡其中的观众以震撼心灵的视觉冲击与情绪体验,浓郁的隐喻与象征意味直达人心。

当然,伪一镜到底的表现形式也束缚了影片主题深度的挖掘、人物丰满的塑造等。对于反战这一主题的模糊的、非自发性的呈现,使得影片的立意深度十分欠缺;此外,长镜头导致的叙事结构单一、视野局限的问题充分暴露在人物刻画上,两位主角或许都略有特点,但其中人物个性的成长历程十分粗糙,也难以让观众实现更深层次的共情与思考。

综上所述,《1917》以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惊艳的长镜头运用、象征意义浓厚且独具美学风格的场景设计构成了影片的主要美学特征,在探讨观众与银幕的关系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沉浸式战争史诗体验可以说是本片的最好注脚。


1917(2019)

又名:1917:逆战救兵(港) / 一九一七

上映日期:2020(中国大陆) / 2019-12-25(美国) / 2020-01-10(英国)片长:119分钟

主演:乔治·麦凯 / 迪恩·查尔斯·查普曼 / 科林·费尔斯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 马克·斯特朗 / 理查德·麦登 / 安德鲁·斯科特 / 丹尼尔·梅斯 / 阿德里安·斯卡伯勒 / 约翰·霍林沃思 / 克里斯·瓦利 / 杰米·帕克 / 罗伯特‧马瑟 / 贾斯汀·爱德华兹 / 理查德·麦凯布 / 理查德·德姆西 / 安森·布恩 / 雅各布·詹姆斯·贝西克 / 特蕾莎·马奥尼 / 皮普·卡特 / 保罗·廷托 / 安迪·阿波罗 / 约瑟夫·戴维斯 / 比利·波斯特莱斯韦特 / 加布里埃尔·阿库乌迪克 / 斯派克·莱顿 / 亚当·赫吉尔 / 纳巴汉·里兹万 / 克莱尔·迪比尔克 / 乔纳·罗素 / 迈克尔·吉普森 / 格伦·霍威尔 / 

导演:萨姆·门德斯 / 编剧: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克里斯蒂·威尔逊-凯恩斯 Krysty Wilson-Cairns

1917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