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阿甘!对,《阿甘正传》时代的阿甘,就是最完美的美国梦,最重要的是,他强烈地表达了一个完美的执念:只要你继续跑,你一定会跑出不一样的人生,包括妻子孩子金钱名誉。

现在,阿甘老了,或者只是中年了。他一直在跑。比如他从前应对自行车产业竞争,到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市场中国来(难道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理所当然的进入中国市场的理由吗),但他没想到的是,他面对的是中国,而自行车不是汽车,他无法用科技、品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在美国奏效的东西在中国推行。他的自行车企业的败落看起来是必然的,片中的阿拉拍人问,他有办法吗?他没办法,换了别人也没有办法。在自行车这个级别或类型的市场里,美国人的时代过去了,中国人的时代来了,就是这样,不管你是阿甘还是别人,都一样。NO WAY!

即便这样,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孩子的学费以及已经过的很习惯的中产生活,比如汽车别墅优质的牛奶新鲜的鸡肉),他一直在跑。就像G20的杭州峰会,奥巴马有一百个不乐意,还是来了。他不能不来,在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的竞争中,他也不能不一直向前跑。这一次阿甘跑到了阿拉伯。哦,真主的阿拉伯,或者是地球上最后一块神秘的土地,最后一块尚未爆发出其应有能量的文化量子球。阿拉伯最典型的当然是沙漠,阿甘看起来有点不适应。但他显然很快适应,虽然是不情愿的,极为不情愿的,最终他适应了,甚至留了下来。表面上看,阿甘留下来是因为爱情。实际上,波德里亚说,不,他是因为沙漠。

波德里亚,一个法国人,一个欧洲的文化中心,一个深受文化之富集滋养和厚重之压抑的欧洲著名知识分子,来到美国,写了一本书叫《美国》(张生翻译的版本真是美翻了)。他没有称羡在他研究最多的消费社会中当时发展到最高阶段的摩天大楼,玻璃,他只是暧昧地赞美了高速公路。但他对美国的沙漠毫无保留地赞美,好像美国的沙漠不是沙子组成的沙漠,而是海水一样的大海,具有清洗的功能,使这个饱受欧洲乃至人类文化之重压的知识分子获得了全新的洗涤,不曾期望的洗礼,是一种宗教般的洗礼,从精神和肉体上,波德里亚获得了全新的能量和新生。他在美国的沙漠中获得了新生。

这是最有意思的地方。阿甘来到了中东,来到了沙漠的海洋,沙漠的故乡,是最古老,最美丽,最广大的沙漠的连环体,无穷无尽。沙漠的边上就是海,这也是很有意思的地方。阿甘甚至在电影中最后与女主跳进了大海,他们获得了海平面以下,或者是人类目前视线以外的某种自由。阿甘受到的沙漠和大海的洗涤,是波德里亚受到的那种类似宗教般的洗涤和新生吗?或者并不一样。因为在神秘的阿拉伯面前,阿甘其实完全没有准备好,他和女主的爱情和归宿只是电影为了一个凄美的结尾: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滴生活在一起。

而这个凄美的童话中,有一个隐约的无处不在的阴影:中国。中国梦看起来是美国梦的造词结构的产物,乃至全世界目前只有这两种造词结构极为相似,内涵却极为不同的词语,嗡嗡嗡地在全世界响。美国梦的内涵就是阿甘,中国梦是谁?是沿海及义乌小商品还是出海民工,还是廉价的科技产品?不知道。中国梦的准确内涵,中国人和全世界到底怎么看?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在这部电影里,阿甘的自行车事业失败在中国,阿甘的父亲打电话告诉他中国人居然到他家门口修桥梁,阿甘真是烦透了,最后,当他一直跑一直跑,跑到了阿拉伯,跑到了沙漠,经历了千辛万苦,在酒店里看到白天公开行刑,不能和女人单独会面,在酷热的一无所有的沙漠帐篷里弄他的看起来很高级的全息投影,但最后,他还是败在了中国人手里。

更低的价格,更低的价格,更低的价格。一个SALESman,阿甘,现在是一个在全世界销售各种东西的SALESman,真是生不逢时,或者你可以说,他的时代过去了,他中年了,他进入一个相对不同于青年期的阶段,他面对的问题不一样。他体面,有责任,有爱心,有能力,还有一些体力,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有性欲,有开放的胸襟,当然也有他的操守,有他的底线,有他的格局,和未来,但,他面对了一个跟以前不一样的世界。比如恐怖主义和枪支泛滥,比如神秘的看似沙漠却生机勃勃的伊斯兰世界,比如一个总是能用一半价格搞死对手的中国。他积极面对,不搞道德评价,不做道德攻击,他愿赌服输,他隔着车窗看这个世界里的人,他没有说他们是野蛮人,他只是说他不了解他们,他不知道怎么办。

