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玛丽女王》

西尔莎罗南,我喜欢的年轻女星,饰演玛丽·斯图亚特,苏格兰女王,信天主教。

顺便说一句,这个玛丽不是因为残酷屠戮新教徒,被称为“血腥玛丽”的英格兰女王玛丽·都铎。血腥玛丽是之前的,她曾经囚禁妹妹伊丽莎白,她死后,伊丽莎白继承王位,成为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小丑女饰演的伊丽莎白·都铎,英格兰女王,即是伊丽莎白一世。因为血统不正,是私生女,受到表侄女玛丽·斯图亚特的威胁,后来囚禁了玛丽20年,最后处死了她。玛丽被砍头的时候第一斧子居然没砍断,又砍了一刀,可谓非常惨了,悲情女王。

伊丽莎白一世是玛丽·斯图亚特的表姑妈,血腥玛丽是伊丽莎白同父异母的姐姐。关系很乱没办法,欧洲王室就是亲戚互相结婚,名字又就那么几个,又都叫queen。

两个女王的故事多次被搬上银幕。《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红王后和白王后,总是要砍人头的红王后,原型就是血腥玛丽,也或许是把两个玛丽合一了。白王后是伊丽莎白一世。

因为美国是新教国度,美国电影里新教是虔诚洁净、朴素正直的正义一方,是新生的蓬勃力量。而天主教则是老欧洲的淫靡堕落、保守顽固,是没落的反派。

伊丽莎白一世在历史上是胜利者,电影里往往把她塑造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豪杰,不向世俗婚姻和政治联姻妥协。又有情夫,把男人玩弄鼓掌的女权先锋,是站在她的一边叙述的。

而玛丽则是冥顽不化的保守势力代表,痴肥愚蠢,没有头脑。或者把她表现为陈腐落后的可怜虫,脑子转不过弯的殉教者,可怜的小女人。

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伊丽莎白女王》就把伊丽莎白一世塑造成一代明君,英明神武,周旋于各国之间,不得不终身独身,操纵那些对她和王位有野心的男人,而不被他们操纵。率领英国舰队大败西班牙,一举开创日不落帝国。也不乏女性的善良温柔,杀玛丽是出于不得已,自己也很悲伤,君王的无奈云云。

这个电影倒过来了,玛丽成了天性自由、思想开明、政治正确的新女性,纯真善良,享受爱欲,追求女人的幸福,敢爱敢恨、敢想敢做、独立自主。
她的女仆也是多种肤色的,还有个基佬男仆。她甚至轻易原谅了男仆和丈夫搞基,因为“你遵照自己的内心”,完全是个现代的自由开放腐女。也许有点太任性小妞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以自我为中心。

伊丽莎白成了个压抑扭曲、保守顽固的老女人,为了权力牺牲自我的政治动物,活在规矩教条里,没有个人幸福可言。还长了一脸天花,丑陋吓人,头发也掉光了,戴假发,要靠白粉掩盖。
这是对新教伦理的批判么?或许只是小妞要革命的傲娇,总之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不同之处。

影片戏说成分极大,英格兰大使居然是黑人,还有女王老公和意大利人搞基,嘉玛陈饰演的华裔女仆,显然和真实历史差别过大,像是披着古装的新时代小妞电影,伯德小姐变成伯德女王。

我认为,饰演伊丽莎白的玛格特·罗比演的更好,饰演一个不讨喜的角色难度更大。

还有,据传,伊丽莎白一世能活过天花,是因为宫廷御医采用了中医的方法——发汗。当时女王感染天花,西医药物一筹莫展之际,御医准备铤而走险,运用中国传来的办法,让她裹着被子烤火发汗,结果真的治愈了。实乃我中医神威的历史佐证。
如果没有中医,女王就死了,就不会有英国舰队打败西班牙,就没有日不落帝国和殖民扩张,就没有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想多了。

因为两位女王的战争被拍过无数次,实在拍不出新意了,所以就只能这样了。和奥斯卡提名电影《宠儿》有相似处,都是非常戏说的历史,过于现代化,女人战争,给女性看的。

还有,乔·阿尔文又又又饰演一个可有可无的男花瓶,怯懦的小白脸,他在《宠儿》里也是这样。

玛丽女王Mary Queen of Scots(2018)

又名:苏格兰女王:争名夺后(港) / 双后传(台) / 玛丽一世 / 苏格兰女王玛丽 / 苏格兰女王玛丽一世

上映日期:2018-12-07(美国) / 2019-01-18(英国)片长:124分钟

主演:西尔莎·罗南 / 玛格特·罗比 / 杰克·劳登 / 乔·阿尔文 / 大卫·田纳特 / 盖·皮尔斯 / 嘉玛·陈 / 布兰登·柯伊尔 / 马丁·康普斯顿 / 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 / 艾琳·奥希金斯 / 玛丽亚·德拉格斯 / 伊恩·哈拉德 / 詹姆斯·麦卡德尔 / 艾德里安·莱斯特 / 

导演:乔西·洛克 / 编剧:鲍尔·威利蒙 Beau Willimon/约翰·盖 John Guy

玛丽女王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