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倒下,东西德国合并,也就是所谓的die Wende,转变的风向。十多年后,德国电影涌现出一批怀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DR)的电影和文学,最有名的是《再见列宁》。其他还有Sonnenalle, Berlin is in Germany, 和这个Kleinruppin forever。

大致情节由于只能找到德语字幕所以看得模糊,主要是富二代主人公在西德过腻了,继父对他要求很严格,想让他当建筑师,但是他想搞音乐、打网球。于是和朋友约好去东德观光旅游放松一段时间。去了以后,阴差阳错和东德的孪生兄弟Ronny交换了身份,成了一名工人。他爱上本来快和高材生结婚的Jana。借着随队去西德比赛的机会,他逃回了西德……最后,在“dream is my reality”的音乐下,他选择回到东德和Jana在一起。

东德的影像里,像中国北方七八十年代,高耸的烟囱和工厂,一块块巨大方正的苏式公寓楼,人们在习以为常形式化的警察社会下生活。年青人玩摇滚,要解放,裸体派对,和90年代初我们的经验相似。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对东德的怀旧(为此学术界还创造专有名词Oste+Nolstagie=Olstagie)《窃听风暴》(das Leben dar Anderen)就是针对Olstagie而拍的批判对socialism制度怀念的作品,也非常成功。Jameson批评怀旧是“an elaborate symptom of the waning of our historicity, of our lived possibility of experiencing history in some active way”。关于东德怀旧,能说的太多,专门有人写过论文(http://screen.oxfordjournals.org/content/48/4/475.short)研究影视、文学中的Olstagie;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Jeremy Straughn专门分析了哪些东德人会产生olstagie情节(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s11186-009-9090-8?LI=true)。

在中国也一样,有时经过一个旧的巨大的厂房,有过那个时代记忆的人会回想起过去,比如《钢的琴》里那样。制度塑造了人们的记忆的表达方式,Ronny最后回到东德和选择Jana在一起,当然是文艺作品过于浪漫化。没有人真正愿意回到压迫,没有人愿意选择歪曲的人性,但假如人恰恰是在压迫中才有快感呢?当年那些打口碟,不正是被封禁才让我们感到如获至宝?

所以结尾的歌特别好听,看到他们俩在舞池里重逢非常感人。Richard Sanderson的Reality.

我想要个假期Kleinruppin forever(2004)

上映日期:2004-05-16片长:103分钟

主演:托拜西·宣克 / 安娜·布鲁格曼 / 米夏埃尔·格维斯戴克 / 缇诺·麦威斯 / 

导演:Carsten Fiebeler / 编剧:Peer Klehmet/Sebastian Wehlings

我想要个假期相关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