那么,一直在跑的阿甘,一直有多巴胺加持的美国梦,真的过时了吗?伊斯兰的世界真的到了吗?中国梦的世界到了吗?兄弟啊,你真是想多了。阿甘最强大的地方或者就是这里,他一直在跑,他不回避问题,他有一个背上的小脓肿,他自己想办法干掉他,然后请阿拉伯人干,最后中国人如果能弄好也可以,没关系,他不会说,伊斯兰走开,中国人走开,因为你们卑鄙,你们无耻,你们价值观和我不一样,你们没有底线。不会。只要你把我的这个小脓肿去掉,一码归一码。我承认你们的价值,就像阿甘最后承认中国人的东西价格一半之外,并没有攻击中国人可能会行贿,没有攻击中国人的产品不行。阿拉伯那么多问题,最后他和女主也归结到文化不同上,没关系,有什么关系呢,文化不同对美国人来说太没关系了,然后,咱们在一起吧。

阿甘的不适应,是中国的福气吗?中国其实确实可以骄傲,因为中国现在确实有很多东西不仅便宜,而且好。比如高铁,比如轻工业,比如实景演出等等。不过当年日本也很爽地在美国撒过尿,结果怎样了?日本有没有日本梦?日本梦有没有被全世界认可?经济和科技肯定会带动文化及价值观被传播,被认同,被认同一部分是肯定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日本梦东拼西凑出来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根本不可能成为全球共识的基础。

伊斯兰世界当然还早呢,还需要他们内部搞清楚状况,睁开眼看看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人经济科技现在都慢慢上来了,中国和日本不一样,文化体系更博大或者说驳杂一些,包容性很强,大熔炉,随便你是钢的铁的钛合金的都可以把你消化成一坨,但中国梦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离成为世界共识还有多远?这是个政治问题,我不多说了。电影也没多说,基本上,阿甘一直在跑,忽然发现有个人陪跑,虎虎生风地,跑到前边去了,挺纳闷,但也没觉得怎样,因为他大概看的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也不怕,所谓中国威胁,是你自己想多了。只是迷茫,先跑着,先跑到完全搞不清楚的地方去,很主动,也不怕,即便很多恐怖主义都是伊斯兰,也不怕,仍然是主动去接触,咱们做生意。

好吧,我承认我想多了。但我确实看完这个电影,觉得导演的哲学功底应该很深,他有很深的隐喻不仅是关于美国的,也是关于伊斯兰和中国,甚至是关于全世界的。电影名字《国王的全息图》,这名字本身就是个隐喻。国王是谁?全息?全息得了吗?看到的就是全部了吗?导演选择阿甘来演,简直是别有用心,阿甘选择出演更是别有用心。另外导演的画面也很赞,视觉方面,他做到了一种跟主调完全一致的节奏感,美,空旷,迷茫,但不乏活力,不乏变化。然后,我看到豆瓣评分5.9分,我有点小遗憾,不应该啊豆友们。我怀疑小说非常好看,因为导演希望表达的隐喻,一个是通过故事情节表现,另一个是画面,但都对观众要求挺高的,估计小说里会写的更清晰一些。

最后,我表达一点对导演的不满:两位女主都可以考虑更多一些可读性。颜值或者是化妆的缘故,稍稍平面化了一点,一点点哈,哈哈哈。。

国王的全息图A Hologram for the King(2016)

又名:沙地阿拉发(港) / 梭哈人生(台) / Ein Hologramm für den König

上映日期:2016-04-22(美国) / 2016-05-20(英国)片长:98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亚历山大·布莱克 Alexander Black/萨莉塔·乔德霍里 Sarita Choudhury/西德斯·巴比特·科努德森 Sidse Babett Knudsen/本·卫肖 Ben Whishaw/汤姆·斯凯里特 Tom Skerritt/特蕾西·法尔维 Tracey Fairaway/大卫·麦金 David Menkin/罗尔夫·萨克森 Rolf Saxon/杰·阿布多 Jay Abdo

导演: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编剧:汤姆·提克威 Tom Tykwer/戴夫·艾格斯 Dave Eggers

国王的全息图相关影评

-j-
-j- •