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周朝各地的民间歌谣。《雅》是周朝之地的正声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2.《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
一、《序曲》(管弦乐)
二、《黄河船夫曲》
三、《黄河颂》
四、《黄河之水天上来》
五、《黄水谣》
六、《河边对口曲》
七、《黄河怨》
八、《保卫黄河》
九、《怒吼吧,黄河》。

3.西藏“七地一市”:西藏地区七地,一是分别是拉萨、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和林芝,七个地区的服装风格各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

4.码头调:码头调是明清时期广泛流传在江南一带的古老曲牌,其与剪靛花调极为相似,也因主要在码头表演,而得名码头调。

15.《鸿嘎鲁》:《鸿嘎鲁》是一首短调风格的蒙古族民歌,“鸿嘎鲁”意为天鹅,这首歌常在酒席宴间演唱,歌曲《鸿雁》在创作时借鉴了这首歌的曲调。

16.短调: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其特点为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起伏小,具有明显的叙述性特征。

17.长调:多流行于牧区,具有旋律悠长,声多词少,曲调高亢,音域宽广,节奏自由等特点。

18.《敕勒歌》:《敕勒歌》是一首著名的北朝民歌,其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活,艺术概括力极强,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19.姑娘追:“姑娘追”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马上体育项目和娱乐活动,多在婚礼、节日等喜庆之时举行。

20.姊妹饭:“姊妹饭”是用野花和叶子把糯米泡成各种颜色后蒸制而成。在姊妹节里,姑娘们可以把自己做的“姊妹饭”送给心爱的人吃。

21.贞观之治:唐太宗继承唐高祖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

22.打阿嘎: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修筑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被称之为“阿嘎土”的泥土和碎石加上水混合后铺于地面或屋顶,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地面、屋顶坚实、平滑、不渗漏水。

23.《阿诗玛》:《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4.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民间合唱形式。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5.五更调:五更调,每首歌共有五叠,自一更至五更,递传咏歌,相传产生于南北朝时期。

26.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各族过火把节的时间并不一致,主要集中在农历六月中旬。在节日期间有包含歌舞在内的各种民俗活动。

27.乐府:乐府,是中国古代时的音乐行政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28.《格萨尔》:《格萨尔》是一部藏族的英雄史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9.《江格尔》:《江格尔》是蒙古族的一部英雄史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一部英雄史诗。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1.《梁祝》:《梁祝》是何古豪和陈钢于1959年共同创作,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它的旋律素材主要来源于越剧,讲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中国民歌大会 第二季(2017)

主演:朱军 / 董卿 / 李谷一 / 王黎光 / 李松 / 田青 /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