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张得来不易的碟片放进光驱时,本来已是睡眼惺忪的凌晨。但阴霾的高地景色和悠远的笛声同时充塞视听时,睡意居然如诸多小说中神乎其神的描述一样——瞬间踪影全无。
  从景色设计到演员选择,不得不说,92年这版《呼啸山庄》几乎与我看书时的想象一般无二,不枉我在碟店看到此碟时,顿感心底燃烧起堪比十万只乌鸦的收集欲……拉尔夫•费恩斯自不必说,——凯蒂拉住他哀求时,希刺克厉夫病态的苦痛生动地跃然脸上(她是凯瑟琳!她多么像凯瑟琳!)。英国病人肮脏而不失冷峻气质,一切情绪全深埋在纳粹军官阿蒙的眼睛里,虽过于贵族化,但那张脸活脱脱便是本座想象中的希刺克厉夫。而朱丽叶•比诺什……虽然温柔有余,乖戾任性不足(或者说把乖戾表现得有些简单),总的来说与39年版主角相差甚远,但在以下两段情节中她作为女主角的表现力几乎要让人喝彩。一是向丁•耐莉背诵那段关于秋叶与磐石的著名台词时,凯瑟琳情绪从欢快逐渐转为阴郁,直至最后冲入雨中,大喊“I lost him! I lost him!”二则是她将伊莎贝拉拉到希刺克厉夫面前,残忍地赞美他的“physical and moral beauty”。单纯善良,让人无力的女主角只属于日漫,或者说,只属于画眉田庄和林顿家族。乖戾,残酷,热情,强硬,大吼着“我爱!我恨!”的凯瑟琳才是呼啸山庄的精灵,石楠高地的女王,凯蒂•希刺克厉夫。
  对比演员和布景方面对原著的完美再现(我是说,除了呼啸山庄建筑上方多出的那个城垛形碉堡。无论近景远景,它只能让我想起一件东西,——不是《圣女贞德》中的投石器,而是《巨蟒与圣杯》中的法国城堡……),本片的硬伤显得越发让人遗憾。有人评道,本片在各方面影评中的不讨喜主要归咎于大段大段引用原台词。我倒认为并非如此。98年版《第十二夜》中同样保留了大段莎翁原书,但片子照样妙趣横生,好看非常,何况理解勃朗特的抒情并不比跟上莎老的诙谐更吃力。在演员,布景,和台词方面,本片均完美——而且成功——地再现了原著的风味,却惟独遗忘了一件事——细节。
  几乎每个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书中细节都消失了。希刺克厉夫端着灯进入窗户洞开的客房,呼喊凯瑟琳鬼魂的片段变成了空幻美好的“梦中相会”,顿时把原著的凌厉爽快化为一腔纯粹的儿女情长。凯瑟琳和希刺克厉夫幼年一起淘气欺负老约瑟夫的往事变成了一连串圣经课上的傻笑。林顿家的形象则更显单薄:温柔的埃德加在妻子床头摊开她喜欢的书,希望能唤回她沉浸在回忆与痴妄中的灵魂;伊莎贝拉最后一次回田庄,不敢去见已经断绝关系的哥哥,只得偷偷亲吻他的画像;希刺克厉夫从凯瑟琳棺中的金盒里拿出埃德加的金发……这些真实而颇具感染力的细节全部在导演开快车式的故事叙述中“真事隐去”,留下的只有刻板而单薄的律师林顿,哀怨而单薄的伊莎贝拉……没有敦厚的林顿,痴心的伊莎贝拉,男女主角的爱情与男主角的复仇也失去了一份生动的说服力。
  说故事固然是好,把车顺顺当当地开到终点固然了不起,但若是一路上老老实实禁闭车窗,倒还不如一路骑行,品味沙中世界,花中天堂。
  影片开场10分钟时,曾有过“以后若有机会教英国文学课一定要把这片子列为观摩材料”的念头,但影片结束时这个想法早已动摇。演员固然好看,布景固然恰当,但如果第一次接触呼啸山庄的观众只能看见一出人物单薄,感情莫名的琼瑶剧,岂不是愧对勃朗特女士力道十足的故事?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1992)

上映日期:1992-10-16片长:105分钟

主演: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珍妮·麦克蒂尔 Janet McTeer/索菲·沃德 Sophie Ward/西蒙·谢泼德 Simon Shepherd/杰瑞米·诺森 Jeremy Northam

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 Peter Kosminsky编剧:安妮·德夫林 Anne Devlin/艾米莉·勃朗特 Emily Brontë

呼啸山庄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