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黛伦是个离经叛道的女人,她特立独行,不忌被世人视为异端邪教。她不断攻击好莱坞在美国电影艺术、政治、经济方面的垄断地位。她夸大道:“我拿好莱坞花在唇膏上的钱制作电影”,并指责好莱坞是阻碍电影成为一种创造性艺术的罪魁祸首。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似乎一直在逃离——逃离苏联的反犹屠杀,逃离犹太味道过重的姓名(本名Eleanora Derenkowsky),逃离好莱坞的垄断与压制,逃离一段段婚姻与爱情,最终逃离到伏都教的迷恋中,在海地的舞蹈里得到了最后的心灵栖息之所。

与使她名声大噪的《午后的迷惘》相比,我倒更喜欢本片《时间变形中的仪式感》——我在这部短片里看到了导演自己某种程度上的投影。
第一幕,Rita『1』走进一个开有两扇门的房间帮优雅主妇Maya缠绕毛线团。
导演先是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机位——从外向内拍摄maya在房间里踱着步。我们自然只能从左右两扇敞开的门中看到她的身影,Maya在做什么呢?
随着Rita走进房间,镜头也随之切入屋内——在做着同一件事的maya和rita两人似乎永远身处不同的时间与空间。
Maya舞蹈似的挥动着架起线圈的双手;Rita只是低头滋滋攥着毛线团,面如止水,机械地工作着。
Maya享受似沐浴阳光海风,甩动秀发,让其随纱巾一起迎风招展;Rita却只是面如止水,机械地工作着。
Maya的时间凝固住,似乎她愿永远停留在那个时刻;Rita不住回头看向身后年长的Anais『2』,但手上还是机械地工作着。
手上最后一圈毛线脱落后,Maya仍豪无察觉,仍自顾自仰着头闭着眼睛陶醉着;此时,Rita的脸上终于露出些许困惑的表情——再顺着她的目光看向Maya坐过的椅子,此时那竟空无一人?!Maya凭空消失了?!
层层渲染之下,Rita的形象初步浮现,她不愿被这些家庭琐事束缚着。再来看Maya的凭空消失变得如此理所当然,既然已经功成身退,导演又何必去交待她的去处?
驻足于不远处的Anais一直模糊的面庞终于清晰起来,傲慢冷淡地示意Rita前来,就此引向第二幕——
一身修女装扮的rita现身于一个热闹的聚会,在人群中穿梭。宾堂满堂言笑晏晏,大家的相聚那么美好。可渐渐的,屋内愈发纷纷拥拥、摩肩接踵,Rita也不再挂着礼仪性微笑,只剩一脸倦意。
导演巧用定格,作为一个与会的记录者般抓住几个精彩瞬间并将其放大。导演不连续的拍摄没有使画面的流畅性受到一丝一毫的损失,反而在陈腔滥调的聚会场景里翻出些许新意来。
房间的愈发拥挤暗喻人际关系给Rita的压迫感觉越来越强,而Rita不愿被这觥筹交错间的应酬束缚。
那个附在Rita耳边轻声细语的男子似乎换了张面孔,就此引向第三幕——
Rita不愿接受男子的求爱,也无法逃离男子的追逐,终在慌不择路下逃向大海、覆灭在大海。
托举、跳跃、腾空与漂浮,用仰视拍出仪式的神圣感;落地、挪移、匍匐与应和,用俯视拍出信徒的虔诚心;中景远景客观真实地刻画海地舞蹈力与美得糅合,导演变化着不同的视角,终将一个个优雅的舞者定格成圣洁的雕塑。
用快慢对比拍摄女子的逃离和男子的追逐,在慢镜头和定格的渲染下,男子追逐的自信力、志在必得之心,乃至其追逐之逼迫感更甚,更衬出Rita逃离的张皇失措和无处可逃。
当Rita不得不逃向大海——负片实是点睛之笔——沉入海中无尽的坠落,扑面的窒息感,终将Rita定格成永恒的新娘。

倘若没有前两幕剧铺垫,我们或许可以认为玛雅黛伦讲述了一个现代版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Rita扮演了宁死也不愿向他者妥协的月桂女神。
随着这三幕剧的逐层深入,玛雅黛伦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探讨自我与他者的冲突,更像是在讨论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者的人的生存问题。他者形象的存在,更像是烘托Rita的沉沦与被抛于世——毕竟无论是生于哪段时代、经历着怎样的历史,还是背负何种身世、与哪类人群共处,她无法选择的她所操劳的世界。
但人本身就是可能性,人面向他的可能性筹划自己,“先行于自身”。在这里我援引一种名为“畏”的情绪——海德格尔称之为背离沉沦的起因,到达本真的可能性——来解释Rita的心理变化。Rita 跳出原有认知结构,意识到群体的价值观并不是自己的价值观,却又陷入“畏”,陷入两难困境,不知道是回归那个熟悉的群体所建立的完整的让我们不再忧虑迷茫的价值体系中,还是直面虚无,直面生活意义的缺失?Rita的死向我们揭示,只有死亡是一个很确定的可能性,唯一一个我们必须要自己去面对的确定的无限。而人要想本真的存在,就必须要本真的面对死亡。
似乎当初对玛雅黛伦的理解是错误的,她不曾逃离,没有让自己消散在周围来照面的事物中,让自己混迹于常人中,以逃避死亡,逃避最本己的自身。她清醒地认识到人的这种被抛性,勇敢地直面这种被抛性,承负被抛性而筹划着生存,本真地作为实际性而生存。她愿意向死而生,愿有良知(对被抛性的本真的理解和面对),承担罪责(有限性)。
“玛雅扮演了影界的普罗米修斯的角色,从好莱坞的众神手中盗来了火把,照亮了那些不被众神认同的人们(学者比尔·尼可斯语)”。她的确是在工业文明和商业化电影制作模式下第一个盗取火种者,她照亮了自己短暂的人生,也照亮了所有那些追求电影艺术而不被“众神”认同的人们。她以梦魇、偏执、超现实的乖戾反复与神秘诡异在电影里打开一面属于艺术电影新的格局,拥有了在电影史上无可泯灭的地位,她的实验与先锋性现在还会使后辈难以望其项背。

『1』本片为默剧,没有交代角色,故用演员本名指代角色。又因导演参于拍摄,所以用译名玛雅黛伦指代导演,用Maya指剧中人物
『2』 阿娜伊斯·宁(Anais Nin,1903年2月21日~1977年1月14日),出生在法国,兼具西班牙、巴西、丹麦血统的美国传奇女作家。一个具有争议性和传奇色彩的女人。

时间变形中的仪式Ritual in Transfigured Time(1946)

上映日期:1946-10-22(美国)片长:15分钟

主演:Rita Christiani / 梅雅·黛伦 / 阿娜伊斯·宁 / 

导演:梅雅·黛伦 / 

时间变形中的仪式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