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饥荒,以及殖民地——一场平铺直叙的隐喻

先简单说一下一个其他人也提到过的结论,哈斯塔就是毒品贸易的邪神化,而男主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印度在英殖时期参与鸦片贸易的历史寓言。这在本片中有非常明显的暗示:1、主线都是在英殖时期的印度发生,2、多次提到了鸦片贸易许可,3、全片在印度独立中结束。

但是我翻了一圈,大多分析和印度人眼中的历史总有些许偏差,所以我在这里提供一个可能更接近真实的印度视角。

我曾经有过一些关系不错的印度同学,并且恰巧聊过这方面的问题。据他们描述,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在英国以印度为种植基地进行的对中国的鸦片贸易中赚取了不少钱财,且由于英国并无意图向自己的殖民地恶意倾销鸦片,印度本身没有因为种植鸦片而导致大规模的成瘾。但这并不能让印度就能在这个罪恶的贸易里独善其身,属于他们的“诅咒”是:极度饥饿,或者说,口粮种植的严重不足。

在鸦片贸易的后期,人口稠密的印度连续爆发了数次饥荒,其源头都直指因鸦片贸易而导致的粮食种植危机。上层地主只顾赚取罂粟带来的暴利,不管底层农民死活,印度因此时不时尸横遍野,一直到大英帝国结束殖民统治,印度的“罂粟饥饿”才被终结。

这对于印度来说是个永久的伤疤,而他们一直是清楚地记得这一点的。

如果明白了这层历史就不难看出,影片中用来勾引哈斯塔的面粉人隐喻的是印度有限的农业产出。印度人用农业产出——罂粟——在英国人手下换取有限的金币,成为了邪神的供奉者。

顺便一提,这也让各类评论里所有对于如何让金币增产的讨论变得毫无意义,鸦片贸易的真正大邪神大嘤帝国(手动滑稽)怎么可能会让印度从中赚取更多财富呢?殖民者的规则就是绝对规则,想钻空子的人有点想多了哈。

说回电影里的角色,男主的家族在把面粉人过分地贡献给贪婪之神哈斯塔之后,他们自己也变成了饥饿的奴隶。越与邪神交易,家族的人丁越少,就是对当时饿殍遍野的印度的一份白描画像。

更加深入地分析的话,如果以这种印度普遍思路来理解,本片很多细节就更能说得通。

比如,男主备受漠视的妻子或许象征着印度的“农业社会的旧传统”。当土地被贪婪的印度地主占用时,就算“旧传统”执着地想要回归农业社会以粮食生产致富的老路,也会被贪婪的地主阶级胁迫加入到鸦片贸易中。而贪婪的男主即使完全依赖妻子“传统”的生产技术过活,却又无比蔑视她,转而沉湎于小妾“纵欲”带来的纸醉金迷。

又比如,影片的最后,男主的儿子放弃了哈斯塔的钱袋,也昭示着印度的下一代在脱离英国统治后终于放弃了以英帝国为主导的罪恶的鸦片贸易。

比起魔幻电影,本片更像是一部平铺直叙的历史大片。

———————

题外话,其实我从我的印度同学的叙述中可以感受到,作为东方人,印度人其实对当时深陷毒品漩涡里的中国人有一定程度的感同身受之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本片中的小孩子都是金钱鼠尾的原因——在没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前,中印皆为孩童般的农业社会,听从被他们视为母亲的“土地”和“传统”的教导,不会横生贪婪的枝节。而在被帝国主义浸染之后,中印都陷入了随时会被吃人的怪物吞噬的贪婪绝境之中。

但我们也可以从本片里看到,印度导演竟无意花什么篇幅指责鸦片贸易的罪魁祸首大英帝国,而把反思的重点集中在了自己的贪婪和背离传统,嗯,怎么说,这思路,或许也算是十分印度呢。


塔巴德तुम्बाड(2018)

又名:村魔(港) / 塔巴德魔神 / 女神的子宮 / 塔巴德村庄 / Tumbbad

上映日期:2018-08-29(威尼斯电影节) / 2018-10-12(印度)片长:104分钟

主演:索姆·沙 Sohum Shah/田蒂·马舍 Jyoti Malshe/安妮塔·戴特 Anita Date/朗吉·查克拉博蒂 Ronjini Chakraborty/迪普克·达姆利 Deepak Damle

导演:拉希·阿尼尔·巴夫 Rahi Anil Barve/安南·甘地 Anand Gandhi/阿德什·普拉萨德 Adesh Prasad编剧:米什·沙阿 Mitesh Shah/阿德什·普拉萨德 Adesh Prasad/拉希·阿尼尔·巴夫 Rahi Anil Barve/安南·甘地 Anand Gandhi/那拉扬·达尔普 Narayan Dharap

塔巴德相关影评

梦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