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和辫穗儿

在众多辫子剧中,如果想要出众且特立独行,首先从有一条与众不同的辫子做起!开个玩笑:)

《镖门》中,辫子的粗细及长度考虑到了历史事实。

清前中期的辫子规制是金钱鼠尾,也就是是把四周头发全部剃得精光,只在头顶中心处留有金钱(直径1寸或3厘米)一般大小的一小撮头发,编结成又细又长的发辫,垂下来形如“鼠尾”,还要能穿过铜钱的方孔,中后期逐步向更粗的蛇尾和牛尾更迭。嘉庆以后男子的发式逐步演变为将顶发四周边缘只剃去寸许,而中间保留长发、分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

所以,展示晚清风貌的剧中,辫子才可以粗长一些,不同的人物应该有所不同,老少发型有细微的区别,这是根据常识决定的。《镖门》中男演员的发型比较好的照应了这点。武林中人的辫子如果过粗过长,比武对阵的时候颇为不便,也容易带来把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演员辫子的辫穗儿和发饰。

按之前的传统,老人沉稳,可加黑辫穗儿,年轻人可以用颜色鲜艳点的辫穗儿,服丧的人根据丧礼颜色用蓝或白辫穗儿。

总镖头戴海臣的辫子加了黑色辫穗儿,体现了角色中正沉稳的性格。而刘安顺的辫穗儿则是红色的,交织在黑色的发丝中,红色所代表的英气和精气神自不必说。

插播一句,国人历来在车马出行中非常喜欢用红色。出门上路,马头要带红绒球,马鞭上系红色的小绒球,似一团火,非常喜庆。

此外,辫子上的发饰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刘安顺的束辫子的发饰是一个红铜兽面,金属质地的发饰手感沉,质地凉,练武之人常用,暗合此君刚直勇敢的性情;师弟李希平束发的发饰则是金属与玉结合而做,暗示师弟性格圆滑,颇有心机;杜镖师的发饰则是玉多铜少,皮帽子上还带着一个大帽正,颇有京城富裕户的遗风。

六块玉和帽正

便帽在北京有多种叫法。如"小帽"、"帽头"、"瓜皮帽"、"六块玉"等等。无论老少也无论尊卑都可以戴。因这种帽子是由6块同质料子拼制而成,据说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统一"之含义而盛行于京城了。清入关后,同样取"六合统一"这一吉利之词,同时这种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们喜爱,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宽上尖状,缝成后,形如半球。帽的底边分有檐与无檐两种。有檐的即在底边上镶上1寸宽的小檐;无檐的只用缎子包个窄边而已。小帽在天热时,多选用黑纱为面;天凉时,则选用黑缎子为面。帽顶是用缎子编成一个"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盘结",颜色有红有黑。

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钉上一块"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后。帽正又叫帽嘴,俗称“一块玉”,吴语“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帽正多为正圆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缀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对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其质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则用料器或金属片。

仔细看剧,戴老爷子的帽子上不带帽正,正是因为他身为镖局总镖头,威震四海却盘踞于太谷,帽正戴金或玉都会显得浮夸,故仅戴帽不加帽正;佟哈贼头贼脑,四处打探,帽正作为明显的特质,容易让人辨识出来,所以低调为宜;杜镖师非朝廷官员,却是京城镖局的协会领袖,所以带着六块玉的小帽和碧玺帽正,正暗示其生活富裕,腹黑且骄纵。

手把件

少东家手中的手把件是比较符合身份的一种随身小玩物。

镜头一晃,这个圆溜溜的手把件,色泽亮黄,冠有顶珠,如果按照史实个人认为材质可能是寿山石或玛瑙,按照实际可能是黄玉。

手把件也就是手上把玩的物件,形制不规则,男性尤为喜欢,穿绳后便于携带和避免失手。雕工多圆润流畅,方便把玩,避免过于精细雕琢带来的损伤。同时,老辈儿常说,拿着手把件在手中玩,心中有定数,容易静心。少东家在谈生意和看比武的时候玩手把件,正是常情。

喊镖号

剧中,镖师大喊:“合吾”,其实也暗含描写镖局中的一句话: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这个合吾,有人认为是“黑五”的谐音;1936年孔祥熙曾派卫聚贤到山西调查票号,卫聚贤写了《山西票号史》,其中记载到:“考创设镖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时神力达摩王,山西人神拳张黑五者,请于达摩王,转奏乾隆,领圣旨,开设兴隆镖局于北京顺天府前门外大街,嗣由其子怀玉继以走镖,是镖局的嚆失。”

但小时候我也看过另一种记载,认为“合吾”指的是“赫武扬威”的音变,镖师以武为生,结交江湖朋友,每过山头地界,要喊此号拜过朋友和扬威称名。

但是,这里又有一个有趣的典故,镖不喊沧州。

旧时镖行规矩,过去南来北往的镖车,不管是黑道白道,也不管是水运路行,只要是车到沧州、船过沧州,必须扯下镖旗,悄然而过,不得喊镖号。

其原因是沧州民风彪悍,练武之风极其盛行。《武术汇宗》曾言:“实则沧州一带,最出镖师,高人尽多也”。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泊头、鄚州、河间、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

在沧州喊镖号,等于是对此地的武林豪杰不敬,无论你有多大的名头,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沧州喊镖叫板,一定有人会冲出来比武,并且让喊号的镖师败的心服口服。

