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不记得第一次去LA是什么时候了,当时还住在西雅图。那次去游玩,离开前对自己说,这肮脏的城市,我再也不想来了。然而,时过境迁,机缘巧合,后来我搬到了洛杉矶。

对这部电影,有人说是关于友情,有人说是以暴力的形式反暴力,有人说是对电影的一次探索。而我记得的就只有开始时山上的那个好莱坞标志。今天不想聊电影,只想抒发下感情。
友情。没错,它确实是关于友情的。什么是友情?人与人心灵的交流,那些与你分享所有的快乐,悲伤的人。真正的朋友愿意为了给你的枪战片提供创作灵感而杀掉一帮人;真正的朋友就算发现你是个变态杀人狂也不会抛弃。就算自己死到临头,满心想得也是要提醒自己的朋友要戒酒。或许吧,或许这电影是关于友情的。
暴力。对啊,这电影里充斥着血腥和暴力。一个人杀了一个人,另一个人又杀了这个人,因为坏脾气,为了报仇,为了一条狗,不管是什么。其实最后杀来杀去又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反倒失去了所有。就像老头说的,甘地说:“以眼还眼,这世界就瞎了。”所以活到最后的只有那个枪递到面前也不接的反暴力编剧。
编剧。其实这故事就是关于一个编剧创作的过程而已。啊,我想写一部关于变态杀人狂的枪战电影,但又不想太暴力。这部电影里其实亮点颇多,以编剧自身为主角将创作故事的过程和故事本身融合在一起,开始到结尾,高潮和低谷一样不少。主角从人物的设置入手,从周围得到足够的元素之后,故事讲得差不多之后,开始纠结于如何结尾,于是几个人在车上开始了一段对结尾的讨论。编剧觉得几个人开车驶入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是个合适的结尾,于是电影里,这几个正是开车驶入沙漠。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认真的以为电影要戛然而止,戏耍观众一番,然而发现进度条才刚到一半。后来比利又用自己无厘头的枪战方式给出了一个结局。这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在本片中确实随处可见,还有自我嘲讽,比如老头评价说,你这电影里的女性角色都太弱了,确实,本片中的女性角色就是各种死。在片子的最后,比利不愿意放下枪走,仅仅是因为他要让电影以自己的方式结束。然而电影真正的结尾终于还是以编剧在屏幕上敲打剧本的结尾出现。“孤独地帐篷,动物,昆虫。沙漠再次恢复了平静。淡出。结束。”为什么?因为编剧才是这部电影的主角啊。这部电影讲得就是他创作一部电影的过程,所以以完成剧本中的最后一句话而非沙漠中的画面本身来结束,很是合适。电影中虽出现众多人为叙述的过程,但与剧情紧紧相扣,而不是像“大护法”那样滥用台词。
(是的我很不喜欢《大护法》,因为不思凡根本不会写剧本,也不会导戏。当然了,故事蛮精彩有创意,如果作为小说可能真的会不错,但电影的本质丢了。不会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怎么办,哦,放到台词里让他说出来得了。难道自己看得时候不觉得难受么?那不是电影,是小说。算了今天不讨论他,我们继续说。)
哦还有那个彩蛋。连环杀人狂跟编剧说好了,电影拍出来之后,在片尾帮他写上一句寻找妻子的信息。当时就在想,在电影最后会不会真的有这么一条消息,“变态杀人狂想对妻子说对不起,回来吧。”导演很聪明,彩蛋的出现才让结局圆满了。毕竟电影不可能真的在最后放上这么一段话,而对于杀人狂来说,如果一个人觉得生死已经无所谓了,杀他还有什么意思呢?
本片本来想给9分,但是想了想,总觉得这不是一部9分电影。大概是因为那些女性角色的下场吧。本片我打8.9分。

说好了今天想要抒情,还是聊了半天电影,跑题了。还有我自己的故事。后来呢?后来我在洛杉矶住了五年,进入了电影行业,好莱坞,这个梦开始也是梦破碎的地方。结交了很多一生的朋友,整个城市到处留下了我的痕迹,充满回忆。然后又因为种种原因,五年后我离开了洛杉矶回到了祖国。
天使之城,这个从一开始就让我厌恶的城市。等到离开时,还未迈出一步就已经满眼泪水。原来我对这城市,早已爱得深沉。

今天就说这么多,下部电影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红帽聊电影。
我们继续聊)

七个神经病Seven Psychopaths(2012)

又名:疯狗绑票令(台) / 癫狗丧七(港) / 七重人格 / 七个变态 / 七个变态人格

上映日期:2012-10-12(美国) / 2012-12-07(英国)片长:110分钟

主演:科林·法瑞尔 / 山姆·洛克威尔 / 伍迪·哈里森 / 克里斯托弗·沃肯 / 艾比·考尼什 / 海伦娜·马特森 / 迈克尔·斯图巴 / 迈克尔·皮特 / 哈利·戴恩·斯坦通 / 加布蕾·丝迪贝 / 欧嘉·柯瑞兰寇 / 

导演:马丁·麦克唐纳 / 编剧:马丁·麦克唐纳 Martin McDonagh

七个神经病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