有趣的名字们

按照北方称呼,可能对刘安顺叫“顺哥”的不多,叫“顺子哥”的更多。山西,河北两省习俗,爱在小名或者名字后面加“子”以示亲热,年轻人可以称呼“顺子哥”,长辈则叫“顺子”。

插播,如果“山猫”这名字在山西河北内蒙部分地区的叫法,很有可能就被叫做了“山狸子”,基本上小时候只听长辈们看到花猫都叫做“花狸子”。(只是展开说说,绝对不是觉得剧中的名字不对哦)

“安顺”二字,有两重含义,平安顺遂和安分受礼。曾国藩曾在《求阙斋记》中写道:“国藩 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家承餘荫,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安顺。”即是前者之意,而“安顺之民”即是指后一层含义。“安顺”正好与主角的性格吻合,也带有了父母的祝愿含义。

另外,山西河北两省的民俗,喜欢给孩子的小名用物件或者家畜来起,觉得名字物贱,比较好养活。清后期著名武术家,广盛镖局创始人戴二闾的名字就由此而来,他的父亲,戴老爷子戴隆邦是心意拳名宿,山西祁县人,给儿子们起乳名就是大驴二驴,后来的学名才是戴大闾和戴二闾。如果编剧愿意,完全可以给几个山西长大的孩子加个乳名(额,这只是发散思维,不是吹毛求疵,现在也挺好的)。

再来讲讲戴师傅的名字,必须提一下戴氏心意拳。

戴氏心意拳属于内家拳,也是形意拳的鼻祖。几百年来,此拳在山西祁县戴氏家族中秘不外传,“只传戴姓,不传外家”,拳理将佛家,道家,儒家功法、理论熔于一炉,是中国四大优秀传统名拳之一。内讲究心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此为内三合),外讲究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故又称戴氏心意拳为心意六合拳。

戴氏心意拳是“脱枪为拳”,意为从枪法中领悟出来的拳术。相传为岳飞处习得,“枪挑一条线”,习练此拳走直线往复。俗语云:“只见戴家拳打人,不见戴家人练拳”。这其中的奥妙和讲究,和剧中九宫格片段的对话是相当吻合的。

所以戴海臣老师傅姓“戴”的缘由和设计,可能也暗合于此。

此外,个人猜测,“海、臣”二字,源于明末陕西总督洪承畴的门联,此联题字本为“君恩似海,臣节如山”,也正照应了戴师傅刚直忠诚的品格,因为顾念老帅及袍泽,故而对山猫网开一面,同时对徒儿暗中照应,非常看重节义。题外插播一句,洪承畴肯定是没做到这两点,汗。

而大小姐戴戎的名字中,“戎”字的基本含义是兵戈,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是:兵也。兵者、械也。月令。乃敎於田猎。以习五戎。这个设计可能是隐含了戴大小姐的性格刚烈赤诚,十分率直,这也为之后的悲剧买下了伏笔。如果是“蓉”或“融”,则与此相反。

匾额

第九集中,戴总镖头嘱咐李希平给京城杜镖头送枪的片段中,身后的匾额上写着四个大字:惟德远馨,这四个大字应该取自于《尚书》,原句是:“惟德动天,无远弗界,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用到镖局,便蕴含着这样的道理:经商以诚信为基础,待世以德行施道义。做人以谦和为根基,行事以低调为本行,正好与太谷镖局的行事方针相吻合。

而且老匾额此剧的背景是非常吻合的,有一些陈旧的痕迹,可以由此联想到,镖局经营也有了一定的历史和积淀,匾额已经悬挂了很长的时间。有些奇奇怪怪字体难看的匾额在某些电视剧中出现的时候,就知道应该到了换台的时候了:)精心制作才能有好的作品。

继续说说帽子

剧中,刘安顺走镖的时候穿着皮坎肩,带着黑色的皮帽子。这身装束可以比较好的抵御风寒,因为清朝男子特殊的发型,避免寒冷天气对头部的损伤非常重要。保护好前胸后背和头上,才能够避免风寒入侵,减少生病的可能性。镖师出门在外,本身就非常辛苦,风餐露宿。作为大镖头,戴顶皮帽子御风再平常不过。鉴于皮毛有点卷曲和上翘,目测可能是羊皮做的。反穿皮坎肩毛朝外,可能是突出了风餐露宿的辛苦。

在师弟李希平跟着师哥刘安顺走镖的时候,帽盔非常简朴,而代替师哥升任大镖头之后,就换上了皮毛的帽子和皮围脖,随着位置的跃升,衣冠也随之变化,很符合情况。

路瓢把子的皮帽是很典型的北方中老年富商的类型,一般由獭皮做成,非常保暖。补充一句,皮帽子的皮子选择也是很讲究的,不能很厚重,否则戴着压头;同时需要很保暖,可以减少热量从头顶的散失,保护耳朵。


继续慢慢填。

* 部分资料内容取自于百度百科。

镖门(2014)

又名:我叫刘安顺 / The Great Protector

主演:霍建华 / 贾青 / 李健 / 王庆祥 / 倪大红 / 康凯 / 党浩予 / 刘一含 / 郭晓峰 / 尹铸胜 / 程枫 / 陈牧扬 / 周奇奇 / 于彦凯 / 董玥 / 汪洋 / 

导演:韩晓军 / 编剧:徐皓峰 Haofeng Xu/曹逸鸣 Yiming Cao

镖门相关影评

De
De • 道德
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